王華 李金葉 陳茂娟
摘 要:為篩選和推廣防治小麥蚜蟲效果好的藥劑,2018年度進行了4種藥劑防治小麥蚜蟲田間藥效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試驗藥劑在小麥蚜蟲發生始盛期噴施使用,對小麥蚜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吡蟲啉、啶蟲脒速效性好,吡蚜酮、噻蟲嗪持效性好。生產上,小麥蚜蟲一般發生年份可以選擇上述藥劑任何一種藥劑進行防治即可,在大發生年份可以選擇速效性好的吡蟲啉或啶蟲脒和持效性好的吡蚜酮或噻蟲嗪交替輪換使用。
關鍵詞:小麥蚜蟲;防治;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35.1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070-02
小麥蚜蟲是裕安區小麥生產上最主要蟲害,以穗期危害最重。麥蚜以刺吸口器吮吸麥株莖、葉和嫩穗的汁液。麥苗受害后,輕者葉色發黃,生長停滯,分蘗減少,重者枯萎死亡;穗期受害后麥粒不飽滿,品質下降,嚴重時麥穗干枯不能結實(1)。隨著裕安區耕作制度變化,稻茬麥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蚜蟲危害越來越嚴重,推廣防效好的藥劑防治小麥蚜蟲對裕安區小麥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田概況 試驗田設在六安市裕安區江家店鎮林寨村徐有國大戶承包地,土壤肥力中等,土壤類型為馬肝土,有機質含量19.5g/kg,pH值6.1,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面積約1200㎡,前茬為水稻,施肥、管理與當地生產水平一致。試驗田小麥品種為漯麥18,2017年11月10日播種,撒播,播量262.5kg/hm2。試驗田雜草以看麥娘、豬殃殃為優勢種群,播種后用72%噻磺·異丙隆WP常規封閉除草。試驗用藥時試驗田土壤相對濕度88%,田間小麥正處于灌漿初期,藥前調查本試驗區平均百穗蚜量785頭左右,無翅蚜平均占97.1%(低齡若蚜約占84.5%,高齡若蚜及成蟲約占15.5%),有翅蚜約2.9%,其中麥長管蚜約占94%以上。
1.2 試驗藥劑 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江蘇省鹽城雙寧農化有限公司,市售);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克勝集團有限公司,市售);5%啶蟲脒乳油(濟南綠霸農藥有限公司,市售);25%噻蟲嗪懸浮劑(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市售)。
1.3 試驗處理及設計 試驗處理見下表1,試驗設5個處理,4次重復,共20個小區,每小區面積為50m2,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肥水管理、栽培條件基本一致。
1.4 施藥時間與方法 2018年4月20日(灌漿初期)上午9時進行施藥,施藥器械使用浙江臺州華雨牌電動噴霧器,工作壓力0.15~0.4mpa。施藥前,空白對照先噴等量清水,藥劑處理區按各小區試驗設置的藥劑劑量計算出各小區用藥量,采用2次稀釋法,以兌水450kg/hm2的比例折算各小區用水量,充分混勻后采用順風單側平行推進法勻速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
1.5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施藥當天晴,東南風1~2級,氣溫14.8~26.7℃,平均溫度20.3℃,平均相對濕度68%。施藥當天至防效調查結束整個試驗期間日平均氣溫20.9℃,最高30.5℃,最低11.6℃,日平均相當濕度78.1%,降雨日數7天,日最高降雨量22.0mm,最低0.2mm,總降雨量52.2mm,除試驗期間雨日較多外,其他影響試驗結果的反常氣候無。
1.6 調查時間和次數 藥前進行基數調查,藥后3d(4月23日)、7d(4月27日)、14d(5月4日)各進行1次防效調查,共調查4次。
1.7 調查方法 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選取5株蚜量較大株(穗)作為定點調查株(穗)。施藥前調查定點株(穗)上的蚜蟲數量,施藥后3、7、14d各調查1次殘留活蚜數,統計蟲口減退率,計算防效,并觀察藥劑對作物有無藥害。
1.8 安全性調查 藥后3、7、14d目測觀察各處理小區小麥生長情況,記錄有無藥害發生,及藥害發生程度。
1.9 藥效計算方法
[蟲口退減率(%)=施藥前活蟲數-施藥后活蟲數施藥前活蟲數×100]
[防治效果(%)=藥劑處理區蟲口退減率-室白對照區蟲口退減率100-空白對照區蟲口退減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害情況 藥后3、7、14d目測觀察,各處理間小麥生長與空白區長勢一致,沒有發現明顯藥害癥狀,說明供試藥劑對水小麥生長安全無藥害。
2.2 不同藥劑對病穗防效分析 由表2可知,藥后3調查,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防效分別為96.6%、79.9%、96.0%、81.5%,處理1與處理2、處理4防效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3防效間差異不顯著,處理2與處理3防效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4防效間差異不顯著,處理3與處理4防效間差異極顯著;藥后7d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防效分別為93.1%、92.4%、91.7%、89.8%,各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藥后14d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防效分別為82.8%、97.6%、85.0%、96.4%,處理1與處理2、處理4防效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3防效間差異不顯著,處理2與處理3防效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4防效間差異不顯著,處理3與處理4防效間差異極顯著。
3 結論與建議
本次試驗4種藥劑對小麥蚜蟲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對小麥安全,無藥害,其中吡蟲啉、啶蟲脒速效好,但持效性較吡蚜酮、噻蟲嗪差,吡蚜酮、噻蟲嗪速效性較吡蟲啉、啶蟲脒差,但持效性好于吡蟲啉、啶蟲脒。從綜合成本和防治效果考慮,在蚜蟲一般發生季節,上述4種藥劑選擇任意一種即可防治小麥蚜蟲危害,大發生年份建議選擇速效好的吡蟲啉或啶蟲脒和持效性好的吡蚜酮或噻蟲嗪交替輪換使用,可在小麥蚜蟲發生始盛期,采用2次稀釋法配置藥液,兌水450L/hm2,混勻后采用順風單側平行推進法對準小麥植株全田勻速均勻噴霧。
參考文獻
[1]丁錦華,蘇建亞.農業昆蟲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87.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