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的是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介入治療的圍術期護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本文選擇了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80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將其分為了研究組和對比組兩組,每組有40例患兒,兩組患者均接受了介入治療,隨后對對比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對研究組患兒應用圍術期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結果 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比組患兒,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介入治療中應用圍術期護理方式能夠改善患者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重癥支原體肺炎;介入治療;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1
支原體肺炎屬于一種常見的兒科呼吸系統疾病,具有難以治療、反復發作、治療周期較長的特點,介入治療則是現階段支原體肺炎治療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其術后護理效果直接關系到了患者的術恢復情況[1]。為此,本文選擇了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80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分析了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介入治療的圍術期護理方式及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了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80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將其分為了研究組和對比組兩組,每組有40例患兒。研究組有25例男性患兒,15例女性患兒,患病周期現在9~30天之間;對比組有24例男性患兒,16例女性患兒,患病周期現在8~32天之間。
1.2 實驗方法
對對比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對研究組患兒應用圍術期護理,具體如下。
1.2.1 手術前護理
在手術開始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就手術流程對患兒家屬進行詳細說明,以此來提高患兒家屬對治療過程的了解程度,在緩解其不良情緒的同時,還避免了不必要的醫患糾紛[2]。此外,患兒在術前6小時之內需要禁食禁水,以此來避免手術過程中的插管動作引起患者嘔吐;向患兒講解如何有效咳嗽,避免術后劇烈咳嗽引起氣道黏膜受損。
1.2.2 手術中護理
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協助主刀醫師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
1.2.3 手術后護理
預防咽喉水腫護理如下:如果患者在術后出現和咽喉部位不適癥狀,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患者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護理方式,并確保在術后2~4小時之內禁食禁水,避免出現誤吸現象,待到患兒咽喉部位的麻醉效果消失后,給予患者適量的飲食,并觀察患兒的進食情況。
氣胸預防護理如下:氣胸是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計入治療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為了避免這一并發癥的出現,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每4小時一次的胸片檢查。
1.3 觀察指標
本文選擇的觀察指標是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具體分為顯效(8周后復診,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部功能顯示正常)、有效(8周后復診,患兒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功能顯示基本正常)、無效(8周后復診,患兒臨床癥狀未消失,肺部功能尚未顯示正常)三種類型。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中對數據的統計學處理,均使用SPSS 19.2.0軟件,其中涉及到的計數資料,以率(%)進行表示,采取卡方檢驗法。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有效率為100%,對比組患兒為90%,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比組患兒,說明在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介入治療中應用圍術期護理方式能夠改善患者的護理效果。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 論
支原體肺炎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引發肺不張、支氣管擴張、閉塞性支氣管炎等并發癥,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患兒肺部組織和其他身體器官的受損。如果患兒在確診后便接受了介入治療,則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療和恢復。圍術期護理是現階段臨床醫學中普遍應用的手術護理方式之一,具體可以分為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三部分,現有臨床醫學實驗證實,圍術期護理方式在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兒的術后恢復。
本次實驗數據說明了,在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介入治療中應用圍術期護理方式能夠改善患者的護理效果,為此,護理人員針對接受了介入治療的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可以應用圍術期護理方式,以此來實現對患者的良好護理,并預防各種術后并發癥。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可以加大對圍術期護理方式的應用力度,并結合患者的病情和術后恢復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方式,制定好患者的術后緊急護理方案,一旦患者出現了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治療。
參考文獻
[1] 焦素敏,喬建會,馮雪莉.支原體肺炎患兒生化指標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3:5468-5469+5487.
[2] 尹子福.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介入治療的圍術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6,3111:35-36+51.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