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超強臺風“山竹”16日登陸廣東臺山沿海,并帶來強風暴雨,給居民造成很大人身財產損失。請問這次臺風為什么用“山竹”命名?是否能像人工干預降雨那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臺風的影響?
廣東讀者 鄭華
臺風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也可稱為熱帶氣旋命名系統,臺風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的一個等級,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熱帶氣旋的替稱。實際上臺風只是它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稱謂;而在印度洋地區被稱為旋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及北太平洋東部被稱為颶風。
為避免命名混亂,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聯合主持的政府間組織臺風委員會(TC)制定了臺風命名法,并于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統一的熱帶氣旋命名法是由熱帶氣旋形成并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事先共同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后按順序年復一年循環重復使用。
命名表首先給出英文名,各個成員可以根據發音或意義將命名譯成當地語言。臺風委員會所采用的名稱,包括神話人物、動植物、人名、地名、星座、珠寶等,為避免產生歧義或在不同文化間引起沖突,含義都比較美好。臺風委員會規定新的臺風名字應符合以下要求:中文名2~3個漢字,其對應的拼音不超過9個字母;朗朗上口且易于媒體傳播;無不恰當的含義;不能使用商業品牌名稱;不能與曾用和現用臺風名稱重復。在中國上報備選名且被臺風委員會成員國(地區)通過后,即成為官方認證的臺風名字。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臺風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表會做一些調整。當某個臺風造成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成為人盡皆知的臺風后,為防止它與其他臺風同名,便從現行命名表中將其刪除,換以新名字。
據報道,2011年,臺風“天鷹”的強度非常弱,按中央氣象臺的數據僅有10級風力,然而制造降水的能力卻出奇地強,導致菲律賓1257人死亡,85人失蹤。“天鷹”因其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而被除名。2013年11月,由我國命名的該年第30號臺風“海燕”登陸菲律賓,給當地造成重大傷亡,因此被除名。
在人工干預氣象水平日趨成熟且應用日益廣泛的大背景下,不少人疑惑為何不能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改變臺風路徑或者減弱臺風影響,以減少居民的人身財產損失。實際上,臺風積蓄的能量遠超想象,尤其是臺風登陸后,海陸條件發生改變,瞬時釋放的能量更加驚人。一個成熟的臺風每小時釋放的熱量等同于上千顆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能量。因此無法實現像人工干預降雨、降雪那樣干預臺風。▲ (趙雨笙)
環球時報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