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柳玉鵬 本報記者 劉揚
9月17日,被稱為俄羅斯史上規模最大的“東方-2018”演習落下帷幕,參演部隊開始返回常駐地。俄國防部長稱,演習情況總結將于10月完成,不過這并沒有妨礙媒體對這次超大規模演習品頭論足。俄媒透露了演習使用的新式武器,而美媒認為,這次演習實際上比俄羅斯宣傳的規模要小。中國專家表示,這次演習是對俄羅斯近年來軍隊建設的一次綜合檢驗,體現了俄羅斯基于現有裝備,打贏現實戰爭的綜合能力。
集群對抗
這次演習于9月11日正式展開,俄塔社16日報道稱,此次大演習的主要目的是檢驗軍事指揮機構戰備水平,包括實施遠程部隊調動,地面集群與海軍力量相互協調,各指揮員在軍事行動中指揮部隊的能力。此次演習首次進行了兩個集群進行對抗的演練,一方為中部軍區和北方艦隊,另一方為東部軍區和太平洋艦隊。另外一個是鄰國軍隊首次參加俄軍年度訓練成果評估大演習。在楚戈爾訓練場3000多名中國軍人參加了與俄軍的協同演習。
除了傳統的地面武裝部隊以外,各種防空、遠程對地打擊裝備也先后亮相。俄衛星網報道稱,軍演期間,俄羅斯中部軍區和東部軍區的防空導彈和軍隊防空分隊抗擊了假想敵的空中目標。雷達站通過計算發現在不同高度以不同速度飛行的30多個空中目標,目標信息傳達至S-400、S-300、“山毛櫸”、“托爾”和“鎧甲-S”彈炮系統的指揮所?!八羞M入防空部隊責任區域的空中目標均被及時發現并擊落”。
俄羅斯第76防空師負責人謝爾蓋·吉洪諾夫上校接受紅星網采訪時表示,俄軍官兵在布里亞特捷連巴軍事訓練場舉行的“東方-2018”軍演中使用了性能超越外國同類產品的“隱形導彈”作為靶標。這支防空部隊抗擊了特制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彈頭靶標以及模擬采用隱形技術的導彈靶標。
俄羅斯《消息報》17日援引俄羅斯《國家軍火庫》雜志主編維克多·穆拉霍夫斯基的話稱,除了演習規模大之外,還首次全面動用了民用運輸工具運送部隊,包括鐵路、民航和汽車等,廣泛動員了預備役人員參與演習。動用民用運輸工具參加演習表明,可以確保在其他地區出現威脅時讓部隊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并在發生大規模戰爭威脅時有能力迅速集結大型作戰集群。此次演習中部隊調動和集結方式未來也可能會用于西部方向。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這次演習可以說是對近年來俄羅斯軍隊建設的全方位檢驗,演練科目涵蓋了陸、海、空,而且對抗性和實戰化程度都很強。從目前俄媒透露的情況看,此次演習中體現的俄軍技術裝備的總體實力仍距美軍有一定差距。不過,這些裝備足以應對周邊現實威脅,在歐洲,俄羅斯的軍事體量仍然首屈一指,而武器裝備性能也數一數二。
這種演習,也體現出俄羅斯軍隊立足打贏現實戰爭的作戰思想。
演習規模被夸大?
相對于俄羅斯媒體充滿自豪感的宣傳報道,一些西方媒體則充滿質疑。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的報道稱,“東方”演習是俄羅斯年度一系列大型演習的一部分,這些演習是“俄羅斯軍隊年度訓練周期的高潮”。這些演習由4個主要的俄羅斯戰略司令部(東部、高加索、中部和西部)輪流舉行并為演習命名。去年秋天的“西方-2017”就在俄羅斯西部邊境舉行。
文章稱,“東方-2018”戰略演習是自1981年蘇聯“西方-81”演習以來俄羅斯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官方消息稱,參與演習的俄軍總兵力為30萬,1000多架飛機和3.6萬件武器裝備,其中包括1100輛坦克和50多艘戰艦,這使其成為俄羅斯境內最大的軍事演習。但演習的實際規??赡鼙刃麄鞯囊∫恍?。俄羅斯軍方歷史上會通過將整個旅和師都計算在內的方式來擴大“東方”演習的參演人數,即使參與的只限于該單位的一個營或團。
《華盛頓郵報》還試圖挑撥中俄之間的關系。報道稱,邀請中國軍隊將有助于緩解中國對俄羅斯軍隊準備未來與中國作戰的擔憂。它還使“東方-2018”能夠成為第一個公開宣傳“洲際沖突背景”的“東方”系列演習。
專家:中俄軍事合作將深化
俄羅斯塔斯社17日報道稱,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在此次大演習中對俄羅斯運輸基礎設施進行了有效檢驗,表明其有能力遠程運送大規模部隊集群。北方艦隊艦只行駛4000海里參加這一演習,有的師則從7000多公里外機動到演習區?!拔覀兊蔫F路每天同時動用200多列專列。另外,5家大型企業轉入戰時工作狀態,以檢驗俄企業在戰時保障軍隊的能力?!?/p>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16日稱,紹伊古還表示,俄羅斯每五年將會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紹伊古稱,2017年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司令批準了下一年舉行大型活動的計劃時,舉辦“東方-2018”演習也在計劃內。紹伊古說:“這個計劃給出我們將在下一年舉行什么活動的基本要點。唯一不在這個計劃內的活動就是突擊檢查。我們提議今后每五年舉行一次這樣的演習。”
一位長期關注俄軍的中國軍事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次大演習為中俄軍事領域的后續深化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未來中國不僅非常有可能繼續派部隊和裝備赴俄參與類似級別的戰略大演習,中俄在聯合反導計算機演習以及“和平使命”等演習框架內的合作將會進一步深化。同時,中俄未來在裝備聯合研發等方面也可能會加深合作,而且這種合作將是雙向的,而不像過去只是中國進口俄先進裝備?!?/p>
環球時報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