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內驅力存在,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地理科目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高考分數達成。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實現學生改變對地理科目的定位,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發的學習,實現地理思維的充分培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習興趣;高考分數;地理思維
一、 引言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理念著重學生內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教學目標的轉變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由傳統分數導向轉變為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思維構成、價值體系建設。在全新教學目標的驅使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學習興趣已成為影響高中地理科目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地理科目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探索,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 通過教師引導教育促使學生意識到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歷史悠久,小到個人生活,大到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都與地理知識緊密相連。地理知識已成為當代人才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階段教師需培養學生的科學地理觀,為學生在接下來面對的高校學習和社會生活打下夯實的基礎。高中地理科目為學生提供了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地理知識,其中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幾大模塊,這些模塊對世界發展中存在的資源、人口、環境、全球變化、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重要問題都進行了相應闡述。通過教師的引導教育,學生得以運用相應地理思維對這些問題開展自主思考,實現科學地理觀融入自身價值體系。
三、 教師內在素養建設及個人魅力傳播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更多取決于教師內在核心素養和個人魅力展現。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如何實現科學地理觀能夠為學生終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是廣大高中地理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的運用,構建具有開放性、拓展性的地理課程,并通過對傳統分數評價方式的改造,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兩種維度進行成果評價。以上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高中地理教師不斷充實自身知識體系,夯實自身專業素養,并通過創新教學手段的運用,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有力提升。并在課上、課下與學生充分交流,和學生構建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做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長者。
四、 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工作中,知識點會涉及許多地圖、資料、圖片、數據等,如果教師仍采用傳統單方面灌輸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實現教學課件圖文并茂、聲像結合,并通過教師引導教育實現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貫徹。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現地理圖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在感性與理性兩方面的認知,同時還為教師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改革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實現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充分掌握的基礎上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培養學生內在地理核心素養打下了夯實的基礎。通過以上論述,教學媒體的適時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實現課程突破時間、空間、地域方面的限制,將間接教學內容轉變為直接教學內容,在豐富教學課件的基礎上有效彌補了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缺點,不斷激發學生對地理科目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行星地球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微課技術成功助力課堂教學,可以通過對圖片、視頻、音樂等方面的收錄構成微課,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觀看。學生在觀看完畢后,教師可以利用一個課時的時間要求學生進行自由討論,討論的內容主要為學生感知內的地球,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成果再進行知識點教授。
五、 采用科學、高效思維對話方式開展課堂教學
在傳統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作為主體單方面進行知識點灌輸,學生機械地記錄、被動地吸收,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地展現地理知識點,還會導致學生厭學情緒的出現,出現教師不推動,學生不學習的現象發生。上訴現象可以通過教師轉變課堂角色進行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中作為引導者存在,通過問題情境構建促使學生自發思考,并通過現象分析、規律總結、充分討論的方式實現問題的解決。這樣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學生課堂角色的轉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自發解決問題后充滿成就感,體驗到學習地理知識為他們帶來的快樂。
六、 從生活中學,用至生活中去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作為新課改教學理念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統地理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學重點在于完整的地理學科體系建設和提高學生地理成績,傳統教學課堂通常僅針對地理知識點,很少對生活現象進行有力拓展,學生在被動中吸收知識點,常感覺學習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減退。而地理科目是具有生活性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中通過結合學生實情進行生活化地理情景建設,實現知識點具體、生動、現象化,學生通過對知識點的掌握實現在面對相應生活問題時自發分析解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學習興趣,最終實現學生內在地理核心素養全面培養。本人在講解經緯線和經緯度概念和內在關系過程中,就通過切西瓜的生活化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涵,這樣的形象化演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 合理利用地理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實驗的運用可以將知識點和地理現象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并且在觀看實驗中能夠實現對生活的聯想和拓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本人感受到由實驗開展的課程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課堂教學效果要優于單純的知識點講解。學生在實驗課上不管對地理科目是否感興趣,其對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都能夠做到全神貫注。例如在講解“自然災害與防治”章節時,本人利用一張A4紙就成功地演示了褶皺形成和地震發生的原理,成功導入地質災害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并向學生講解了我國主要存在的地震帶。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學生高中學習階段的重要內驅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通過教師引導教育促使學生意識到地理科目的重要性,在了解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對生活化、微課技術的合理利用,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科目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需具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并通過相應地理實驗幫助學生開展聯想,當學生在生活中面對相應地理問題時,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解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天應.高中生地理學習興趣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李化.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地理興趣[J].才智,2009,31:70-71.
[3]李秋貴.淺談中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1,30:42.
[4]劉永戰高一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研究[D].河南大學,2012.
[5]徐君.高中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6]劉亞名.學習興趣對高一學生地理成績的影響及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0.
[7]劉國仲.地理課外活動的形式和應注意的問題[J].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04:56.
[8]蘇霍姆林斯基,李子卓.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J].外國教育動態,1981,02:37-40.
[9]曹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與評價,2012(08):29+31.
[10]張成舉.重視高中地理學習興趣培養成就棟梁之材[J].成才之路,2013(22):56.
作者簡介:
吳瑞達,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