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學育人、德育為先”的理念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在實際的德育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科學育人作為一個永恒的話題,不僅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教師所面臨的棘手問題,如何改進德育工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當下中職院校學生德育現狀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促進德育工作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中職院校;德育現狀;對策
隨著我國中考升學制度的深化改革,部分學生因分數線的控制而不能繼續參加高中學習,轉而就讀中職院校。與此同時,國家加大了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支持,使得中職院校發展迎來了春天。但由于中職院校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的激增加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中職生行為習慣普遍較差。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僅把中職生培養成合格的職業人,更要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人。
1 當前中職院校學生德育現狀分析
1.1德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理念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但是伴隨著中職院校辦學模式的改變,五年制對口大專(3+2)、升學班(3+3)、自考大專等模式的出現,學校工作重心由原來的實習實訓為中心轉移到以教學工作為中心。這個情況直接加劇了家長、學生以及學校和教師“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
1.2德育管理模式缺乏創新。在整個教育階段中,中職院校的規章制度是最為嚴格的。無論是學校層面還是中職教師都會利用制定的規章制度約束學生,學生一旦犯錯就是叫到辦公室批評、責備,甚至懲罰。此外,開展德育工作也僅僅是在每天班會課上進行空洞的說教,灌輸德育知識。德育活動大多也是流于形式,完成任務。這就違背了德育的初衷,德育效果得不到體現。
1.3德育教師綜合素質較低。根據此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生具有向師性,并且善于模仿他人。教育家也曾說過:“你要教育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因此,作為中職教師更要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品格熏陶他們。
針對當下德育工作的現狀,尤其是要重視中職生的德育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遵紀守法,有良好品行的社會公民。那教師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呢?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教師要把握德育工作規律,根據形式的變化以不變因萬變,具體策略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2新形勢下中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應對策略
2.1轉變育人理念,提升育人水平
作為教育者應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擺正自己的地位,扮演好自身角色,按照黨和國家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我過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然而實際情況是,中職學生由于生活行為習慣較差以及學習動力和興趣的欠缺,導致出現各種紀律問題。當學生表現較佳時給予獎勵。當學生表現欠佳時給予責備、孤立和懲罰。從教育過程中發現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長期的行為改變效果是很小的。所以,事實證明,要有效解決學生的問題,必須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行為不良的孩子是喪失了信心的孩子。因此,讓失去信心的學生找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2.2創新管理模式,達到教育目的
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目標導向,始終做到科學育人。然而為了實現這一育人的目標,教師們普遍采取以獎勵、懲罰、責備、孤立等方法管教學生,這種不恰當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只是為了控制住學生,并不知完整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的生。”于是,教師們為了達到立桿見影的效果,常采用傳統模式控制學生。這種教育模式在中職院校更是普遍盛行,不僅沒有達到教育效應,反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劇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因此,對于學生的管理應大力推廣鼓勵的模式,堅持正面管教學生。不要讓學生成為獎勵、懲罰、責備的被動接受者,而要引導學生成為專注解決實際問題的主體。倘若老師們大量實行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樹立學生樹立自我信念,還有利于學生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成為一個學會做人,學會共事的社會人。
2.3建立情感鏈接,提高教育效果
科學研究證明,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會使教育工作更加成功。瑞士著名民主主義教育家佩斯泰洛齊認為:“教師對學生要有母親般的愛。”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在自己的教學生涯和同行之間的交流中對這一點是深有體會。尤其是在中職院校而言,學生經常出現上課睡覺,不認真完成作業,甚至還有欺凌弱小、抽煙、喝酒、打架等行為。當出現類似現象的時候,老師要保持鎮定,找尋出現行為問題的根本原因。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真的心關愛,而非一味的批評、指責和懲罰。這樣的話有益于學生找到自我歸屬感,從而建立師生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結。因此,老師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始終相信學生、對學會提出的問題認真傾聽,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對每一位學生公平的對待,堅持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老師真切的關愛,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結,讓教育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2.4帶頭以身作則,言傳更顯身教
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生的可塑性較強,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帶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夸美紐斯說:“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因此,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例如:全校師生操場集合,太陽開始緩慢曬到后面學生,前面學生有建筑物遮擋沒有被曬。這時,部分學生開始往前移動并發出吵鬧聲。這時,我立即移動位置到最后一排,陪著學生一起被曬。突然,一名學生大聲說好熱啊,另一個學生說老師也在后面曬著呢。瞬間整個隊形整齊,不在講話。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更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
2.5轉變管理風格,貫徹素質教育
在學生的眼里,教師代表著權威,這種現象會使教室充斥著一種自上而下的氛圍。中職院校的老師很擅長利用并維護這種權威。老師們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嚴肅并有威嚴的人,讓學生怕自己。這種管理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有害的,不僅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還容易引起學生不健康的心理。所以,老師們要轉變教育風格,采取和善而堅定方式教育學生,這符合新課改下教師角色的轉變,也符合素質教育理念。這種教育風格會讓學生知道,犯錯是學習的機會,不會因怕犯錯而遇事退縮。此外,學生不僅會得到一定的贊揚和獎勵,更會得到點滴鼓勵,從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并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德育教育是一項繁瑣且艱巨的工作。教師們要不斷學習,提升個人專業素養和能力,根據形式的變化和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并掌握最新育人方法,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一丹.淺談中學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2017(03):1.
[2]王昭一,孫啟寶.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討[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2017(03):5.
[3]淺談職業學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新課程,2016(03):60.
(作者單位:核工業成都機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