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展現醫改全面推進的新時期特征,《中國衛生》雜志社、《健康報》社聯合今日頭條,抓取了近兩年來的醫改宣傳數據,形成了中國醫改傳播大數據報告,用數字概括醫改取得的新進展和百姓的獲得感。

近兩年來,醫改相關文章的關注度幾乎增加了一倍,文章閱讀數從10億增加到20億以上。
專家點評: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在爭奪我們的“眼球”。公眾對醫改話題能夠持續關注,這說明醫改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此外,涉及民生的政策不光是醫改,為什么醫改能夠獲得這么高的關注度,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從大數據中搜索出的醫改熱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緊密相關,如大病、掛號、異地結算等,以及媒體報道評論中出現頻繁的詞匯。
專家點評:
熱詞的分布說明媒體對輿論的引導性極強,比如“健康中國”等專業詞匯,媒體報道多了,關注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從近一年醫改關注度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全國兩會期間,醫改的關注度明顯升高。2017年8月和9月又出現了一個高點,主要是因為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各個媒體都對5年來的重大成就進行了集中報道,醫改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專家點評:
媒體的報道對于公眾的認知會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比如主流媒體做出負面報道之后,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感會增加。受國家衛生計生委委托,我和我的團隊開展了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第三方評估。評估發現,受到央視“回扣門”報道的影響,同一家醫院門診患者在報道之后的信任度會明顯下降。不過,住院患者在對醫療機構的服務了解之后,其信任度不易受媒體報道影響。


對比最關心的醫改話題,需方和供方有很大的差別。
專家點評:
醫改涉及兩個核心利益群體,一個是需方,一個是供方。很難有一個政策,可以同時滿足兩方面的利益,他們不是天然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所以在醫改政策實施的過程中,提升需方的利益和關注供方醫務人員的需求,要做好平衡。

最受關注的地方醫改政策,最受關注排名前10位的是:北京、上海、陜西、湖北、山東、四川、湖南、重慶、天津、青海。
專家點評:
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上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青海分級診療政策……從這些最受關注的地方醫改政策可見,凡是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都排在前面。
在最關注醫改的人群中,湖北、上海、湖南、天津、北京排在前列。


年齡越大對醫改關注度越高。在性別方面,女性對醫改的關注度高于男性。
專家點評:
中老年人為什么關注醫改,因為一些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沒有被現有的醫改政策所覆蓋,所以他們關注下一階段出臺什么政策、能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世界銀行在研究反貧困策略時曾發現,要幫助發展中國家盡快脫貧致富,就要讓女孩子們受到教育。通過改變女性的教育水平,可以極大地、高效地提高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脫貧步伐。因此,今后的醫改傳播要著重關注女性,她們的觀點將會直接影響到家庭成員,甚至是家中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男性,從而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用傳播大數據分析醫改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從這些數字中,不只可以找到媒體傳播的規律,也可以給改革的設計者和執行者一些啟發。政府要更加善于跟公眾溝通,引導他們對于改革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從而提升他們對改革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