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啟動的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服務行動計劃,目標就是努力做到讓人民群眾便捷就醫、安全就醫、有效就醫、明白就醫,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明顯改善,社會滿意度明顯提高。3年來,全國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各級醫院和廣大醫務人員積極落實各項措施,尤其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方面不斷加大力度,開展預約診療、移動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和信息推送,患者看病就醫流程更加優化,第三方滿意度明顯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
通過行動計劃,服務流程不斷優化,有效增加群眾獲得感。各地運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改進服務質量。截至2017年10月,4174家醫院為患者提供信息查詢和推送服務,2777家醫療機構提供移動支付結算方式,同比增加1399家,2237家醫療機構實現診間結算服務,三級醫療機構全面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有效減少患者的候診時間。

服務可及性不斷提升,持續增強群眾的滿足感。目前,遠程醫療已經覆蓋1.3萬家醫療機構和所有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開展遠程會診、遠程病理、影像、心電診斷等服務,總例次達到6000萬,同時全國已經建設區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342個,區域醫學檢驗實驗室689個,區域病理診斷中心185個,血液透析中心147個,通過醫療資源的有效共享和下沉,進一步為患者提供了高質量、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此外,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全面增進群眾的幸福感。堅持開展第三方評估,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在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同時,要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這既為改善醫療服務帶來了機遇,又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下一步,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啟動2018年~2020年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一方面,提煉行之有效、廣泛適用的措施,將其固化形成預約診療制度、遠程醫療制度、臨床路徑管理制度、檢驗結果互認制度、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5項制度。另一方面,將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在10個方面創新開展醫療服務,具體包括:以病人為中心,在門診和住院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以重大疾病為重點,創新急診急救服務;以醫聯體為載體,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務;以日間服務為切入點,推進實現急慢分治;以“互聯網+”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以一卡通為目標,打破醫療機構信息壁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延伸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以簽約服務為依托,拓展藥學服務新領域;以人文服務為媒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以后勤服務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