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醫改綜合試點省份,近年來,安徽省遵循醫學規律、市場規律,結合本省實際,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在服務體系和行為規范方面著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通過建設縣域醫共體,發揮醫保資金杠桿作用,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推進全面管理。新農合基金實行按人頭總額預付,形成“服務、利益、責任、管理、發展共同體”。目前,一些地方已經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人頭交由醫共體承擔,縣級醫院負責督促檢查。推行范圍也從2015年的15個試點縣拓展到66個縣。資源整合之后,醫療機構由原來的要我控費變成我要控費,由治病掙錢變為預防省錢,由要我幫扶變為我要幫扶,由無序就醫變為有序就醫。縣域內就診率明顯提升,居民的報銷比例也有明顯提升。
同時,安徽省在全國率先推開取消基層醫務人員技術職稱評審中對論文和英語的要求。率先打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兩條線。在保障醫療質量和病人安全方面,持續推進臨床路徑加病種付費改革。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開展編制周轉池試點,大力推進編制周轉池制度。連續3年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找出群眾就醫過程中的痛點、難點,靶向研究解決,約談末位醫院,群眾就醫滿意度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在全省十大服務行業連續3年排名第3。

在藥品改革領域,安徽實施藥品聯合帶量采購,將省級集中招標中標價作為醫保支付價,醫療機構聯合帶量采購,政府與市場相結合壓低藥價。同步調整藥品醫保支付參考價和醫療服務價格,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加強監管,規范藥品耗材生產、流通、采購、使用全過程。
此外,為了讓醫保體制改革更接地氣,安徽省成立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常務副省長兼任省醫保委員會主任,辦公室設在省政府辦公廳,相對獨立運行。目前,合肥、蚌埠、滁州三市已開展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統籌推進“三醫聯動”。在新農合資金的使用管理上,安徽省由省級統一制定政策,市級抓監督,縣級管執行,實現了全省六統一。實際補償比例達到60%~70%,明顯高于城鎮居民醫保。全省有28個縣城鎮居民主動并入新農合管理。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流動人口的就醫報銷需求,安徽省新農合已與80多個省外醫院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報。同時,探索商業保險公司經辦新農合業務。在20個試點地區創新開展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基本醫保試點,加大對醫療機構的審核控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