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中國式辦法破解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不僅需要各地醫改掌門人在實踐最前沿落實好中央頂層設計,探索好地方醫改亮點。也需要專家把脈問診,形成系統化的醫改理論,總結出可借鑒、可推廣的改革經驗。而這些好的經驗,需要媒體的大力宣傳。
在中國醫改傳播高峰論壇上,來自醫改實踐者、理論探索者、經驗傳播者三方代表就做好醫改宣傳、講好醫改故事暢談了體會、分享了經驗。

王建國
天津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醫改辦主任王建國:
宣傳工作對醫改的落實和推進非常重要。醫藥衛生體制之所以要進行改革,就是因為面臨著巨大的難題,而這項革命性的工作,也必然受到高度關注。
對于醫改,執行是一方面,推動則更為重要。做好醫改這項工作,不僅需要中央的頂層設計、地方的勇氣干勁,媒體的宣傳引導,同時也需要經驗的推廣共識。應該說,通過宣傳能夠使政府的政策、公信力得到更好的傳播,通過宣傳能夠使醫改工作為廣大老百姓所熟知,通過宣傳也能夠使醫改成效得到更好推廣。

張若石
河南省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張若石:
講好醫改故事,要用自己的話,用最樸實的語言,用最豐富的案例來提振凝聚醫改的信心??匆粋€地方是不是重視醫改,不用看哪位主要領導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也不用看出臺了什么文件,最簡單的衡量標準是這個地方的醫改負責人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講好醫改故事。
對百姓來說,醫改的獲得感與宣傳角度緊密相連。下一步,醫改宣傳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醫改辦在宣傳醫改的時候如何找好定位?醫改宣傳在醫改中的地位如何考慮?如何充分發揮媒體的優勢,找好自己的站位?

王虎峰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
對于醫改政策的研究,一定要有想法、有說法、有做法,并持之以恒。政策理論不僅要講得清、理得順,更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需要多部門協助才能對實施效果做好評估。對于醫改政策宣傳,應讓老百姓都能聽得懂。宣傳就是凝聚力,宣傳就是推動力,宣傳就是戰斗力。醫改宣傳接下來應該做好兩個連接點:連接政策研究和媒體傳播,通過媒體等平臺把政策研究傳播出去,讓老百姓了解政策利好之處;連接國際,傳播大國形象。

白劍峰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白劍峰:
任何一項改革的成功都離不開媒體的支持,離不開輿論的支持,醫改也不例外。新一輪醫改自2009年啟動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其中凝聚著新聞媒體人的巨大努力。
當前,醫改進入深水區,媒體的任務更加艱巨,如何做好醫改報道?首先,要有情懷。記者不僅要做歷史的見證者,更要做歷史的推動者,要帶著使命和情懷去做醫改報道。醫改沒有完成時,記者也要不忘初心,永遠保持一份激情,為醫改貢獻媒體力量。
同時,看主流。關于醫改,輿論場非常復雜,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作為媒體人,應該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觀察,記者不能迎合某些觀點嘩眾取寵,一定要看全局、看主流。
還要接地氣。醫改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老百姓的認可度和獲得感是評價醫改成功與否的金標準。記者一定要深入基層,走進百姓,反映他們的心聲,捕捉鮮活的改革案例,講好醫改故事,讓人民看到希望,讓百姓更有信心。

陳 芳
新華社中央新聞采訪中心科技室主任陳芳:
醫改工作牽涉不同的利益相關方,每次的出招動刀都會掀起無數波瀾。對于這些醫改“招式”,需要做很多的解讀工作,尋找同心圓,讓醫改走得更穩、更好、更快。
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醫改力度之大,成就之顯著獲得了國內外一片贊譽,作為新聞工作者,對這些成績要給予理解和認同而,從中尋找同心圓,把大家的利益更大化、尋求利益平衡點。
醫藥衛生行業工作者不僅要做好健康“守門人”,更重要的是做好傳播主攻手,不斷把健康新理念、新政策,形象、通俗、貼切地表達,把老百姓的問號解讀出來,讓好的政策深入人心。

韓 璐
《健康報》社首席記者韓璐:
《健康報》始終在醫改報道中把挖掘地方經驗、推薦地方醫改樣本作為重頭戲來做。這些報道做好了,不僅能夠放大改革經驗,推動改革進程,甚至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會上升為制度,這也是作為行業權威媒體的責任所在。
醫改進入新時代新征程,醫改宣傳也緊隨其后。行業主流媒體應發出主流聲音,傳播主流意見,解讀好權威醫改政策,講好地方故事,表達好行業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