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提出的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指示要求和山西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實施意見和2018年行動計劃,從今年初開始,長治市農委圍繞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的建設和打造,積極組織召開了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工作培訓會、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座談會等一系列會議,對2018年的實施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山西三安公司在應邀參加會議的同時對三安農業模式作了全面介紹,受到了各縣農委、農企代表的高度關注。

山西三安公司總經理袁長江在長治市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座談會上介紹三安農業模式

為盡快深入貫徹長治市農委關于發展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系列會議精神,壺關縣農委在徐云開主任的帶領下積極探索、主動尋找綠色有機農業新技術新模式。2018年4月23日,在農民日報山西記者站吳晉斌站長的引薦下,壺關縣農委徐主任、壺關縣莊河溝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申麗珍等一行來到太原,對三安農業模式西紅柿示范基地榆次區蘇家莊村和三安誠進行全面考察。通過考察,徐主任、申總均感到三安農業模式確實是一項符合綠色有機農業發展要求、能提升農產品品質的好模式,決定將三安農業模式引進壺關縣,在東關壁村建立三安農業模式綠色有機旱作西紅柿示范基地。隨后,公司與山西融科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
合作過程中,公司專家技術人員全面跟進落實技術保障工作,種植前介紹產品特點及模式理念,種植中指導產品使用及操作實施,種植后對病蟲害防控及時做好跟蹤服務,確保全過程指導服務到位。合作期間,公司特邀全國蔬菜種植能手、北京三安總部蔬菜專家劉來軍先后多次到東關壁村進行培訓,現場指導西紅柿栽培管理及各類病蟲害防治,為種植戶答疑解惑,受到了農民們的贊揚和好評。

山西三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勝利介紹三安農業模式的優勢

三安蔬菜專家劉來軍指導農民防治病蟲害
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本次合作取得了圓滿成功。主要成效有以下三點:一是確保了西紅柿的產量。據合作種植戶介紹,今年使用三安的生物有機肥和微生物菌劑以后,雖然沒有再施化肥、噴農藥,西紅柿的產量依然和往年相差不大,沒有出現減產情況。二是提升了西紅柿的口感。今年運用三安農業模式種植的旱地西紅柿,色澤艷麗,果內汁液足,酸甜可口、味道濃郁,不論是種植戶、收購商、消費者,在品嘗后都交口稱贊。三是檢測達到了標準要求。2018年7月25日,壺關縣東關壁村運用三安農業模式種植的旱地西紅柿經黑龍江省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抽樣按照NY/T655-2012(綠色食品茄果類蔬菜)標準檢測,所有項目全部合格,所有農殘項目檢測全部未檢出。
2018年8月2日上午,山西省農業廳喬建軍廳長、郭建文副廳長、長治市人民政府郜雙慶副市長、長治市農委秦志云主任等一行來到壺關縣集店鄉東關壁村,對三安農業模式壺關縣有機旱作西紅柿基地進行視察。在現場,袁總、王總分別向喬廳長及各位領導作了匯報。

袁總向喬廳長及各位領導匯報三安農業模式運用相關情況

如今,西紅柿已批量成熟。為了幫助企業創品牌擴大影響,幫助農民創效益增加收入,在完成技術跟蹤服務以后,公司將壺關三安農業模式基地生產的旱地西紅柿納入科普中國社區e站三安誠銷售體系進行銷售,同時送往北京新發地進入全國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銷售,并積極為基地介紹采購銷售商,協助基地完成銷售工作。
三安農業技術簡要的說,就是打造三個安全的農業技術。但需要說明的是三安農業技術不只是一個名詞,而是有其極為深刻的涵義。該涵義是針對人類農業導致的四大危害設定的。四大危害主要指的是:
第一危害是農產品殘毒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第二危害是嚴重污染環境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上壤環境污染、水環境污染等;
第三危害是導致農業不可持續發展,農產品產量徘徊、品質嚴重下降;
第四危害是必須依賴能源物質,石油或者優質煤炭等原料。
當今農業四大危害普遍存在。即便是科學技術和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也無法擺脫農業的四大危害。從人類持續發展和對子孫后代負責的角度層面上解析,當今全世界的農業都走到了十字路口,并且迷失了發展的方向。三安農業技術就是針對現代農業四大危害給人類的威脅,破解人類農業對發展方向的困惑而創建的。
在全人類面對現代農業四大危害和農業發展方向何去何從,找不到破解方法的困惑之際,難以置信的是,依托Tech—BIA技術所創造的三安農業技術,徹底破解了威脅人類的現代農業難題,為人類農業持續發展奠定了發展方向。主要依據是三安農業技術創造了三個安全,即環境安全(不但不再污染環境,而且當季修復已被化學污染的土壤環境、水環境和養殖環境)、產量安全(與現代農業比較,普遍提升農產品產量5%~30%)、質量安全 (無論是種植農產品還是雞魚肉蛋畜禽食品、魚蝦蟹水產品、各類食用菌都能達到“零”農獸藥殘留(即未檢出),以及超低重金屬殘留的安全標準)。因此,把這種實現三個安全的農業技術,簡稱為[三安農業技術]。
三安農業技術的含義是創建環境安全、產量安全和質量安全技術的簡稱。更為重要的是,三安農業技術所使用生物肥料、防病害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都是將生活垃圾、畜禽糞便、各種污泥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作為原料,再采用Tech—BIA技術的特異性微生物制成的,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對石油、優質煤炭等能源物質的依賴。
果類樹中后期有兩個需肥期:果實膨大期和青色轉白色期,這兩個時期,都是需肥高峰期。而往往好多農民朋友,后期只注重水的管理,而不注重肥的增施,尤其轉色期,不給肥或少給肥,這都是錯誤的。
山西省農科110植物營養首席專家張山虎,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果實膨大期,也是果實增養期,更是纖維素大量增加時,這個時段前一周,畝用我能移動鈣10~15千克,以氮磷鉀為主的肥料,磷應高于其他元素,如:匯豐綠源高磷型,可畝施10千克。
二、果實青色轉白色期,這是果實第三個需肥小高峰,是最后一次大量增加纖維時,也是膨果速度較快的一次。這個時段前一周,需畝施20千克諾康移動鈣。
三、在果類樹中后期管理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氮肥用量不宜過大,應以磷鉀為主;
2、盡量選用水溶肥,水溶肥分固體和液體兩種。使用固體水溶肥的鑒別方法:用手緊抓一把,與手一并放入水中,輕輕松一點,如感覺手發涼,說明這種水溶肥氮過高,這種肥料這個時段不可使用。液體水溶肥的鑒別方法:打開包裝,不能有銨味嗆鼻的味道,液體不能沉淀,不能分層,不能是渾濁狀,氮磷鉀總含量應在50個養分以上,比重應在146%以上,含氮量不應超10%。
3、激素應適量使用,杜絕過量使用。如葡萄使用適量激素拉穗時,滿足細胞健康的同時,增加養分供給。使用激素膨果和著色時,前三天畝施匯豐綠源高磷、高鉀型10千克,可滿足激素刺激生長時的營養供給,保護了樹體的正常生長。
4、中后期葉面管理:中后期雨水較多,高溫高濕容易引起各種病菌的發生,結合噴施殺菌、殺蟲、殺螨藥時,應及時補充葉面肥,以鈣和氮磷鉀為主,可用葉面我能移動鈣400~500倍噴第一次,因我能移動鈣噴施后,能給葉片和果實形成一層保護膜,有效預防了病菌的感染。第二次噴施匯豐綠源500~600倍,滿足葉片所需的基本大量元素,使在激素刺激生長時、雨水較多時、溫度過高時,光合作用不好時,滿足葉片所需養分。
科普中國鄉村e站,是在中國科協的統一領導下和科普部的具體指導下,由山西科協、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在全國推進。由“科普中國博祥全程服務隊”具體組織實施“科普中國實用技術助你成才”培訓工作,組織并培訓怎樣‘用營養預防生理性病害’,以及怎樣選購農資產品的常識。從農業技術、農資產品、功能性品牌營銷,綜合性引導農民模式化經營。要讓農民在化肥零增長的基礎上,投資投工不增加的情況下,經濟收入翻一番。服務隊本著這一原則,進農村,入農戶,下田間,走地頭,零距離、保姆式、一體化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