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成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

我們可以發現,這件事的背后是老師對自己的學生學情不太了解.能夠在很短時間內給出這樣的解法的學生一定層次較高,老師要因材施教,提高備課的難度,充分備學生,備內容.在實際教學中,還會存在其他不知“學情”的情形,導致教學處理或過高,或過低.
1.老師方面
教師通過大學的學習,掌握了一些高等數學的知識,用高等數學的觀點來認識初等數學往往會更容易一些,更深刻一些.老師的工作具有重復性,三年一周期,甚至一年一周期,在那一小片領域里,常常會出現熟能生巧的現象.這就會導致過于拔高.也會有因過于熟悉,憑感覺教學,不同的學生使用相同的辦法教學,文理不分,層次不分,年級不分,千篇一律,不能掌握學情,就會出現剛才那一幕.
2.學生方面
造成師生之間的不了解,老師聽不到學生的心聲,與學生很少和老師反饋有關.學生認為,我不懂讓老師知道了,那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我對老師提出更高的建議,又擔心有班門弄斧之嫌;還會認為,這些問題我不反饋沒關系,其他同學肯定會反應;當然也基于學生業余時間緊,無暇顧及,學情不能上傳.
3.網絡信息方面
現在網絡技術發展迅猛,我們都享受了由此帶來的方便和快捷.不得不看到,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的直面交流溝通銳減了.學生掌握這些技術是最快的,當遇到學習上的、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更喜歡找“度娘”,更喜歡在虛擬的世界尋找答案.于是,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少之又少,老師很難全面掌握學情.
1.養成習慣
無論是接新班,還是帶老班,無論是開學伊始,還是學期中間都應及時了解學情,甚至每天每周都應主動了解學情,這要作為一個職業習慣.辦法很多,比如:批閱作業、上課提問、課前小測、課后談心、微信群聊、家校互訪等.避免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有一次,我接了一個文科普通班,我提問線性規劃中最值怎么求,全班齊刷刷的回答:帶頂點.我可以斷言,他們基礎不好,這是文科班數學老師沒有辦法的辦法.我一查便知,他們入高三的成績均分才42分,后來我依據他們的基礎學情,制定了教學計劃,實現了112分高考均分.
2.解決問題
了解學情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情,有不同的需求,我們要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層次高的學生,拔高難度,擴大視野,增加廣度,像奧賽試題、自主招生試題逐步投放;層次低的學生,講清概念,記住公式,提升自信;中間層次學生,積極發掘潛力空間,扶一把,送一程;尖子學生訂立目標,陪伴前行;當學生的問題被發現,并被解決,我們的工作就是最高效的,最實效的.
3.促進感情

1.全盤失控
對于數學教學,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招,但是年輕老師容易被影響.一般學校都會高度關注年輕教師,檢查教案、指派師傅,參加培訓,被督導,學情調查,等等.于是,年輕老師就會加大與學生的溝通力度,掌握學生的全方位信息,為了搞好教學而搞壞教學的事情時有發生.手中的信息多了,弄不清主次,時而東時而習.貌似照顧了大家,實際誰也沒照顧好,弄得全盤失控.
2.置之不理
掌握學情有時是被動的,有領導的談話;有家長的反饋;有學生的訴求等等.當我們掌握學情之后,因為種種原因,不做工作調整的,大有人在.這是不可取的.既失去信譽,又耽誤工作,更影響學生的學習.務必分門別類處理好,個別交流也很好的.針對2012年新課標理11,我就和一個學生交流了近一個月,發現了7種不同的解法,與此同時,我們對正四面體進行了深入探究.
教育是一門藝術,學情就是藝術的土壤.數學教學脫離學情就像空中的云,亦真亦幻,根本談不上教學質量.關注學情就是關注學生的基礎、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方法、學習的需求、學習的動力、學習的目標、學習的習慣,等等.只有掌握了學情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沒有了解學情而開展的數學教學就是對牛彈琴.孫子兵法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里強調是戰情,我們必需強調學情,做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