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創新
2015年8月,崇左市教育局正式啟動由崇左市人民政府與廣西教育學院簽約合作的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該工程為期3年,包含15個項目,涵蓋基礎教育的大部分領域,覆蓋崇左市本級和所轄7個縣(市、區)(以下簡稱縣)的學校。其中的龍頭項目是崇左市名校建設與名校長培養工程(以下簡稱“雙名工程”),目標是集中力量,突出優勢,全力打造5所市直品牌名校、20所特色學校,培養30名優秀校長和50名優秀教師。作為工程的行政組織者和見證者,筆者有不少感悟與讀者分享。
一、專業的精神讓人為之感動
“雙名工程”最感動人的地方是,項目專家不厭其煩、不辭辛勞地深入每一所項目學校進行扎根式蹲點指導。項目專家不僅專業,還很敬業、有責任心、富有情懷,特別是項目首席專家、廣西教育學院教授陳向陽,年過半百仍親臨每所項目學校,其中不少項目學校他親臨指導多達六七次。他每到一所學校,都會與學校領導及老師研究問題,一坐下來就是一整天,留下了對崇左基礎教育的一片深情,因此被校長們尊稱為崇左基礎教育的“赤腳醫生”。這種扎根式蹲點指導之所以受到歡迎,是由于:直面現實問題,而不是隔空喊話、隔靴搔癢;面對面、手把手地解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給項目學校所有校長和教師以直接的鼓舞和激勵。這種“接地氣”的做法贏得了崇左各地教育部門的高度贊譽,扶綏縣教育局副局長何乃芬說:“很少有專家能親自到每所項目學校蹲點進行一對一指導,專家在幫助學校進行頂層設計、規范辦學、特色辦學的同時,還兼顧了校長的專業成長。”
項目的另一個專業精神體現在個性化指導。參與工程的23所學校和30名校長,存在著區域、校際的差異,起點不同,要求也不一樣。比如在“名校工程”中,對崇左市的3所直屬學校,項目從現代學校建設切入,按照卓越學校的方向來設計;對市轄7個縣的學校則從特色文化培育切入,按照整體品質提升來設計;對于起點比較低的農村學校,如龍州縣響水鎮鳴鳳中心小學、扶綏縣山圩鎮中心小學和憑祥市上石鎮中心小學,則先以校長的專業成長為重點,放慢學校特色建設推進的步伐,讓校長邊跟邊學邊改。在給每所項目學校進行辦學定位時,專家們特別注重幫助學校發掘本土的地域文化,從學校的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個性化的特色文化主題,做到23所學校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表達,實現“每一所都不一樣、每一所都很有樣、每一所都是好樣的”的目標。
二、創新的模式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一項基于項目支持的區域性學校綜合改革。廣西教育學院將陳向陽教授創設的區域性學校綜合改革實踐模式植入崇左,通過“知底子,認知診斷學校;立根子,確定辦學理念;定調子,明確發展主題;搭架子,構建邏輯體系;找路子,設置操作平臺;想法子,制定實施規劃;樹牌子,提質增效樹品牌”七步走的戰略,實施差別化對待、個性化指導,推進學校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此構建育人體系、統整學校課程、培育學校特色文化、夯實品牌學校的根基。
專家團隊摒棄以往隔靴搔癢式的培訓或指導方式,提出了“走進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嵌入式”培訓指導理念:一是從組織上嵌入,做到學院、政府、學校三方聯動,行政和技術雙管齊下,共同推動項目培訓工作;二是從人員上嵌入,讓高校的智力和技術專家“走進去”,通過“培訓+帶班”的方式培養本土技術骨干人員,使之成長為專家,再輻射向下一級教師培訓,從而形成一個動態的、持續的成長機制;三是從技術上嵌入,將先進的理念和有效的技術“輸進去”,讓學校烙上新技術的印記。
精心的準備、精到的培訓、精確的指導和精準的幫扶,使得“嵌入式”支持方式有力地推動了崇左市中小學的綜合改革,讓項目學校向著具有明確文化主題、清晰育人體系、完整課程方案的特色學校方向邁進。寧明縣城鎮第一中學校長陸鋮朝感慨地說:“現在學校像是找到了靈魂,運行狀態更有條理、更有活力了。”
這是一種基于改進行動的診斷式名校長培養方式。校長對學校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名校長工程”以不同層次的校長作為干預對象,以其自身條件為起點,通過共性素養培養和個體素養修補兩條改進路徑增強校長們的工作“效能”。
專家團隊鼓勵校長通過自我診斷,發現真問題、形成真需求,進行自我規劃,提高思維能力、拓寬教育視野,完成個性素養的修補。專家團隊還以一名專業、優秀的校長應有的職業道德、教育思維、領導能力等共性素養為基本要求,將大量的理念、原理與技能訓練融入“師帶徒”“跟崗學習”“名校長成長工作室”“教育專著研讀”等預設軌道,讓校長在實際應用中體驗、感悟、改進,其間導師全程陪伴、引領糾偏,幫助校長實現內化和遷移,達成“立體塑造”的目的。
陳向陽教授指出:“有診斷才有針對性,有行動才能有所改進。學員要成長為名校長,最佳途徑是‘在做中學。”為此,該項目提供了多元成長平臺、網絡研修平臺。在這些成長平臺上,名校長的成長和所在學校融合在一起,每一個理念或每一步操作都落實在實實在在的學校改進操作中,變“坐而論道”為“做而行道”。同時提供“理論+實踐”的雙導師進行指導,力求讓校長們學以致用。
三、取得的成效令人歡欣鼓舞
三年時間,專家組和項目學校的校長們都付出了辛勞和汗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無論是項目學校還是校長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名校工程”引領崇左市區及7個縣的23所中小學完成了頂層設計、構建了完善的課程體系、明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如今,這些學校成為了崇左市規范化辦學、特色化辦學、優質化辦學的標桿學校,其經驗和模式有效地輻射和引領崇左市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增強了崇左市基礎教育學校的辦學自信。
“名校長工程”則培養了一批有思想、有膽識、有理性、有自信、善思考的“教育家型”隊伍,他們具備學校認知診斷能力、頂層設計能力、戰略規劃能力、課程領導能力和教學建模能力等關鍵能力,開始在崇左市乃至全區嶄露頭角,成為引領崇左市中小學辦學的領軍人物。(本文作者系崇左市教育局副局長)
(責編 謝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