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少紅
對于新時代的教師來說,應該具備的一項能力是什么?答案是:學會做課題。然而,教師教科研能力較弱,是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農村教師,對于哪些問題可以成為課題、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如何撰寫論文等基本問題都沒有弄清楚,更不用說開展深入的課題研究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如何做課題》一書給了我很大啟發。
該書從課題研究的價值、如何選擇恰當的課題、如何進行課題設計、如何成功申報課題、如何做好開題論證會、如何實施課題研究、如何面對中期檢查、如何撰寫結題報告、如何做好結題工作、如何推廣課題成果等展開了全面且詳細的論述,還通過大量典型案例深入講解做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通過閱讀該書,我獲得了不少體會。
做課題研究,教師首先要解決“研究什么”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一般要經過發現研究問題、篩選研究問題和確定研究課題三個步驟。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并不缺乏可研究的問題,只是教師們缺乏一雙發現的眼睛。不少教師認為做課題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不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小問題,殊不知這些小問題正是課題研究的開端,如書中羅列的成功案例,都是從小問題研究開始的。所以,教師要注重收集日常教學中的小問題,構建起自己的資料庫。
確定研究課題后,教師接著要解決“課題設計”的問題。日常教學中的小問題,是課題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那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這些素材呢?書中指出,我們要對這些素材進行分類、研究,形成一個較大的課題方向,然后進一步對素材進行綜合、研究、提煉,從中凝練出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還要在眾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尋找理論的支撐,將自己的觀點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解決前面兩個問題后,教師要繼續解決的就是論文撰寫的問題了。撰寫論文首先要明晰論文的構架,這是撰寫論文的一個核心問題,文章論述是否合理有力、是否能準確表達意圖、是否具備理論的高度,其關鍵都在于論文構架是否合理。《教師如何做課題》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論文構架模式,即“專家理論+案例分析+觀點凝練”模式,這是撰寫論文最常用也是教師最容易掌握的一種模式。
總之,《教師如何做課題》是一本指導性、實用性非常強的書,對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