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殯儀館開展生命教育
需要很大勇氣
對于死亡話題,您是否忌諱和回避?5月29日下午,安徽合肥藝術中學的40多名高中師生,來到合肥市殯儀館,全程體驗了一場模擬的人生告別會。這次名為“感知生命,綻放人生”的主題生命教育活動,在合肥市還是首次開展。(6月5日 澎湃新聞網)
【點評】不得不說,到殯儀館開展生命教育需要很大的勇氣。該項教育活動的難點,在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用正確的方式化解來自家長的質疑和部分師生的抵觸。當前,生命教育是國內教育的薄弱環節,哪怕有些學校開設了類似課程,往往也是淺嘗輒止,收效不大。像新聞中的學校那樣敢于突破傳統、打破常規,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死亡的做法,確實值得點贊。
“家長督學”
需進一步細化設計
根據學校“開門辦學、推門聽課”的“家長督學”政策,武漢六十四中每一個學生的家長至少每月要到學校聽一次課,少則一節,多則一天。他們和學生一起上課、用餐,和老師討論教學問題,成為學校的“特殊學生”。(6月18日 《長江日報》)
【點評】加強家校合作,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發揮家長的督促作用,對規范學校辦學,提升辦學水平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要注意把握尺度,既不能影響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活動,又不能影響家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學校要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細化“家長督學”的實施方案,確保該項工作取得成效。
家長群公布學生成績做法欠妥
近日,河南駐馬店西平縣小學四年級的一名語文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家長群里,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甚至還有家長威脅要該老師“登門道歉”,否則就“到教育局反映”。隨后,該老師寫了一封辭職信提出辭職,信中流露出無奈和無助等情緒,由此引發熱議。(6月4日 《大河報》)
【點評】該事件簡要而言:老師教法欠妥,家長反應過激,老師辭職沒必要。一方面,老師把學生的默寫成績發到家長群,本意應是引起家長重視,但這樣做可能會傷了成績較差學生家長的自尊,這一點老師考慮欠周。另一方面,盡管老師做法欠妥,但這并非教學事故,個別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威脅老師。對此,學校應積極化解這一不算嚴重的家校矛盾,莫讓教師“賭氣辭職”的情緒蔓延。
“陪考假”沒有必要大范圍推廣
高考、中考期間,山東青島一家企業《關于2018年高考、中考升學陪護假提醒的通知》引發網友關注。該通知稱,為使員工在子女參加高考、中考期間能夠安心照顧子女,根據集團公司休假、請假管理辦法,對于有子女參加高考、中考的員工,各單位可按比實際考試天數多一天的假期給予員工相應的休假,用于員工照顧子女。(6月1日 澎湃新聞網)
【點評】個別公司或機構在中考和高考期間給家有考生的員工放假,是人性化管理的體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促使員工更愿意為公司效力。不過,個別公司有此做法無可厚非,但沒有必要大范圍推廣。且不論這樣做可能會給企業的經濟效益、部門運轉帶來影響,單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由此強化了應試氛圍和家庭焦慮,就不值得對其過分推崇。
要堅決取締“神功班”
臨近暑假,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又開始拼命“搶學生”了。一名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長沙某地有人在小區的微信群里宣傳某“學習班”,培訓內容是“全腦靈動”,費用高達3.98萬元4天、20萬元12天。媒體調查后發現,這個號稱能讓孩子“把勺子吸在臉上”“學習課程后可預測未來結婚對象”的補習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神功班”。(6月25日 新華網)
【點評】如此荒唐的教育培訓也敢堂而皇之地出現,其實正是迎合了部分家長的焦慮心態。對此,教育管理部門要積極作為,堅決取締這種所謂的“神功班”,同時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理念,樹立正確認知,既要遠離這種荒唐的“神功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報班或不報班,切莫過分增加孩子的學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