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一
你見過這樣的人么——
他,曾被醫生判了“死刑”,卻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
他,曾被社會“放棄”,現在一躍成為大眾心目中的“男神”;
他,曾被人譏為無法“行走”的“行尸走肉”,現在卻成了遨游“商海”一翹楚……
出師未捷身先殘
此人大名劉徐,昵稱“大徐”,江蘇省無錫市人。小伙子一米八的個頭,面容俊朗,不但長得一表人才,而且天賦過人。
2009年,大徐大學畢業。喜歡自己創業的他先是與幾個上海籍同學一起申請了個“愛情(微)電影”項目。把即將結婚的年輕人的戀愛過程拍攝下來進行編排,然后在婚禮上播映。開始運行還算順利,但這個活比較累人,經常要熬夜,幾個合伙人漸漸受不了了。他們的家境都很好,家長舍不得子女吃苦,不過一年光景,合伙人就一個個離他而去。大徐獨木難支,只得把公司解散了。之后與大名鼎鼎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之一徐小平接上了關系。當時徐小平已經離開新東方,成立了如今是中國最佳天使投資機構的“真格基金”,在諸多方面達成共識后,“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項目在徐小平、俞敏洪、李開復等大佬下的顧問下展開了。
正當大徐在教育培訓行業嶄露頭角,信心滿滿地準備大展宏圖之際,一場可怕的災難悄無聲息地向他襲來……
生龍活虎、躊躇滿志,曾在學校里榮獲“國家二級跳高運動員”稱號的大徐突然倒下了。
他癱瘓在床,難以動彈,只能終日平躺在床上,連起個身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下了床還得靠別人設法把他“搬進”輪椅,如果要在輪椅上坐直,背后還得墊上幾個靠枕。小伙子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那么,他還有希望重新站起來么?希望渺茫。且看2016年上海某三甲醫院病歷卡上冷冰冰的幾個字:“脊椎生理弧度消失,本院無法醫治。”
說是“突發”,其實在上高中時已埋下病根:那時他是學校里出名的運動健將,跳高、打籃球等都是他擅長的。老師要他為學校爭光,他就在暑假里拼命訓練,后來雖然榮獲全省跳高第二名,但頸椎、腰椎受傷,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但他一聲不吭,默默地忍受下來。此后,病情越來越嚴重,他總是因為忙,能拖則拖,不肯上醫院診治。
幾年的時間里,大徐的病情幾經反復,他也在上海和無錫之間幾次往返,幸好有母親在身邊照顧。這幾年里,每次病情好一點,大徐都會重新燃起創業的希望。
然而,2016年,大徐又突然臥床不起。經查,毛病有二:克隆恩腸炎(拉血斷斷續續,難以斷根)和脊柱僵直——照醫院的說法已經無法醫治……此后,大徐往返于醫院和家,兩點一線。心再大,也無法施展了。
“出師未捷身先殘”,對于一個才華橫溢、志在必得的青年人來說,還有比這更悲哀的事嗎?
手機微文,讓他重拾自信
手機是年輕人的最愛。對于終日只能平躺在床上過日子、無法使用電腦的大徐來說,手機更是須臾不能離的伴侶。問題是他看起手機來特別吃力:必須用兩只手把手機高高舉著看,沒多久就會眼睛發酸手發顫。
但就是這只小小的手機,把他帶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2016年“五一”前夕,大徐還在上海,人已癱瘓在床,忽然收到高中同學發來的聚會短信。他眼睛看著短信,心里五味雜陳。十多年未見面了,他多想與同學們相見,一訴衷腸啊!無奈身不由己,只得作罷。在回信中,他輕描淡寫地說自己病了,這次不能前往,相信以后總有機會見面的……
在老家經營陽山水蜜桃的女同學陶曉嵐正巧在上海出差。細心的她即刻動身,到大徐的居住地登門探訪。
她一進門,就見到面容憔悴、骨瘦如柴的大徐,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問明大徐的病情,見到他目前的狀態,陶曉嵐止不住流下了眼淚。
陶曉嵐第二天回家,反復思慮。她知道他無法工作又沒錢看病,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在鼓起勇氣征詢大徐意見后,次日就組織高一同學捐款3.72萬元給大徐,讓他盡快就醫,爭取盡快變回以前大家心中的那個活潑機智、幽默風趣的劉徐。同時她又擔心大徐在家苦悶,對身體恢復不利,靈機一動,讓大徐在微信朋友圈幫她“推銷”水蜜桃吧——其實,她家自種自銷的陽山水蜜桃田只有三四畝,產量有限,由于桃子質量好,產品供不應求,所以根本用不著“推銷”,只是為了讓老同學能從孤寂中走出來,她未與丈夫商量,就做出了這個決定。而大徐呢,非常樂意做此事,何況還能為老同學“分憂解愁”呢!他了解陶曉嵐這個人,早就知道她家種的桃子非常優質,大徐當即起草了一則文辭優美的微文,在朋友圈發表。未料一炮打響,1300多箱陽山桃被微友們一掃而空。續訂催貨的單子雪片般飛來。陶曉嵐做了這么多年的生意,從未見過如此盛況,她突然發現大徐是網絡經商的天才。于是,她又搞了些其他產品(大徐只強調一點:東西要好)讓大徐經營,竟都順風順水。而大徐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網上經銷的產品從桃子擴展到冬棗、玉米、海蝦、松茸、人參、燕窩、靈芝、龍眼等等。
不過半年多時間,大徐在網上經營的品種幾乎囊括大部分農產品,產地遍及全國東西南北177個城市。順帶著,他還幫云南一個貧困地區把滯銷的大蒜頭一下子賣了260萬元,自己分文不賺。這一義舉還讓云南當地幾位小伙伴自愿關了自家的生意,去幫著一起打包發貨。這樣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讓那里的蒜農走出了困境。當地政府下了紅頭文件對他們的善舉表示感謝。大徐說,他希望以后涌現出更多像這些小伙伴一樣的“農二代”,發揮他們的特長,去幫助更多的人……
大徐的名氣越來越大。供應商、客戶的隊伍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粉絲越來越多。
千年暗室,一燈則明
是什么使大徐一下海就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的呢?除了他文筆好,介紹商品的微文文辭優美吸睛,善于運用高科技手段捕捉各方信息等外在因素以外,最要緊的就是講究一個“誠”字——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這是大徐的人生信條,他向往著做這一盞燈。無論外面的生意圈如何濁浪滾滾,他都做到潔身自好,不為所動。凡他經營的商品,質量要好,不能以任何理由欺瞞客戶。在經營水果時,當一些客戶催著要貨,而“好東西”并未進場時,大徐這樣回答他們:你是等幾天吃原產地的好水果,還是吃現在馬上能收到,但泡過農藥的?我們賣的是美食而不是藥品,請不要著急,好東西永遠值得等待!
一個“誠”字,贏得朋友遍天下。上海、江蘇、浙江、陜西、山西、廣東、廣西、東北、山東、云南、四川……天南地北的朋友一得空閑就從四面八方趕來,圍聚在大徐身邊,大家談天說地,品嘗美食,他們說要和大徐一起嘗遍人間的煙火!大徐說凡經他手賣出去的東西,他都親自品嘗過,因為他要用美食傳遞情感。大徐說,對他們這些“陌生朋友”來說,我不是他們的大客戶,他們出手的貨動輒成千上萬箱,我不過幾百箱、上千箱,還不夠他們買到我這兒的飛機票呢!他們來我們村,不為其他,就是為了我。大徐說,我堅信:人品即產品,找到好人就會有好產品。要說我的經營有什么“秘訣”,這就是。
去年,大徐一年的銷售總額達600萬元。今年6月23日,大徐32歲生日的前一天,他與一批志同道合、“三觀”一致的朋友一起組建了一家美食公司,在鎮上最好的酒店搞了一場名為“惠山小會”的公司開業慶典活動。這時,回老家辦事的上海舅公同往常那樣,打算順道看望大徐母子,說會兒話,再留點錢,然后打道回府,未料撲空。聞訊后急急趕至酒店,但見高朋滿座,歡聲笑語不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見舅公到來,大徐喜出望外,忙向舅公一一介紹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突然見此場景,舅公吃驚得話也說不出來了,轉而他又喜不自禁,激動得老淚漣漣:“孩子,你總算活過來了,活成了另外一個人!”他高高興興地接過大徐遞過來的剪刀,為這場喜慶活動剪了彩……
最近,大徐在山東和哈爾濱等地,與合作伙伴圈地100畝,采用科學種植、科學施肥的管理模式,栽培營銷綠色無公害農產品,以此回饋一直支持他的城市消費者伙伴們,同時也帶動和幫助中國山區和欠發達地區的農民改善生活提高收入。他還將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合作,對農產品的包裝進行科學的設計,讓更多優質的農特美食,為我們所知道和享用;目前,他正與太平洋及大地保險公司協商構建一個“金融體系”,用低風險的精致型金融模式讓給他們供貨的農戶擁有包括醫保在內的完整保障體系。他覺得,安居者方能樂業,農民有了保障,才會安心于優質的種植,而我們城市里的人,才能吃上好東西。
年初,大徐又投資廣西,在東興建立起東南亞生鮮直采基地,為今后的進出口貿易打下基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在家里,用一部手機做成的。大徐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他的“野心”大著呢!
“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坐在輪椅上,指揮著分布于全國的千軍萬馬,這就是大徐每天要做的工作。
編輯:鄭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