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心臟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
冠狀動脈慢血流是指除外冠狀動脈狹窄、溶栓治療后、冠狀動脈成形術后、冠狀動脈痙攣、冠狀動脈擴張、心肌病、瓣膜病、結締組織病等因素,且冠狀動脈造影中沒有發現冠狀動脈存在明顯病變,而遠端血流灌注延遲的現象[1]。該病經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診斷,需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干預以免引發嚴重心血管事件[2]。常規西藥在控制患者心絞痛方面效果顯著,但對冠狀動脈慢血流治療效果仍不理想。隨著中西醫結合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筆者嘗試采用通絡寧心方配合常規西藥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其臨床優勢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診的70例冠狀動脈慢血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5.17±6.52)歲。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5.22±6.3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冠狀動脈慢血流診斷標準[3];常規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本研究用藥指征;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其他心臟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有凝血功能障礙者;近期有外科手術史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即給予常規西醫綜合治療:硝酸酯類藥物(硝酸甘油片,0.5 mg/次)擴張冠狀動脈,他汀類調脂藥物(阿托伐他汀鈣,10 mg/次,1次/d,每4周可調整一次劑量,最大劑量為80 mg/次,1次/d)調節血脂,阿司匹林(0.4 g/次,3次/d)抗血小板等,連續治療3個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通絡寧心方口服治療,藥物組成:黃芪45 g,丹參30 g,川芎15 g,當歸、赤芍、枳實各12 g,紅花6 g,水蛭1 g。由我院藥劑科統一煎制成軟包裝飲品,1劑/d,分早晚2次口服,連續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后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冠脈血流速度、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
1.5 治療效果評估依據[4]:顯效:心絞痛癥狀下降≥2級或消失,心電圖完全或基本恢復正常,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有效:心絞痛癥狀下降1~2級,心電圖ST段壓低或T波倒置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未減輕。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冠脈血流速度檢測方法:采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通過血流幀計數反應血流速度。hs-CRP、IL-6:采取ELISA法測定。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進行,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達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77.14%),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冠脈血流速度對比 兩組治療后左冠脈前降支、左冠脈回旋支、右冠脈血流幀數均明顯下降,與同組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左冠脈前降支、左冠脈回旋支、右冠脈血流幀數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冠脈血流速度對比 (幀,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后hs-CRP、IL-6水平均明顯下降,與同組治療前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hs-CRP、IL-6水平更低(P<0.05),見表3。


分組例數 hs-CRP/mg/L IL-6/ng/L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55.09±0.713.87±0.62*0.91±0.120.58±0.10*觀察組355.12±0.753.02±0.55*#0.92±0.110.40±0.07*#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冠狀動脈慢血流臨床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不及時容易誘發多種不良心血管事件[5]。中醫學認為冠狀動脈慢血流應屬“胸痹”、“心痛”等范疇,主要病機為心脈久病而致氣傷絡阻、氣滯血瘀,因此臨床辨治應選擇益氣通絡之方劑[6]。本研究中所用通絡寧心方為自擬方劑,方中黃芪益氣固表,滋陰補腎;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川芎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枳實破氣除痞,消積導滯;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水蛭破血通經,逐瘀消癥;諸藥配伍共奏益氣通絡,止痛寧心之功效[7]。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通絡寧心方中紅花、水蛭等的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能夠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局部微循環[8];黃芪、丹參等的提取物則有一定促進血管內皮修復和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針對冠狀動脈慢血流的病因病機使用標本兼治的中藥方劑能夠提升臨床療效。而觀察組治療后左冠脈前降支、左冠脈回旋支、右冠脈血流幀數低于對照組治療后,且hs-CRP、IL-6水平低于對照組,其原因主要與通絡寧心方在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改善微循環和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有關。
綜上所述,在常規西藥基礎上加用通絡寧心方有標本兼治的優勢,可明顯提升對冠狀動脈慢血流的療效,改善患者冠脈血流速度及炎性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