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級化學教育是重要的學習階段,在該階段的教學當中,既表現為基礎內容的加深,又表現出知識的大量拓展,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因此要在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的努力。文章針對九年級化學教學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教學;分析
九年級化學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在整體上表現出了傳統的狀態,未進行大量的拓展,對學生而言,灌輸式的教學在當代的可行性并不高,需要做出適當的轉變,減少過往的缺失和不足。
一、 應用興趣導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九年級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邏輯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從而得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故事或者趣味實驗來導入新課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奇妙的化學現象來培養化學興趣。新教材中有較多的實驗內容,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教學實驗。比如,九年級的學生在理解氫氧化鈉變質以及碳酸鈉性質方面有著一定困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許多學生缺乏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并且容易產生對于化學的畏難情緒,所以應用實驗培養學生的興趣有著較大的意義。
二、 將化學實驗的作用最大化,提升教學效果
通過和學生的不斷的交流,我們往往發現九年級學生對于化學實驗很有興趣,每次課堂上做實驗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連一些調皮和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也看的津津有味,根據學生這樣的心理,我們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化學實驗的作用最大化。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組織好教學實驗。按照操作要求進行示范,還要有目的性地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讓學生自己得出實驗的原理和規律。同時還要結合教材內容,把實驗進行補充和完善,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內容和操作,將學生的求知欲望完全激發出來,并且適時讓學生參與其中,自己動手去操作實驗和近距離觀察實驗結果,體現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應用多種方法解決化學難點和重點
第一,應用口訣進行記憶。教師可以把九年級化學中零碎、難記的知識變成口訣(比如地殼元素含量、溶解性以及化合價方面的知識)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學到相關內容時就會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分散難點,學生通過簡單的記憶口訣就掌握了難點和重點知識。
第二,從多個層面解析化學知識。比如,在講解物質分類相關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來理解物質的特點,通過多個層面的解析,學生能夠全面的掌握知識實質。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化學知識都表現出較強的聯系性,前后知識的有效運用,才可以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解答,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日常的教學當中,間接性地幫助學生回顧各方面的知識。
第三,澄清易混淆知識點。對于九年級化學中的易混淆知識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學習氧化劑以及氧化反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碳和氧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做例子,可以編制以下的對話內容:
提問碳元素:你為何要發生氧化反應呢?
碳元素委屈地說道:發生氧化反應并不是我主導的,是氧化劑O2非得和我發生氧化反應的。
通過生活化的比喻,學生了解了這個反應的知識要點,也就是氧氣是氧化劑,而碳發生了氧化反應。
再比如,講解電解水實驗的過程中,對于陰陽兩極的現象,負極產生的氫氣是正極產生的氧氣的兩倍,教師可以應用“養羊少,陽氧少”的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相關知識。
第四,應用形象比喻,記憶核外電子知識點。在講解《核外電子排布》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快速記憶核外電子能量大小的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把原子核比作母親,同時把最靠近原子核的電子比作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因為嬰兒的能力比較弱,所以只能依靠著母親生活,而教育程度高、年齡比較大的其他子女(能量高的電子)具有較強的能力,所以可以生活在遠離母親的區域(運動在距離原子核較遠的電子層中)。同時,能力和獨立能力一般的電子只能生活在距離母親較近的區域。通過這種形象的比喻,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理解并且記憶原子核外電子的能量特點。
四、 總結
本文對九年級化學教學展開討論,對于現有的教學成果而言,整體上是值得肯定的。可是當今的競爭相對激烈,很多學生在化學成績上并不理想,需要在今后進一步的努力。九年級化學教學在未來的工作中,必須加強各種方法的探索與合理應用,健全教學體系,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保持能力與成績的雙重增長。
參考文獻:
[1]曹慧,張賢金,吳新建.九年級化學緒言課教學現狀與實踐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6(25):65-67.
[2]徐瑞英.九年級化學復習課中有效教學的策略——以“身邊的化學物質”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4):57-59.
[3]李智清.九年級化學教學問題及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5(11).
作者簡介:夏娟,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玉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