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妹
摘 要: 蘇格拉底作為西方哲學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他把至善當作自己的終身理念和最高要求。在堅持和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今天,走進蘇格拉底,走進他至善的思想體系,重新用一種敬畏的思想解讀他至善的靈魂,從而使我們更好地找到自己心中的善,認識心中的善,實現(xiàn)心中的善,守護心中的善。在科學技術(shù)迅猛發(fā)展的當今時代,我們應該保持心中的寧靜,追求一種至善的生活,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培養(yǎng)理性的思維,正確評價自己;注重德性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用至善的美麗托起生命的太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守好心中最亮麗的道德信念。
關(guān)鍵詞: 蘇格拉底 至善 德性 正義 道德教育
蘇格拉底認為正義的事和一切道德行為都是美好的,智慧的人總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則不可能做美好的事,正義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行為都是智慧。可見蘇格拉底是一個善良勇敢正義的人,也是一個充滿道德與智慧的人,他一生所追求的至善是何以可能?
一、走進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作為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助產(chǎn)婆,他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shè)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彼矚g在不同場合與不同人談?wù)撜巍?zhàn)爭、友誼、倫理道德。蘇格拉底對吃飯穿衣沒那么講究,一生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學問上。他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fā)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所以,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尤其是他至善的思想理念,是人類生命的精華,是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知道的哲學境界。
二、蘇格拉底至善的特性
追求生命的崇高與至善成為蘇格拉底人生的真理,甚至面臨死刑他都始終相信:“面對死亡,大家應該充滿希望,一個善良的人,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亡,都不會有東西傷害他,因為他所做的事情是最好的事情。”[1]在蘇格拉底看來,追求善的美麗,實現(xiàn)至善的真諦應該是生活與生命最圓滿的結(jié)局。通過認識和通讀蘇格拉底至善的思想理念,我把它歸結(jié)為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善是本性的具足與自然流露。所謂“善是自然萬事萬物的內(nèi)在原因和目的”[2],每個人心中都存有善的種子,只是我們自己沒有認識和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由于環(huán)境的變換和污染才會有與善相對應的惡產(chǎn)生,因此認識和發(fā)現(xiàn)你心中的善,才能激發(fā)潛在的德性。其二,善在層次上是遞進的。善雖然是本身所具足的,但是你要認識它也就是“認識你自己”,認識自身的德性即“德性即知識”,也就是要認識心中的善,從而找到心中的善,進而實現(xiàn)心中的善,守護心中的善,最終實現(xiàn)生命中完滿的至善。其三,善具有積極向上的和諧精神。善是一種正面積極的能量,是一種美好的道德修養(yǎng),是追求和諧美好的人際關(guān)系和生活品質(zhì),蘇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這種和諧美好的積極向上的精神,不管面對什么樣的攻擊和誹謗,他始終以積極和諧的方式實現(xiàn)心中美好的善。其四,至善就是道德哲學的最高境界。因為善追求的是正義、勇敢、慈悲、美德等道德情懷,至善比這些道德情懷更加純粹,也更加高貴,正如蘇格拉底在死刑面前依然無所畏懼、大義凜然,用真理的智慧點亮黑暗的城邦,點亮每一位城邦的公民,喚醒他們沉睡的良知。
三、重新認識蘇格拉底至善思想
蘇格拉底是一個很懂得生活法則的人,也是對自己的生命極其負責的人,用他的話說就是:“未經(jīng)過審視的生活不能叫做生活,未經(jīng)過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盵3]他以牛虻自居,說自己干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當時社會出現(xiàn)那些道德敗壞之人及那些自以為是、自認為自己很有智慧和趨炎附勢、高官桀驁之人進行挖掘、譏諷、嘲笑。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細細品讀蘇格拉底,重新認識他至善的思想理念,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和諧與美妙、純粹和高貴,從而觸動心中那消失已久或沉寂已久的善。
(一)找到你心中的善。
找到自己心中的善就是找到生活與生命的意義,找到行善的方向,可以說它是一種能力的范疇、一種行動的力量、一種愛的力量。蘇格拉底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屬于心中的善,探求行善的方向與方式。他喜好涉獵群書,研究經(jīng)典,讀誦詩文,用哲學的智慧武裝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因為他知道學問和知識的重要性,所以他很重視教育。他常常教學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如何找到自己心中最美的善,從而實現(xiàn)心中的善等。不僅如此,蘇格拉底還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天下蒼生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時刻警醒和鞭策自己將善的能量注入其中,讓德性的種子普遍開出正義美麗的花朵。因此,找到你心中的善,就是找到你心中的德性。
(二)認識你心中的善。
“德性即知識”,蘇格拉底認為認識自己很重要,如果一個人都不認識自己,那么將與行尸走肉沒有區(qū)別。認識自己就是認識心靈的內(nèi)在原則,也就是認識德性亦指人的本性,他覺得人并不是生來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導下認識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實現(xiàn),成為現(xiàn)實的和真正的善。因此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認識心中的善,那是活著的根本意義,正如蘇格拉底所說的:“自然萬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質(zhì)性的本源,而是他的內(nèi)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認識自然界的本性為我們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學的真正對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認識人自身的善。”[4]只有認識自己心中的善,才會感受到人性的光芒,生活與生命的光芒。蘇格拉底雖然一生是貧窮的,但他的精神卻是富足的,身體是健康的;沒有身份地位,卻是最有智慧的;沒有高官厚祿,卻能做為人民福利之事,這些都是因為認識到自己心中的善。因此,認識你心中的善,才會更好地認識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什么是真正的節(jié)制,什么是真正的正義,什么是真正的德性,什么是真正的美,那才是真正的生活與真正的人生。
(三)實現(xiàn)你心中的善。
蘇格拉底認為:找到心中善的方向,進而認識自己,認識心中的善之后,就是實現(xiàn)心中的善,這是最重要的過程,也是最有意義的過程,也是體現(xiàn)生命最真的過程。蘇格拉底做到了,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套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善的方法,并使之“具有確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識”,那就是“是什么問題的思路”和“助產(chǎn)術(shù)的方法論”、“是什么的問題”的提出為我們認識事物的確定性、普遍性的本質(zhì)提供了重要的認識,提供了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而“助產(chǎn)術(shù)”采用問答的方式,通過“反譏”、“歸納”、“誘導”和“定義”四個環(huán)節(jié),最后得出正確的認識,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胎兒,而這些認識思路和方法,都是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德性和善所必需的重要智慧。因此,蘇格拉底才會善于辯論和譏諷那些惡的人,也為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善具備更強的能力。蘇格拉底不管幸不幸福,都謙卑地用自己的智慧守護每一位雅典公民,教授每一位求知者,而且無私無償?shù)赜蒙屏?、正義和德性告訴人們:沒有什么比善更好的東西,沒有什么比實現(xiàn)心中的至善更加可貴的內(nèi)容,面對滿腹經(jīng)綸的學問,他實現(xiàn)的是公益教學的至善;面對真愛涌起的婦人,他實現(xiàn)的是節(jié)制理智的至善;面對他人的誣告誹謗,他實現(xiàn)的是寬容大義的至善;面對阿諛奉承,他實現(xiàn)的是正直果敢的至善;即使面對死亡,他也能夠?qū)崿F(xiàn)靈魂那份悠然灑脫的至善。
(四)守護你心中的善。
蘇格拉底畢生關(guān)心的是智慧、真理及靈魂的幸福,他要做城邦的牛虻,以自己的嗡嗡聲驚擾那些出身高貴而困倦、愚癡暗頓的動物。他始終堅持自己心中的善,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能永遠守護自己心中的至善。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指控犯有贖神罪和蠱惑青年罪,《蘇格拉底的申辯》是他在法庭上自我辯護的記錄?!把诺涞娜嗣瘢涸?zhèn)兊闹v話似乎非常有道理,卻一句真話也沒有,在他們的假話中,有一句讓我感到驚訝,那就是他們警告大家不要誤信我的絕頂雄辯,實際上,除非雄辯就是將純粹的真理告訴大家,否則我就不知道什么是雄辯”[3]。蘇格拉底在法庭上逐一反駁所對他的指控,并告訴城邦的人民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要堅守自己善良與真理的正義,無大義凜然面對眼前發(fā)生的一切事情。正如他在辯護中所說的:“有人可能覺得我應該為這些給自己招來滅頂之災的行動感到羞愧,但是,如果行動真正有意義的話,就不應該去考慮生命的安全,如果一定要考慮生命安全,那在特洛伊城之前的英雄們就成了壞人,每個人都應該舍生忘死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堅持。我曾在波替底亞當過兵,那時候都不怕死,堅守自己的崗位。”[3]現(xiàn)在“神現(xiàn)在讓我做件事情,難道我會害怕死亡而臨陣退縮嗎”?因此,不管遇到怎樣的困境,始終堅守自己的道德與正義,守護心中的至善是蘇格拉底高貴的靈魂。
四、蘇格拉底至善思想的當代價值
蘇格拉底時代已離我們甚遠,但他的情懷與故事,他追求正義與自由,追求真理,勇敢無畏、堅貞善良、公益博愛的至善思想道德更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對構(gòu)建社會主義美麗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
“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重要的哲學箴言,也是他對他的學生乃至更多的人的要求和提醒,通過認識自己進而審視自己、了解自己,從而正視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重新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因為沒有良知,沒有道德倫理,迷失了自我與自性,一些人會做出違法和缺德的事情。因此,重新認識自己和審視自己是我們找回良知的開始,是我們向善的開端,也是我們美好人生的起點。蘇格拉底曾給自己立言:“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靈魂,讓每個角落都鋪滿良知的聲音,讓美德的光輝普照天下?!盵5]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的德性,讓自己變得有價值和意義,這是蘇格拉底至善思想的開始,也是他一直追求和尊崇的哲學命題。
(二)培養(yǎng)理性思維,正確評價自己。
蘇格拉底曾立言:照顧自己的靈魂,使臻于至善至美。蘇格拉底這里所說的“照顧”,就是指培養(yǎng)理性的思維及理性的行為,從而剖析自己、認識自己。蘇格拉底一直對充滿智慧的阿斯巴拉情有獨鐘,即使結(jié)過婚,他對她的愛仍不減不變,但他始終只把這種愛埋藏在心底,只是在心里保存著那份愛與思念。有一天,兩人恰巧相遇,而后都不約而同地走向林蔭道。一開始蘇格拉底無法抑制地按著阿斯巴拉的肩頭,最終卻將手縮了回來。他問自己:難道要成為情欲的奴隸嗎?不,他不想那樣,他也不想背叛有著優(yōu)秀政治家眼光與抱負的伯利克里,就在那一瞬間,他認識到他所扮演的角色:有婦之夫;伯利克里的朋友;自己的主人。認識他讓他變得理智,讓他控制住了自己不應該出現(xiàn)的行為。另外,蘇格拉底覺得每個人都有理智的一面,只是很多人在關(guān)鍵時候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理智,從而做出一些違法或缺德的事情。蘇格拉底擁有理性的思維,能夠理性看待萬物,理性看待自己,從而理性走向至善的生命。
(三)注重德性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蘇格拉底把德性與知識等同起來即“德性即知識”,認識德性,認識自身內(nèi)在高度,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他認為追求普遍的、絕對的善德,使生活和生命都有了高度,有了至善至美的軌跡。所以“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jié)果”,但要追求有道德的人生,有美的德性,有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等美德,那就必須有教育,因為教育的目的在求至善和品德的培養(yǎng)及心理能力的發(fā)展;并以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在求得至善,人類之所以能達到至善的境界,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致力于道德的修養(yǎng),以完成理想的人格。蘇格拉底承認客觀真理之存在,同時又主張自我努力的必要;前者為知,后者為德;知德合一乃蘇格拉底理想中的人格。他的用意在以道德為具體的間架,以知識為抽象的內(nèi)容,建立一個注重道德倫理教育的思想體系,實現(xiàn)最完滿的人生境界。
(四)用至善托起生命的太陽。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面臨各種不同的挑戰(zhàn),只要心存正念,用至善托起生命的太陽,就會照亮人世間的每個角落,讓一切真相都變得光明永恒。蘇格拉底的哲學同他的正義、堅強、勇敢、善良、美德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與他的生活實踐融為一體,他把個人的命運同雅典的命運聯(lián)結(jié)起來,他為了祖國而追求善的理想,即使他的祖國用死刑回報他的奉獻,但他沒有絲毫的怨言憤怒或悲哀,依然誠懇地用他那智慧的言辭囑咐和奉勸世人要追求向善,追求正義和自由,注重德性,他知道他的逝去是為了更好地重生,為了更完滿的至善,他寧可背負更多的委屈和壓力,也要用至善的行動喚醒世人的愚昧無知?!懊鎸λ劳?,大家應該充滿希望,一個善良的人,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亡,都不會有東西傷害他,因為他所做的事情是最好的事情”[3]。哪怕是死亡,也是一種至善的美,一種永恒的美,因為它可以讓靈魂得到升華,得到不生不滅,得到更美的神韻。
參考文獻:
[1][古希臘]蘇格拉底(Socrates).蘇格拉底的教化哲學[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54.
[2]劉小楓,陳少明,主編.蘇格拉底問題[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3][美]霍普·梅(Hope May),著.瞿旭彤,譯.蘇格拉底[M].北京:中華書局,2002:89-208.
[4]張志偉主編.西方哲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258.
[5]李丹.論蘇格拉底的德性[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1(11):45-47.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重點學科建設(sh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項目編號:2018GKSXKA0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