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摘 要: 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著眼于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主要對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闡述,分析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核心素養為框架提出改進措施,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 人才需求 核心素養 綜合素質 高中英語
1.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社會各界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其中核心素養是學生必備的、適應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只有結合時代精神,使教學目標與課堂設計符合新時代人才發展的需要,具有較強的人文性與應用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作為一個內涵較為豐富的概念,核心素養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語言技能,又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應變能力等。具體來說,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維質量。語言能力指的是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包括發音、詞匯、語法等知識,即能否正確拼讀詞匯,能否恰當表述想表達的內容不至于引起歧義,能否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日常交際等。學習能力指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能力,集中體現在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兩方面。文化品格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能夠深層次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尊重并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增強對本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思維能力,指大腦對新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及綜合的能力,它能夠反映個體智力的差異,包括靈活性、批判性及系統性等。本文從高中英語教學實際出發,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探析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途徑。
2.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對于詞匯教學缺乏科學認知。
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詞匯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而且是提高語言能力的途徑。雖然部分高中英語教師能意識到詞匯的重要意義,但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完全發揮好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學生大多靠自身的記憶力背單詞,記住表層含義,卻不會真正運用,寫作時只能想起最簡單的詞匯。第二,對于詞匯教學,一些教師認為沒有什么特別的技巧和方法,大多靠學生自學,缺乏必要的引導。核心素養要求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維質量,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有必要對其由來、歷史背景、詞根、詞綴進行講解,在加深記憶的同時,提高對詞匯的理解程度和學習技巧。例如,flower,flour,flourish,florist這幾個詞前綴都一樣,都是由Flora這個詞衍生而來,Flora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花神,她與風神Zephyr結婚后,風神送給她一座花園,里面種滿奇花異草,當Flora與Zephyr在園子里散步時,一路鮮花遍野,百花齊放。因此以flor為前綴的詞匯,其含義大多與植物有關。
2.2語法教學存在局限性。
首先,隨著“交際教學法”等新式教學理念的興起,一些高中英語教師認為語法不再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因此淡化了語法的講解。其次,語法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較為被動,師生互動方式比較單一,多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屬于填鴨式教學模式。同時,由于缺乏語境的引導,教學內容顯得枯燥乏味,有的例句雖然在語法上是說得通的,但不符合邏輯,也脫離實際,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
2.3缺乏口語鍛煉的機會。
核心素養要求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英語學習的首要目的就是交流,而且大部分都是用于口語交流,因此擁有流利的口語表達能力十分必要。但高中英語課堂缺乏口語練習環境,由于教學任務繁重,課時緊張,課堂上很少安排口語交流互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活動,導致學生的“開口率”非常低,這顯然是不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計劃的。
3.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3.1創新英語教學方式,實現語言能力的提升。
作為一門開放性很強的科目,英語教學方式應是多樣化的,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及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語言能力,也就是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大方面,語言的運用離不開話題,教師要在課堂中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話題供學生思考,多采用情境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融入特定的情景之中,讓學生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課堂更具挑戰性和趣味性。
3.2注重引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高中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提升階段,也是關鍵時期,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特點充分了解,加強互動,對學生的差異性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各不相同,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忽視這種差異性,尤其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和關愛是其前進的不竭動力。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如何獲取信息,如何找到興趣點,如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將英語學習當作一種意愿和動力,使學習變得更加簡單、愉快。
3.3合理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
教師在課堂上合理設計提問的問題是指教師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運用提問問題和學生回答問題,以及教師做出評價等多種環節開展教學活動,并且運用這一系列的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進行引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一些見解,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點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提問時教師應該設計能夠反映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讓學生現場回答,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時教師應該以引導為主,不要立即告訴學生答案,這樣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當老師解答過后讓學生加深對答案的理解,加強記憶。另外,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情感的體會感受閱讀帶來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體會閱讀理解的內容。教師在選擇閱讀文章時應該考慮學生的認知范圍,在學生的認知程度內讓學生理解內容,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文章內容進行多角度的解讀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3.4注重文化差異,使教學更加生活化。
首先,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使自己成為一個文化學習者,完善自身的文化漏洞,從文化表層學習邁向深層學習,進一步對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理解和感悟,同時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心,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其次,教學內容要強調文化差異的滲透,由于中國學生的成長環境與西方國家大不相同,如果將其生硬地帶入英語國家的文化氛圍中,學生自然理解吃力,難以消化。教師可以針對一些典型案例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比如西方人在交談時忌諱打探別人隱私,如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不能明知故問,會使學生覺得不受尊重。只有讓學生充分理解西方文化,才能得體地用英語交際。
4.結語
核心素養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文化知識、思維能力及交際水平等方面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教師應意識到核心素養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科學樹立教學目標,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懷雙.基于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討[J].文存閱刊,2017(19).
[2]林夏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課USE教學模式的運用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2):78-80.
[3]楊雅琦.核心素養背景下基于Moodle的高中英語教學——以必修五第五單元First Aid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7(15):41.
[4]楊學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考試周刊,2017(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