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稀朕
摘 要: 本文通過對中國旅游發展研究文獻進行整理,提煉出隨著經濟的發展,基礎知識的累計,多個學科知識都可以運用在旅游學科,衍生出專門以旅游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多學科、跨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對旅游進行研究。中國旅游學科發展表現出欣欣向榮的姿態,但是中國旅游學科乃至世界旅游學科理論體系還不完善,更何況中國旅游產業起步比較晚,理論建設方面存在著先天不足。因此,很有必要建設與完善旅游學科知識體系結構,研究探索旅游學科方法。
關鍵詞: 學科發展 多學科 跨學科 旅游研究
一、中國旅游學科發展概述
(一)學科的認識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按三個專業層次設置,分別是“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截至2013年,旅游管理很長一段時間都屬于工商管理學科大類下的一個分級學科,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旅游管理終于升級成為一級學科大類。
(二)中國旅游學科發展歷程
申葆嘉(1997)認為在旅游學科的形成過程中,高等旅游教育在學術領域內負有極為重大的使命[1]。王健(2008)認為中國的旅游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與之同步發展起來的便有高等旅游教育和科學研究[2]。肖洪根(1998)認為1990年以來,學術界對于旅游的研究逐漸把注意力轉向學科理論體系、學科知識框架、學科建設等實質性問題上[3]。李建欣(1999)認為最重要的是旅游學科的學科體系不成熟且缺乏科學性,并且在1996年的時候,屬二級學科的“旅游管理”被原國家教委降為三級學科[4]。杜江(2004)認為其實關于旅游學的學科建設始于20世紀80年代,那時起便有學者關注和著手鉆研,盡管呈現出百家爭鳴之勢,但是對于旅游學的研究方法需要超越旅游業和旅游經濟學的局限達成共識。學術界普遍認為旅游學科在工商管理項目下是一種不科學的設置,旅游學科應該獨立發展成為旅游學研究體系;是應該面向未來的、具有前瞻性的,融合多個學科、多個維度、多個層面的[5]。依紹華(2011)認為中國旅游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初期的時候,旅游學者的背景以地理學、歷史學等為主。從90年代后期開始,旅游學科的研究中占據統治地位的是以經濟學為主;從世界范圍上看,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國家旅游學科的研究中占據統治地位的也是經濟學。不難看出,在這個階段,盡管旅游學科不斷發展壯大,經濟學卻總能在旅游學科領域占據主導地位[6]。吳必虎(2016)認為旅游學科領域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領域,使得旅游現象特別具有復雜性。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旅游研究在方法論和具體方法呈現出多元化、跨學科特點,具體反映在旅游現象對于人們的心理、生理、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等多個實存領域的真實生活體驗的全面滲透[7]。馬波(2016)認為政府應該支持創建旅游管理一級學科,這種新興學科升格是符合學術邏輯和社會需求邏輯,是旅游知識共同體當下的具體任務,推動旅游學科的升格,會引發學科基本命題的再思考,發揮帶動學科內涵建設的作用[8]。么偉偉(2017)認為21世紀以來,旅游學科發展態勢良好,出現了一些專業性極強的學科,比如旅游心理學、旅游法。最能體現旅游作為研究對象發展特點和自身規律的學科是在旅游基礎理論下設置的旅游經濟學理論、旅游社會學理論、旅游人類學理論、旅游管理學理論及旅游環境與生態學理論這五類學科[9]。
(三)我國旅游研究成果狀況
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可能直接影響旅游行業的發展,為旅游行業提供理論依據,論證旅游行業戰略、方針、政策及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各大期刊便是學者們發表成果的途徑之一。對主要期刊發表的旅游文獻進行數據分析,便能大體上得出整個旅游學科發展的主要趨勢。
1.學者針對權威旅游核心刊物采樣分析預測得出結果
張凌云、齊飛、黃曉波(2015)針對國內外三大核心數據庫860種學術刊物2003年到2004年10年間的數據分析得出:我國旅游學術研究的現狀和特征表現為:擁有地理學科及相關知識的作者及他們發表的學術周刊數量都具有絕對的優勢;與此同時,年輕學者嶄露頭角并且成果產出顯著;旅游學科的綜合性決定了其多學科交叉相容的性質。在未來研究中需要結合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學等學科知識[10]。張敏(2017)針對11本國際權威期刊2005年至2014年發表的4876篇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國際旅游學科研究領域的知識體系構造涵蓋極其廣泛,包括旅游可持續發展、酒店服務,市場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相互交叉融合,實質就是多學科跨學科協同發展的特點[11]。楊勇(2017)針對CNKI數據庫中1994年至2014年旅游研究領域129位學者的引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旅游方面的學者支配著我國當前旅游學術研究的導向;中國旅游學科發展的趨勢是多學科跨學科發展,具體表現在旅游領域的研究熱點是旅游規劃與設計、旅游地理學和旅游管理學等,旅游經濟學受到學者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12]。余構雄、戴光全(2017)通過對《旅游學刊》2000年到2014年文獻的書寫關鍵詞為研究對象得出:旅游學科創新力比較穩定、知識體系內容日益豐富、研究方法日漸成熟更加科學化;形成由研究內容、方法及目的三大部分組成的旅游學科知識框架體系[13]。
2.旅游學術界權威專家對于旅游學科發展的判斷
謝彥君、李拉楊(2013)認為旅游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對其進行多學科研究是不可以缺失且不能夠跨越的必要階段。在這之外,跨學科發展將會成為旅游學科一個意義非凡的階段。旅游是有可能跨學科整合及建立成為獨立的旅游學科的。如今,要形成一個新的學科大概需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初始的單學科;第二個階段,多學科進入;第三個階段,交叉學科滲透;第四個階段,跨學科整合。針對旅游學科的研究,需要立足于這樣一個基本點——“旅游體驗”。圍繞這個基本,研究旅游的學者便能夠更好更有效地溝通交流,讓跨學科整合變成現實,形成旅游學科自己的學科體系[14]。宋子千(2014)認為旅游現象具有的復雜性質不是旅游多學科研究階段,更不是旅游學科發展成為獨立學科的主要障礙,目前制約旅游成為獨立學科的主要原因是在旅游研究過程中僅僅對于其他學科的簡單應用,對相關學科了解不夠深入,僅僅是表面上對于多學科進行融合。這也是旅游研究在范式形成和理論貢獻方面出現困境的主要因素[15]。保繼剛(2016)認為特殊又具有高度可識別性學科本質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是整個科學世界中至關重要的現象之一。這種類別化的知識具有一定排他性,同時亦具有劃界功能;在20世紀70年代至今的旅游研究實踐中,旅游知識不斷累積、發展和創新,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旅游”為核心高度發達的知識體系[16]。
二、不足與展望
(一)當前的不足
從文中針對旅游學科文獻綜述可以看出,我國旅游學科立足的基本理論相對薄弱,還沒完全形成學界公認的真正的旅游“內核”的東西。一方面多學科和跨學科對旅游進行研究,表面上內容龐大、成果豐碩,實際上反映出的內容雜亂、概念模糊,研究略顯隨意。另一方面中國的特殊國情很長一段時間內限制了旅游學科的發展,如:旅游學科作為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不僅局限了旅游學科的發展,而且不利于旅游學科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價值,這也決定了旅游研究永遠是在追著時代被動地發展,難以找到自身的“內核”。
(二)未來學科發展的展望
首先,繼續學習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熟理論,加以創新運用在旅游學科中,回歸到旅游自身性質,夯實旅游學科的學術研究和理論指導,形成完善且獨立的旅游學科體系。其次,旅游研究在運用其他學科理論知識的時候不要僅僅停留于表象,而要深入研究,同時深刻把握相關學科的理論為構建旅游學科特有知識體系做貢獻。再次,旅游學科應該在順應歷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時,找到獨特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發展成為成熟的傳統學科。最后,研究工作處處充滿著艱辛,研究者需要多一些信仰,少一些功利化。
參考文獻:
[1]申葆嘉.論旅游學科建設與高等旅游教育[J].旅游學刊,1997(S1):21-24.
[2]王健.關于旅游學科發展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旅游學刊,2008(03):19-23.
[3]肖洪根.談對旅游學科理論體系研究的幾點認識[J].旅游學刊,1998(06):41-45.
[4]李建欣.旅游學科體系研究:回顧與展望[J].旅游學刊,1999(S1):12-17.
[5]杜江,張凌云.解構與重構:旅游學學科發展的新思維[J].旅游學刊,2004(03):19-26.
[6]依紹華.旅游學科研究進展及當前研究熱點領域[J].旅游學刊,2011(05):22-29.
[7]吳必虎,張驍鳴.旅游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基礎[J].旅游學刊,2016(10):16-18.
[8]馬波.旅游學科升格的理路探析[J].旅游學刊,2016(10):25-32.
[9]么偉偉.旅游學科發展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08).
[10]張凌云,齊飛,黃曉波.2003-2014年我國旅游學術期刊和學術論文評價[J].旅游學刊,2015(12):85-100.
[11]張敏.國際旅游知識體系研究、主題、趨勢樣本分析[J].旅游學刊,2017(08).
[12]楊勇,許鑫.我國旅游研究者學術影響力及學科發展研究——基于CNKI旅游學術論文的統計分析[J].旅游學刊,2017(09).
[13]余構雄,戴光全.基于《旅游學刊》關鍵詞計量分析的旅游學科創新力及知識體系構建[J].旅游學刊,2017(01):99-110.
[14]謝彥君,李拉揚.旅游學的邏輯:在有關旅游學科問題的紛紜爭論背后[J].旅游學刊,2013(01):21-29.
[15]宋子千.以多學科研究的充分發展促進旅游學科成長[J].旅游學刊,2014(03):22-30.
[16]保繼剛.中國旅游發展筆談——旅游管理一級學科建設[J].旅游學刊,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