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李玲
摘 要: 美國作為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移民國家,有其契約精神。本文從宗教與歷史角度探尋契約精神的最初發源,進而探討其在美國高校課堂管理中的具體體現,試圖對中國高校課堂管理以參考。
關鍵詞: 契約精神 美國高校 課程綱要 課堂管理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契約精神滲透于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縱觀美國歷史,從最初的《五月花公約》到《獨立宣言》及《美國憲法》,無不體現契約精神。此種契約精神的核心思想指處于平等地位的雙方為達成某種交易所共同遵守的規則與約定。本文從契約精神的宗教與歷史起源著手,探尋契約精神的最初發源,進而探討其在美國高校課堂管理中的具體體現,試圖給中國高校課堂管理以參考。
一、契約精神的宗教與歷史起源
從西方宗教角度來說,契約說源于《圣經》中上帝與亞當之間的約定。上帝創造了世界萬物,同時也創造了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讓他們結為夫妻在伊甸園幸福生活,順從上帝的意旨。然而夏娃受到蛇的誘惑,偷吃了善惡樹的禁果,并與亞當一起分享禁果。由于亞當夏娃違背了與上帝締結的契約,上帝便把二人驅逐出伊甸園,從此后代人類因違反了契約而世代懺悔,以贖其罪。后來從歐洲國家踏上美國土地的清教徒推崇加爾文教義,其核心思想是“因信得救說”,即人類通過懺悔而獲得上帝的解救,這就是恩典契約(Covenant of Grace)。他們認為人類肩負了上帝的使命,他們的職業就是天職,是上帝安排的任務,從而引導人類向上帝贖罪,獲得拯救。
從美國歷史角度看,最初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當地土著印第安人在美國這片處女地過著原始的奴隸制生活。隨后,“五月花號”承載著102名清教徒的“美國夢”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移民者簽訂了《五月花號公約》,這也成為美國契約精神的源頭。公約中規定政府是人民的產物同時法律保障個人的自由。彼此陌生的大陸訪客何以能在廣袤的土地上扎根發芽,靠的是公約中規定的彼此權利和責任的契約精神,這種方式不是類似中國以血緣為基礎,以情感為紐帶,而是將每個人處于獨立的地位上,根據約定和法律來行事[1]。正是有了這樣的契約精神,此后一批批移民者來到美國,他們的融合不是以血緣和情感行事,而是以契約文化為生活根基。
契約論為后來英屬北美殖民地人民奮起反抗英國統治提供了理論依據?!丢毩⑿浴返拈_篇即宣稱:“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笨梢哉f,契約論是美利堅革命的理論基礎。美國自從獨立之日起,契約精神即受推崇。
美國獨立戰爭后所頒布的美國憲法可以說是契約精神的詮釋。契約精神體現在國家范圍內的一切行為都被納入法制化體系。
二、美國高校管理的契約精神體現
美國文化源自盎格魯--撒克遜傳統。在其兩百年來的演變中它吸收了世界諸多文明的精華,從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自己特點的開放性文化體系。羅思·本尼迪克在《文化模式》中指出,基督傳統、共和主義和個人主義構成了美國文化模式的三大要素[2]。美國文化三大要素中的實用主義價值取向、開放的思想及宗教信仰等都影響著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成為影響美國高校學生事務契約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全球化的21世紀,學生在選擇高校時除了考慮學校所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及學術理念之外,也十分注重高校課堂文化。以中國為例,根據《鳳凰資訊》報道,2012年我國留學總人數多達39萬,2013年已達到41.39萬,2014年中國留學生人數突破50萬,2015年中國留學人數達到52.37萬[3]。中國留學生人數穩居歐美多個國家留學生數量首位。而在所有留學國家中,美國仍高居中國學生選擇的榜首。接下來,筆者結合自身在美的教學經驗和體驗分析美國高校的課堂文化管理,其中最顯著的即是美國高校課堂的契約精神。
何謂契約精神,有學者提到“契約精神是獨立主體間的平等關系產生的一種與身份無關的信用,其核心是誠實、信用,是明晰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4]。美國課堂文化的契約精神則體現在用契約的方式確定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契約雙方是基于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則,它既強調個體人格的解放,又保障個體的相互發展,雙方都有發展自我的權利,但不妨礙對方的利益。美國課堂這種契約方式最直接的表現是syllabus(課程大綱),美國大學每一門課都有一份詳細的課程大綱,它完整闡述了該門課程的教科書目、學習目標、成績結構(包括一學期有幾次考試、考試類型)、評分標準、功課任務及具體要求、學科政策(包括考勤、遲到以及遲交作業等)、時間表(包括一學期授課章節以及授課進程)等所有相關細節,這是美國大學課堂契約精神的典型踐行。通常在開學第一課,選課學生會收到任課教授的課程大綱,第一節課除了師生相互認識以外,最主要的任務是共同研究該學科的綱要。課程大綱大同小異,多則十幾頁,少則一兩頁,但綱要的基本結構和內容相似。教授通過與選課學生探討課程大綱,明確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避免雙方對于相互關系中的權利義務關系認識上的模糊,從而有效保障雙方利益,保障課堂和諧有序推進。
一旦課程大綱確定,雙方即建立起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契約關系。課程大綱告訴學生如何準備這門課,有哪些任務,每個任務完成的時間表,課堂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這樣學生與教師對這門科目有了共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程大綱即是課堂的行為契約,正如某些學者提出:“課堂行為契約或表現合同是一份具體的、書面的協定,它規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課堂情景中需要做出的確切行為方式及具體的獎勵和懲罰?!盵5]同時締結契約的雙方完全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因為契約關系首先保障了個體的主體地位,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行為主體,都有獨立的認知自由,當個體被賦予認知、選擇和行為的自由時,個體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美國大學課堂,學生在開學第一周試聽某門課程以后,可以在截止日期前決定是否選修這門課程,這正是契約精神中對自由的尊重,正如有學者強調的:“契約精神首先表現為一種自由的精神,在契約管理中各主體在締結契約時,其意志的表達是自由的,各主體通過自由意志二達成合意,可以自由選擇契約的內容和形式?!盵6]因此,課程綱要完全是學生與教師雙方自由意志的表達。
其次,契約精神體現出契約雙方一種平等的觀念。因為平等觀念是契約精神的前提條件,雙方的契約過程完全是平等意識的體現,以雙方主體地位平等為前提。課程綱要既保護老師的權益,又尊重學生的權益。老師與學生雙方一旦對課程綱要達成共識,學生便有權利用課程綱要監督老師的課程建設,老師不能隨意更改課程綱要。比如:課程綱要明確了該學期要完成的功課,老師就不能隨意附加其它任務。學生知曉他們這學期要寫幾篇論文,有幾次考試,如果老師擅自做出改動,學生便可以用課程大綱維護自己的權益。反之,教師同樣用課程大綱約束學生的行為。例如:教師在課程大綱明確規定如果某學生缺課次數超過6次,該學生便取消選課資格。一旦有學生觸及底線,老師有權利取消該學生選修這門課程的資格。因此,美國課堂這種契約化管理模式實質是把教師與學生置于一種平等、自由、誠信的契約關系之上,這種契約關系雖然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體現了課堂文化的“契約化”,讓師生在平等誠信的基礎上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最后,契約需要評判工具,當師生因為某些問題產生分歧時,需要一種機制的介入協調雙方關系,而美國課堂最有效的機制便是“課程大綱”。這有效避免因為情感而難以取舍的不公正對待。美國高校每門課程在期末結束前都會讓學生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評判,其中一項是“教師是否公平對待學生”。正是有了“課程大綱”,師生之間才有了公正而平等的待遇,如果學生質疑為什么自己沒有拿到A+,老師會用“課程大綱”中的具體條例加以說明,從而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
從宏觀層面看,美國踐行“依法治?!薄C绹粌H擁有完備的教育基本法,而且有高校學術工作方面的專門性法律和明確的工作規范及完備的規章制度,例如《美國高等學校學生事務人員行為規范》、《美國高等學校學生事務管理》、《學生事務手冊》、《學生事務應用手冊》等[6]。各高校依照聯邦法律與州法律制定本校管理法規,從課程綱要到學生管理手冊,從而有效貫徹法制管理高校的契約化模式。同時,在美國,幾乎每所高校的學生管理條例內都有關于學生申訴程序的規定,體現了法律中的救濟原則,從學生違紀情況的報告到調查、聽證、申訴的每個過程都有詳細的規定[7]。
三、美國高校契約精神對中國高校課堂教學的參考作用
筆者對比中美高校課堂管理發現,中國高校課堂很少有課程提供了課程綱要。即使有某些學科提供了課程綱要,也只是一種形式而沒有實質用于課堂管理。國內高校通常的做法是,學科負責人撰寫課程介紹、使用教材及學科目標等,然后上傳網絡教學平臺,相關學科任課教師共享資源,換言之,國內高校的課程綱要僅僅是用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之一,學生與教師之間幾乎是零交流。從而師生之間便沒有建立類似的“契約關系”。因此,中國高校課堂往往出現教師與學生雙方權利與義務關系認識的模糊性。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應該享受哪些權益不清楚,自己應該承擔哪些義務更不清楚,另一方面,老師對自己應該為學生提供哪些學習條件也很模糊,同時應該怎樣利用“契約”即課程綱要保護自身權益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也不很明確。最終由于雙方責任權利界定不清,師生之間就很難建立和諧契約關系。
教育學理論認為,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最直接的動力。以往教學觀念認為師生之間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教師擁有對學生控制的權利,學生有服從教師支配的義務?,F代教育理念倡導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民主、平等、對話、互動、誠信”為主的“契約關系”。這種“契約化”關系能更有效地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彼此合作、相互信賴的良好關系。
參考文獻:
[1]“美國為什么這么強大?——從美國社會談起”[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8345db1601f69e31433294ac. html,2016.3.14.
[2]朱世達.美國文化模式:對中國文化的啟示[J].美國研究,1994(3).
[3]“美國仍是中國學生首選留學國”[E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3/31/35293948_0.shtml, 2014.3.31.
[4]何作井.“契約化”大學生管理模式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7(6).
[5]周小宋,李美華.美國課堂管理中的新方法:行為契約[J].比較教育研究,2004(5).
[6]張欽文.中美高校學生工作的比較研究與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7]游敏惠,朱方彬.美國高校學生事務法治化管理探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本文系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資助項目“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四川與東南亞國際教育合作發展戰略研究(編號CJF1706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