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 要: 近二十年來,我國獨立學院發展較快,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伴隨著“斜杠青年”概念的出現,獨立學院里的“斜杠學生”群體悄然走到臺前。研究“斜杠學生”這個富有時代性的新興概念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課堂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榜樣育人和自育育人六個角度分析培養“斜杠學生”的新路徑。
關鍵詞: 獨立學院 斜杠學生 育人
我國獨立學院自1999年創辦以來,發展較快,至2017年5月31日,全國共有265所。獨立學院作為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自創辦以來,一直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人才,特別是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促進區域經濟高速發展奠定人才基礎。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新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入愈來愈深,方式多樣,手段先進,影響和改變著獨立學院育人的業態。
一、“斜杠學生”的內涵鑒定
“斜杠學生”一詞源自“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一詞來源于英文Slash,《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在《雙重職業》一書中提出這個概念,主要特指一群不再滿足于傳統單一的職業身份而具有多重職業的年輕人?!靶备芮嗄辍眱A向于在自我介紹時,用“/”表示自己的多重身份,譬如:郭敬明:作家/導演/出品人/董事長,趙薇:演員/歌手/導演/監制/投資人,Elon Musk:技術工程師/董事長/電影制片人/慈善家……
“斜杠青年”概念在我國的興起與流行,說明著我國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社會消費的整體升級,資源跨行業整合,“個人+平臺”發展模式異軍突起,都使傳統職業的邊界變得模糊化和可滲透化[1]。在校園里,“95后”的在校學生思想活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不論是享受移動互聯帶來的各種便利,還是參與“互聯網+”提供的各種平臺中,他們都顯得游刃有余。一個個直播平臺、知識分享網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大學生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開始不滿足于教室里、課堂上教師傳授的書本上的知識,很多人對“斜杠青年”的多重職業身份有了向往和嘗試,他們便是本文中所討論的“斜杠學生”。所謂斜杠學生是指擁有主流價值觀和健全人格、對于超過一個領域有專注興趣和特長并付諸實踐的青年學生,這與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中提出的“獨立學院應確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是不謀而合的。
二、培養“斜杠學生”的重要意義
1.培養“斜杠學生”是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和國家重視對青年的教育,計劃實現高等教育從大眾化向普及化方向發展,首要的便是“提高學校育人質量”。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強調:“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學校教育全過程。改善課堂教學,調動青年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創新興趣和科學素養??茖W設計開展實踐育人活動,通過探索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等途徑,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提升綜合素質。豐富學生創新實踐平臺,深入開展‘挑戰杯競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支持培育學生科技創新社團,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探索提供必要條件。”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體現出國家對青年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高度重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高等教育的要求。
2.培養“斜杠學生”是應對就業問題的現實考量
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就業難度加大,意味著象牙塔里的大學生在校園里勢必要儲備著能夠立足社會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和素質。傳統的獨立學院的教育方式,多集中于第一課堂,通識教育不夠廣博,專業知識不夠深刻,創新能力培養欠缺,四年學習生涯,學生往往吃了個囫圇吞棗,這樣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的個體發展空間和想象力,也必然滿足不了就業市場愈加嚴格的選拔機制。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基于獨立學院的教學特點,根據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自身情況,多元化、多能力、多維度地培養學生,鼓勵學生在有限精力的條件下,多嘗試、多體驗、多實踐,以充足的儲備應對瞬息萬變的就業情況。
3.培養“斜杠學生”是營造大學校園創新創業氛圍的題中之意
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高呼,獨立學院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所在學院設立了“科研立項”、“星光杯”、“京英杯”等一系列活動和比賽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并配備了專業的指導老師對參賽學生進行輔導,在比賽的同時挖掘潛能、分析項目落地的可行性,支持和鼓勵他們創業。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對于各個獨立學院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高校要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意義,爭取讓每一位在校學生都有想法、有意愿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增強創新教育的普及性,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把學院變成對“斜杠學生”的培養創造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沃土。
4.培養“斜杠學生”是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絕佳機會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斜杠學生”,首先必須培育主流價值觀和健全人格。在我國,主流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關于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青年學生需要達到的方向。青年學生應該將在獨立學院中學到的文化知識、基本技能和價值觀念轉化為內在素質,成為高等學校發揮文化傳承功能的推動力;其次要認識自我,知道了解自己的興趣點和特長,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下一步才是如何干,如何干得好?!靶备軐W生”的主業是學生,副業可以是自己擅長的某種技能,比如健身,比如繪畫;課余時間對自己的興趣點進行挖掘,發現自我,不僅可以豐富課余生活拓寬視野,還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進取心和增強成就感。一份副業是一個了解外界的窗口,“斜杠學生”可以通過這個窗口,接受新鮮事物,展現自己的能力,真情實感地了解社會,與社會接觸,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理性。
三、獨立學院培養“斜杠學生”的路徑
當前,“斜杠學生”并不是學生中的主流。但活躍在校園里多個領域、擁有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斜杠學生”成為許多普通學生眼中羨慕的對象。如何把更多的學生培養成為“斜杠學生”,成為獨立學院育人的新課題。獨立學院需從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文化、網絡、榜樣和學生自身等六個方面著力,才可能真正實現“斜杠學生”的培養。
1.課堂育人
課堂作為高校教書育人的第一陣地,對學生的影響和觸動不可小覷。就目前狀況而言,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往往把教學重心放在專業課程上,教師學生都對通識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選擇空間不大。對于向往全方位發展的青年學生來說,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確定主業和方向,而通識教育則能夠促使他們形成健全人格、培養堅毅品質、奠定認識世界的基礎,選修課程能幫助他們更加接近與自己興趣點更加接近的課程。鑒于此,獨立學院應該平衡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系,注重對學生完整人格、價值觀念、思維方法、基本技能、知識結構的引導與培養,尤其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整個課程教學中,利用課堂教學的這個平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成長,形成青年學生的理性認同,然后轉識成智,轉智成信;其次擴大選修課的廣度與系統性,讓選修課不再作為必修課課外的調味品,而是成為學生嘗試、選擇、培養專注興趣愛好的一塊基石,讓“斜杠學生”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實踐育人
時代在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永遠不會變。目前,獨立學院里每個學生的實踐僅僅集中于剛步入大學時的軍事訓練和每年寒暑假社會實踐,覆蓋面遠遠不夠。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環節,社會實踐應覆蓋學生成長的全部階段,形成“課余經常性實踐、周末重點性實踐及寒暑假集中性實踐”的基本運行模式。課余經常性實踐是指個人勤工助學及學生組織在校內外進行的非固定性活動;周末重點性實踐主要依托黨團及學生組織,定期赴社會實踐基地開展活動;寒暑假集中性實踐則以項目化為主,組織學生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集中性崗位體驗、就業見習等活動[2]。獨立學院需要著力加強實踐育人的隊伍建設,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和指導實踐項目,不僅是輔導員,還應該有相關專業教師和主動聘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3]?!靶备軐W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實踐機會,鍛煉自己的基本技能,并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在相關教師的指導下,豐富實踐經驗、完善知識結構、形成理論體系。
3.文化育人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現代青年珍貴的財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豹毩W院作為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文化創新主要發源地,自然也具有文化育人的責任和擔當。中華傳統文化不僅積淀了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而且蘊藏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傳統和精神品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一脈相承。因此,獨立學院可以設立一些中國詩詞鑒賞、中國歷史等文史哲類的課程,加強青年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有助于培養出人格完善、理想堅定、全面發展、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的杰出學生。每個學校的校訓精神、創新創業的價值觀念、關愛奉獻服務社會的優秀品德,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教師們口口相傳、以身作則,各項主題教育活動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根植于學生心中,幫助他們建立“文化自信”,成為他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動指南,了解社會、反思自身、積極進取、開拓創新。
4.網絡育人
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對獨立學院教書育人局面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一方面“互聯網+教育”兩個行業相互滲透,深刻影響了教師教學模式、學生的思維方式,便利了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不加以甄別,網絡上垃圾信息、網絡思維碎片化、過于膨脹的消費主義和毫無節制的游戲也對“95后”的青年學生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獨立學院要達到讓更多的學生成為“斜杠學生”的培養目的,就必須借助網絡前沿技術與產品,加強網絡素養教育、網絡技能培訓、網絡人格塑造,對青年價值觀念進行整合、引導和規范[4],讓網絡這把利器物盡其用,使大學生更好地挖掘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達到教育目的,真正發揮思想政治、社會實踐、教育教學等領域的新陣地的作用,開啟網絡育人的新征程。
5.榜樣育人
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年齡一般為18歲-22歲,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舉止言行很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尤其是對榜樣的關注與效仿可以激發潛在的動能和社會行為[5]。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學生很容易接觸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其中包括各行各界的精英事例。知識經濟時代,青年學生們對于知識和技能的崇拜之勢愈演愈烈,更加認同知識儲備齊全、多才多藝榜樣的力量,期望從這些榜樣身上尋找共同點和亮點,成為豐富知識和鍛煉技能的一塊奠基石。青年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下,成了斜杠學生,同時又成了朋輩間表率,源源不斷,生生不息。
6.自育育人
無論是實踐育人、網絡育人還是榜樣育人,學生個人都是主體,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青年學生的自主建構意識。首先,“斜杠學生”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在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創新中,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誠信、合作、艱苦奮斗、責任感強的美好道德品質,優化知識結構,做好個人學業生涯規劃,取長補短、趨利避害,設計與自身特質、社會需求相符合的目標加以嘗試,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隨意性。其次,保持終身學習的熱情。“互聯網+”時代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施展才干的平臺,雖然人人都能有“上臺”的機會,但是要站得長站得穩,必須時刻保持自我學習的狀態,努力吸收外部養分,持續自主學習,提高專業技能,增強“軟實力”[1]。
總而言之,“斜杠學生”是“互聯網+”這一時代下的新型產物,順應時代而生,未來發展可期。獨立學院作為他們成長成人關鍵點的一片土壤,務必夯實好課堂育人的堅固基礎、建立好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內化好文化育人的精神財富、樹立好網絡育人的陣地意識、發揮好榜樣育人的表率作用和引導好“斜杠學生”自育育人。
參考文獻:
[1]杜敏,DuMin.職業發展中的“斜杠青年”現象論析[J].當代青年研究,2017(5):78-83.
[2]王卓凱,李力,胡小溪,等.高校實踐育人新路徑的思考與探索[J].高校輔導員,2016(1):65-6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1201/t20120110_142870. html,2012.1.10.
[4]蔣廣學,王志杰.“互聯網+青年教育”的熱實踐與冷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17(7):114-119.
[5]敖成兵.斜杠青年:一種“互聯網+”時代的職業身份解碼[J].中國青年研究,2017(1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