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中國帝國的橫貫大陸之旅——長江萬里圖卷
本次展覽聚焦中國清初畫圣王翬的著作——“長江萬里圖卷”,歷時七個月完成了這幅長度為53英尺的手卷。在博物館展示了河上生活的音景,畫作描繪了長江的長度,并結合了中國偉大的藝術和詩歌傳統。幾個世紀以來,長江萬里圖已經傳承了幾代熱情的鑒賞家。探索長江萬里圖的精致筆法,豐富的景觀意象和文學參考;將幫助觀賞者了解這幅畫背后的歷史。
逝世50年藤田嗣治展
此次展覽甄選了在法國渡過大半生涯的日本近代畫家藤田嗣治(Leonard Foujita)的杰出作品,2018年是其逝世50年,日本舉辦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回顧展,呈現他的藝術全貌。本展設定風景畫、肖像畫、裸婦、宗教畫等主題,通過對畫作的重新研究,重新反思藤田嗣治的藝術創作。在法國為首的歐美美術館的支持下,展覽將藤田最著名的「乳白色肌膚」作品匯聚一堂,還會展出一些少見、難得的作品。
印象派畫家——科陶德畫廊收藏展
本次展覽將展出英國科陶德畫廊和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的超過40幅印象派與后印象派畫作,通過塞尚、雷諾阿、馬奈、喬治·秀拉等人的作品,回顧18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早期的法國繪畫發展。科陶德畫廊借展的作品包括塞尚《玩牌人和叼煙斗的男人》、圖盧茲-洛特雷克《紅磨坊入口的珍妮·阿弗莉》等;國家美術館提供的展品包括塞尚《自畫像》、畢沙羅《夜晚的蒙馬特林蔭大道》等。
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弱
從古至今,扇子是女性優雅時尚的化身,是社交禮儀和服飾裝扮中不可或缺之物;而扇子更因其價格昂貴成為名門貴婦攀比炫耀的資本。本次展覽以外銷絲繡的華服、披肩和首飾為輔,展現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200余件中國外銷扇和歐洲“中國風“扇,立體還原,傾情演繹驚艷世界的中國扇和扇動世界的中國風。
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默
本次展覽將展出山東焦家遺址出土的超過230件文物,涵蓋陶器、骨器和玉器等類別,并輔以現場發掘實景照片和視頻影像等;介紹大汶口文化的內涵、地域交流和社會性質等,揭示中國東部地區古代社會文明化趨勢。
物華天寶一一遼寧朝陽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
此次深圳博物館將聯合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舉辦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品將為北塔所出三燕北朝隋唐特別是遼時期重要文物近140余件組,其中包括瓦當、石刻、泥塑、舍利塔、金銀器、瓷器以及水晶、瑪瑙、琥珀、玉器等。通過大量精美文物,一方面展示朝陽北塔的建筑藝術與歷史變遷,另一方面展示北塔文物獨有的歷史價值與藝術魅力;這將揭示文物所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同時也將有助于大家對遼代文明與佛教藝術有更深入理解。
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
錯過又要等三年。本次主題展覽是在大地藝術節主線的基礎上,針對十日町市中心街區開展長期構想規劃的“越后妻有方丈村”項目的創意起點。該構想旨在激發中心街區的活力,范圍涵蓋從越后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到2017年秋季開館的越后妻有(鶴見)文化館的區域,將在域內空置住宅和空置店鋪等已有建筑內,嵌入具有各種功能的小空間(約50-100個),加強回游性,以吸引更多的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參與。
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全球首次大型回顧展登陸余德耀美術館
大型展覽“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由愛麗舍博物館和余德耀美術館共同制作呈現。展覽將遵循時間線索,通過重新挖掘卓別林及其塑造的經典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刻的人文精神,來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現代性。卓別林是誰?他看到這個世界的哪些東西,它們又如何影響了他的藝術?他試圖向我們傳達什么?這個世界,尤其是他所處那個年代的藝術家是如何看待他以及“流浪漢”這個形象的?現代藝術家又是如何理解他的?此次展覽將探索促成卓別林成功并為其帶來關鍵性機遇的原因,研究攝影圖像在藝術家走向傳奇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間隙香港—探索高密度都市主義中的小型及邊際景觀
展覽由香港大學園境建筑學部的三位導師陸小璇、伊凡·瓦林以及蘇姍·特朗芙合作開展,旨在對香港小型開放空間展開全面調查,挖掘并展望這些被低估的公共領域資產的潛力。項目曾于2017年10至2018年1月在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展出、2018年4月至5月在香港PMQ/元創方展出。此次作為第三站現身廣州扉美術館,策展人試圖以億達大廈三面U型展示空間為框架,精選六個案例,結合“無界的墻”的獨特立面,通過布局實現扉美術館戶外空間所具有的“間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