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飛
摘要:云計算是人類計算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原理在于通過服務器的支持而實現虛擬化大型計算機的運算能力,由此較大程度上提升人類計算機應用效率。但是,由于云計算是通過網絡實現相應功能,故而其存在著數據安全風險的問題,如數據丟失、泄露、被盜用等情況屢見不鮮。所以,文章以云計算當前應用環境作為出發點,對安全保障機制進行探討,希望能夠通過相對可行的建議,為云計算領域安全防御措施的構建略盡綿力。
關鍵詞:云計算;數據安全風險;防范策略
云計算的優勢在于能夠脫離使用者計算機的硬件束縛,而實現高效率運算能力,由此構建更具效率的計算機網絡服務功能。而云計算的基礎在于數據,但由于云計算正處于并不受約束的網絡環境,數據安全的保障性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可以理解為云計算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結合效率而提升計算機使用成果,另一方面則可能威脅到用戶以及運營商的數據安全。而數據安全問題,則會影響到用戶的基本權益。所以本文從數據安全角度出發,探討當前主要存在安全問題,并提出相應防范策略。
1 云計算所涉及的數據安全風險
1.1 云計算的賽:據傳輸風險
數據傳輸風險是指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存在數據丟失、錯亂、被盜用的可能性,而數據丟失或錯亂,主要在于人類網絡傳輸協議的普遍缺陷,如格式問題、病毒問題等方面。可以認為目前人類的數據傳輸協議,仍無法有效保障在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絕對完整性。數據盜用也是目前數據安全的主要問題,因為在傳輸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被“抓包”的風險,即據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被惡意攔截。再結合我國正在普遍提升win的覆蓋率,同時移動支付的流行,也讓大量違法分子通過設置免費WiFi而攔截用戶信息,由此也加大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風險,可能導致用戶的金融賬戶泄露,從而造成其直接的經濟損失。
1.2 云計算的數據儲存風險
由于計算機的硬件受限,大量用戶將信息存儲在云端,即市場中所謂的“云盤”。但是,云盤仍舊需要實體的存儲介質實現相應功能,但存儲介質并非獨立供給用戶使用,而是多用戶使用同一空間。故此,用戶的存儲內容也存在安全風險,例如,同一硬件存儲介質的用戶,可能會突破相應限制,而盜取其他用戶的信息。事實上,即使不進入相同介質中,也仍舊可能存在被盜取的可能性,例如前些年Google云盤被破解,導致大量好萊塢明星的私密信息被公開的事件,便是直接通過外圍入侵的方式,將Google的產品破解。
1.3 云計算的數據泄露風險
云計算平臺的數據泄露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一是從用戶端泄露,如用戶在云平臺中的“合法”通道密匙的泄露,例如賬號和密碼,導致他人通過通道獲得或修改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則是平臺泄露,如平臺經營方的信息泄露,該問題是由于平臺管理權限的存在,相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高權限賬戶查看其他用戶的信息,由此便可能出現道德風險,從而導致的泄漏。另外,平臺本身的安全系數無法得到保障,如Google,Yahoo, Facebook等世界知名互聯網公司都存在過被黑客入侵的記錄,甚至美國FBI的系統也曾被黑客入侵。所以,僅從目前環境來,云計算根本無法有效保證數據的安全。
1.4 云計算的數據丟失風險
數據丟失的問題雖然近年來鮮有發生,但仍舊存在相應的個案。例如,用戶不當操作導致信息被清空,或者平臺管理人員在審查信息過程中出現錯報、錯刪等問題。另外,一些大平臺,目前采取了AI審核機制,但是人類的AI技術仍舊不夠完善,也可能出現錯報、錯刪等情況。與此同時,支持云平臺服務的硬件,本就屬于工業產品,而工業產品不可能達到100%的達標率,也可能因硬件故障導致數據丟失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云平臺服務商為了保證在有限成本下提供更多的服務,多不會為用戶數據進行備份,所以一旦出現數據丟失,則意味著不可挽回的損失。
2 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安全風險的防范策略
2.1 建立健全相應的云服務制度
我國目前云服務平臺的市場環境較為混亂,主要表現在形式、結構、服務等差異性過大,同時一些互聯網巨頭也存在著云平臺服務的競爭,由此導致了用戶在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再結合市場信息不對稱的背景,對產品出現了盲目的選擇。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出臺服務制度,明確要求云平臺服務商提供標準化服務,并杜絕企業進行不實宣傳。同時,國家層面也應當利用技術優勢,對一些云平臺的服務器進行安全檢測,在其出現明顯漏洞的情況下,應第一時間要求平臺進行整改。
2.2 采用現代化、科技化的云安全技術
確保技術安全是云計算服務實現相應功能的必要基礎,但是,目前國家層面卻未設立云服務安全標準,甚至在采取傳統服務器管理過程中,也未對運營商進行限制。雖然一些企業通過自行設立的標準開展服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舊存在大量企業,對服務器標準管理缺失的狀況。正規的云計算服務收費相對較高,而未達標的服務則收費較低,導致大量用戶使用了并不安全的服務平臺。由此也助長了一些安全技術落后企業的氣焰。對此,應對云安全技術設立相應的標準,不過考慮到能夠符合理想安全服務需求的企業,均為較具實力的互聯網龍頭。所以,相應標準可要求行業協會進行制定,而國家相關部門,則主要對數據加密、隱私保護、管理權限等方面進行監督,同時以技術手段確保平臺的安全性,從而積極推進市場的發展。
2.3 配置現代化的云計算基礎設施
從市場中較為受歡迎的云平臺來看,其普遍采取的技術形式,并不符合云計算的根本要求,甚至存在一些供應商將淘汰的服務器進行重新包裝,并以云服務的方式在市場中提供有償服務。該問題將導致用戶信息被泄露的風險進一步加劇,因為傳統服務器的漏洞更為明顯,并且運行速度較慢,在服務支持上提升了用戶信息被抓取的可能性。另外,不符合技術標準的云空間,在硬件設施上也存在著一定問題,例如故障率相對較高。所以,必須確保通過可靠的云技術提供服務,同時推動云安全技術的實現,有效杜絕不安全產品在市場上提供使用。而除了傳統服務器為用戶提供虛假云服務外,一些平臺所采用的硬件也不符合相應標準,導致云計算平臺的數據安全風險較高。對此,應由國家層面出臺政策進行統一整治,一方面先行建立準入標準,在綜合實力上設置“門檻”,從而避免一些企業渾水摸魚的狀況;另一方面結合標準進行查處,對于硬件不合格的廠商應第一時間取消云服務資格,從而有效增強用戶數據安全。
2.4 建立健全云安全評估機制
確保云計算服務平臺的安全性,必須通過明確的標準開展。對此,相關部門應當結合當前云計算的主要功能,設置符合多方利益的標準,并通過標準開展相應的評估工作。具體在于:(1)符合基本安全需求,確保更大程度上保護使用者數據安全。(2)降低平臺內部道德風險,必須明確平臺管理者的信息調用、查詢權限,并生成相應的信息管理記錄。(3)對人工智能管理成果進行評估,避免AI系統錯誤處理用戶信息。與此同時,評估結果是否能符合安全管理的需求,主要在于獎懲機制。對此,也應該設立明確的獎懲手段,對于符合標準的企業,可采取質量認證的手段,幫助相應企業提升知名度和公信力。而對于不符合相應標準的企業,則采取懲罰措施,如責令整改或取消其云計算服務資格。
3 結語
云計算雖然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但目前人類的互聯網環境仍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由此也將導致云計算服務遭到波及。對此,本文從安全層面進行了相對深入的探討,提出了技術不足、硬件落后、道德風險等多個層面的問題,并結合相應問題提出了解決建議。由此希望本文的相關建議,為云計算服務領域提供一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鄧偉偉,李亞紅.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安全風險及防范策略探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2):75-76.
[2]王竹芳.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安全風險及防范策略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10):95.
[3]劉瑩,楊雪梅.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安全風險及防范策略[J].信息系統工程,2017⑷: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