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祥
摘要 本文闡述了太湖縣直播稻生產現狀,對直播稻的效益及優勢進行了分析,指出了直播稻生產上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直播稻;生產現狀;效益;優勢;問題;對策;安徽太湖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44-01
1 太湖縣直播稻生產現狀
隨著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及直播技術的逐步完善,水稻直播面積在太湖縣逐年增加。據統計,2015—2017年直播稻面積分別達到8 010、9 333、12 666 hm2,分別占全縣水稻面積的40.0%、41.4%、50.0%,水稻直播面積和占比“雙提高”趨勢明顯。從茬口類型看,直播稻前茬以空閑田為主,占90%以上;從品種結構看,粳糯稻直播高于秈稻。粳糯稻直播基本實現全覆蓋,秈稻直播占比約為60%;從區域分布看,畈區直播多于山區。圩畈丘陵耕地基本被流轉,為節省成本,大戶普遍采用直播方式,山區多為分散農戶,人工移栽仍占一定比例。
2 直播稻效益分析
匯總3個鄉鎮30戶調查資料,人工移栽、機械插秧和直播3種種植模式中,以直播稻純收入最高,達5 376元/hm2;機插次之,為5 235元/hm2;人工移栽最低,為3 396元/hm2;直播分別較移栽和機插增加1 980、141元/hm2(表1)。
3 直播稻優勢
直播稻之所以發展勢頭強勁,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種糧效益逐步下滑,形勢倒逼種糧大戶調整種植模式,減少人工開支。客觀原因是水稻直播技術經過幾年的示范推廣,凸顯以下優勢:一是增產增收。直播稻與人工移栽相比,用種量增加。以雜交中秈為例,用種量在16.5 kg/hm2以上,這就為爭取多穗、爭取群體、爭取產量打下了基礎。據典型調查,2017年太湖縣直播稻平均產量7 950 kg/hm2,移栽產量7 185 kg/hm2,直播較移栽增產765 kg/hm2,增幅10.65%,增收1 980元/hm2。二是省工省力。直播稻在耕整后直接播種,免去了育秧和移栽過程,栽培簡便,省工省力,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節省了人力成本。一般節省人工開支1 800元/hm2左右。三是機動性強。直播相對于移栽而言,播種時間比較靈活,就太湖縣而言,最早為4月中下旬,最遲為6月中下旬,時間跨度2個月,機動性強,方便大戶合理安排茬口,錯開用工高峰。
4 直播稻存在的問題
稻田直播一般都是翻耕形式,很少免耕,因此與移栽及機插秧相比對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的影響并沒有太大區別,但由于直播田除草劑用量大,殘效期長,對后茬作物特別是油菜有影響,影響其出苗率及苗期生長。直播稻當前在生產上存在的主要技術障礙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草害難防除
草害防除是決定水稻直播成敗的關鍵。草害難防的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一是稻田耕整質量差。大型機械整地質量差,畦面不平影響除草效果。二是天氣條件影響。播后如遇連陰雨,無法及時封閉除草。三是長期使用同一種除草劑,草相結構發生變化,雜草產生抗藥性,影響除草效果。
4.2 群體難掌控
大田直播撒籽容易疏密不均,給生產管理帶來不便,尤其是烤田時間確定較難。早烤群體不夠,遲烤群體過大,無效分蘗多,穗頭小、病害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直播田烤田時間及烤田程度不容易把握。
4.3 雜稻難控制
直播較移栽雜株多,經調查并不是種子純度問題,主要是以下3個原因。一是上季落谷,如種植了易落粒的隆兩優華占等;二是前茬為再生稻;三是上季倒伏嚴重。這些田塊遺留的稻谷和直播種子同時發芽,造成次生稻多、米質不純、且爭水爭肥,嚴重制約產量。
4.4 播期難把握
為保證安全齊穗,推薦一季中秈直播適宜時間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前,但生產中有時并非如此。比如2016年,由于汛期延長,部分大戶在7月上中旬仍在播種,也獲得了不錯的產量。因此,各類型品種的直播下限時間,缺乏一個權威認定。
4.5 倒伏風險大
直播稻秧苗分蘗早,起始蘗位低,分蘗速度快,蘗勢猛,易造成田間群體過大,同時根系在耕層分布淺,灌漿中后期如遇臺風暴雨等不利天氣,容易倒伏,既增加收割成本,更影響品質和產量。
5 直播稻生產對策
5.1 篩選適宜直播品種
適宜直播的品種必須符合以下要求:株高1.1 m左右、分蘗快、分蘗力強、穗型大小適中、成穗率高、禾稈硬朗有彈性、根系發達、抗倒能力強[1]。
5.2 建立合理群體結構
播種量一般以18.75~22.50 kg/hm2為宜,小粒種取下限,大粒種取上限。田塊盡可能耕整規范、水平一致,確定合理廂寬,分廂播種,分次播種,力求均勻[2]。
5.3 適期范圍搶早播種
直播稻較移栽稻播種期遲,提倡在6月中旬前搶晴播種,延長營養生長期,增加營養生長量,獲得高產。過遲播種,生產風險相應提高[3]。
5.4 科學進行肥水運籌
播前施復合肥作基肥,在除草劑施用后4 d左右追施尿素150 kg/hm2促進水稻低位分蘗。出苗后曬田7~10 d,促秧苗扎根,增強抗倒能力,后期及時烤田,控制無效分蘗[4]。
5.5 組織開展相關試驗
布點開展品比和播期試驗,篩選適宜的直播品種、明晰不同類型品種適宜播期、最遲播期,更好地服務于生產。
6 參考文獻
[1] 陳明,崔軍軍,李強,等.江蘇省直播稻發展現狀、問題及技術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14(5):19-20.
[2] 張培江,付強,李霞紅,等.安徽省直播和機插水稻生產存在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0):5820-5823.
[3] 李木英,石慶華,潘曉華.江西省直播稻發展趨勢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21):236-238.
[4] 金千瑜,歐陽由男,陸永良,等.我國南方直播稻若干問題及其技術對策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1(5):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