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要 介紹了固原市原州區國有林場改革現狀,從加強領導、搶抓機遇、合理調配、注重創新、完善機制5個方面總結了林場改革措施,以期為該地區國有林場的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國有林場改革;現狀;措施;寧夏固原;原州區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154-02
固原市原州區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地理位置為北緯35°34′~36°38′、東經105°28′~106°30′,其東、南、西、北分別與彭陽、涇源、西吉、海原接壤,總面積達3 506 km2。境內群山環繞,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亦有河谷平原。山地占33%,平原川地占21%,丘陵地占46%,全區林地面積達11.55萬hm2,國有林場管護面積7.73萬hm2,在國有林場改革之前,固原市原州區有疊疊溝、紅莊、趙千戶、青石、水溝、東岳山、塌山、蟬塔山、馬東山、石峴子、深溝、田洼、頭營、黃鐸堡、鴉兒溝、沈河16個國有林場,其中6個屬于園藝場,4個屬于生態移民遷出區無機構編制、無財政供給的臨時性新建林場。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壓力下,由于人員工資標準不一、林場資金運轉不力,林場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難。
1 國有林場改革現狀
2015年,中央關于國有林場改革的意見發布以來,原州區在區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搶抓改革機遇,借助政策配套,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制定出臺了《原州區移民遷出區和部分集體林地劃歸國有林場管理實施方案》,將移民遷出區4.158萬hm2土地收歸為國有林地,1.20萬hm2集體林地就近劃歸國有林場管理,國有林場經營面積由2.41萬hm2增加到7.768萬hm2,占固原市原州區林地面積的65.6%。同時,通過定場定人定崗定性,將原有的16個國有林場撤并整合為8個國有林場,均為全額預算事業單位,人均管護面積333.33 hm2左右,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 措施
2.1 加強領導,積極探索改革經驗
一是專門成立了由政府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和林業局局長任副組長,編辦、發改局等相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原州區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落實改革試點資金,協調解決改革試點中的重大問題。二是由主管林業的副區長帶隊,組織林業局、林業總場相關負責人先后多次到甘肅慶陽、福建廈門、山西五臺山、浙江麗水等地考察調研國有林場改革,學習各省市國有林場改革的先進做法和經驗。三是多次召開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在認真調研和征求對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原州區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方案》,經原州區委常委會議和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后,上報自治區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最終審定。
2.2 搶抓機遇,科學界定國有林場性質
牢牢把握國家深化改革歷史機遇,將撤并整合后的8個國有林場全部界定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并將7.768萬hm2林地全部納入公益林范圍,職工工資及公用經費全部納入同級財政全額預算,五險一金全額繳納,林場經營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成立了國有林場“三資”清理領導小組,對原有國有林場資源、資產、資金進行登記造冊,對劃歸國有林場管理的移民遷出區土地進行全面清查,并進行了勘界確權登記,目前正在實施林權證辦理等相關工作。
2.3 合理調配,妥善安置富余人員
固原市原州區國有林場原有在職職工351人,其中全額113人、差額238人,改革后核定編制為213人。根據自治區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原州區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方案》要求,按照“全盤調整、不丟一卒、恢復全額”的原則,對國有林場原有職工進行了合理調配安置。一是通過分流安置,將87名職工充實到鄉鎮林業站,將27名職工調整到鄉鎮其他站所,將48名職工調整到生態移民遷出區新建林場和管護。二是對參與林場改革的238名差額人員全部恢復了全額工資,并全額繳納“五險一金”,國有林場工資標準按照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標準執行。三是對國有林場班子成員重新進行調整,編制國有林場機構設置方案,合理設定崗位,細化崗位職責。目前,國有林場在職職工 219人,其中非在編人員6名,計劃通過退休、調離等逐年消化非在編人員,在確保核定編制數不變的情況下,對缺編人員按照公開招考方式補充。
2.4 注重創新,不斷優化國有林場運行方式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要求,本著精簡、高效、協調和有利于生態建設、提高國有林場管理效率的原則,不斷優化國有林場運行方式[1-2]。一是將原州區林業總場升格為副科級單位,成立原州區林業總場黨總支,8個林場根據管護需要下設管護站,形成“林業總場一林場—管護站(點)”三級森林資源管理運行模式。二是把國有林場水、電、路和辦公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原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年度計劃。在政府部門的積極爭取下,8個新整合國有林場基本實現水、電、路及信息網絡全覆蓋。三是建立社會化服務機制。改革后,國有林場公益林營造、撫育、病蟲害防治等生產任務全部采用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予以解決。目前,國有林場聘用護林員125人、專業撲火人員10人,所有林業工程項目通過招投標及合同管理方式實施。
2.5 完善機制,不斷提升國有林場管護水平
一是做好國有林場發展規劃。2017年,原州區編制完成了《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在提升森林數量和質量的同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吸收社會資金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和林下經濟[3-4]。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出臺了《原州區國有林場職工效能考核辦法》《原州區國有林場職工安全管理辦法》《原州區國有林場財務管理辦法》《原州區林業系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聘用(晉級)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規范了國有林場管理,為國有林場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加強人事管理。推行全員崗位管理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績效掛鉤、獎懲兌現和“能上能下”的內部用人競爭機制,對干部人力資源進行合理調整,根據森林資源管護面積和難易程度,合理確定管護力量和專業技術力量,激發干部職工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的活力,為推動原州區國有林場現代化改革發揮積極作用。
3 參考文獻
[1] 廖業佳.廣東國有林場改革形勢下森林經營工作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8(13):127-128.
[2] 趙興.綏棱縣國有林場改革完成情況及主要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8(8):97.
[3] 陳自坤.國有林場發展問題及改革對策[J].綠色科技,2018(7):187-188.
[4] 魯化文.烏蘭察布市國有林場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8(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