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梓榮 何玉海
摘 要:傳統意義上的初中政治教學,一直是以學生成績的提高為目標,以教師滿堂灌、機械講授的形式開展的,教師唯恐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有知識點的遺漏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受到影響。殊不知,這種片面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教學方式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活躍運轉,讓學生以一種置身事外的態度對待課堂學習,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結果。對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淺要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工程不斷推進的新形勢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摒棄了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完全忽視學生的學習行為的陳舊的教學理念,倡導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以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共同奮斗的目標,以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為主要形式,以小組成員的明確分工為保障,是一種互助型的學習方式。正因為合作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因此其產生的效果也完全超出了傳統的教學效果。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呢?
一、重視學習小組的科學構建
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的,學習小組作為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必須做到劃分得科學、合理,達到最大限度的優化,這樣才能確保合作學習的高效開展。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還要包括學生的性格特征、愛好特長,以及學生的組織觀念和紀律意識等等,都要在教師的考慮范圍內。需要將學生依據不同方面能力的不同層次進行劃分,確保每一個小組之內都要有不同素質的學生。每個學習小組當中需要安排一名比較有責任心、事業心,具備一定威信、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做組長,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組內成員進行學習任務的分配,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要有事可做、有事能做,避免出現學生被冷落、分離的現象。同時,學習小組的人數一般控制在4~6人,過少會出現學習活動開展不充分的現象,過多則可能會出現學習活動開展不深入的現象。當合作學習開展一段時間后,還應當對小組進行適時的調整,確保學生能夠同更多的同學交流、互動。
二、構建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在心情愉快、思想放松的情況下,學習能力也能夠有效提升,思維極其活躍,創新能力也大大加強,此種狀態之下的學習效果明顯得到提升;但是當我們在情緒低落、心情壓抑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思維呆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也被嚴重制約的情況,這時候的學習效果也明顯不盡如人意了。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想要確保合作學習充分、深入、高效地開展,就必須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確保學習活動的高效完成。例如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也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短處,因此課堂教學陷入困頓,課堂氛圍也變得呆滯起來。這時候,教師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互相指出優缺點,并提出一系列改正意見。因為學生天天在一起朝夕相處,彼此之間非常熟悉,所以互相之間的評價非常客觀,也非常中肯,最關鍵的是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氛圍變得和諧愉悅,有效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組織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當前初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與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形成。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初中政治教師可以采用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多種主題的實踐活動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在《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校園調查和社會調查活動,對校園中和社會上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正當利益的事例,以及因為法律意識淡薄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為,結果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進行統計,然后在班級中展示調查成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意識,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為學生日后成為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知識系統的構建,而且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探究能力、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享受學習,最終形成終身學習、終身應用政治知識與能力的理念,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賴華潤.淺談初中政治合作學習有效性提高的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
[2]林秀清.合作學習提升能力:暢談初中政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新體會[J].文理導航(中旬),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