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芳
設計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克伯屈以其導師杜威的思維五步作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是杜威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教學法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設置疑難情境,推理驗證
學貴知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積極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一種學習探索問題中去,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將學生引入“有疑→探疑→解疑”的過程中去,而成功的喜悅又將激起學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1.設置懸念,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動機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懂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巧妙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學習動機。
如教學“求一個數的約數”后,教師適時出了一道判斷題:“24的約數有1、2、3、6、8、12、24”,同學們都紛紛回答“錯”。有一位同學指出了原因:漏了一個“4”。要求一個數的約數,怎樣才能保證都把它們寫出來,不重復不遺漏,而且要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熱烈地討論起來。有一位同學根據教材上的方法,說:“24可以等于1乘24,2乘12,3乘8,4乘6,邊想邊寫。”教師板書:(按從小到大排列不遺漏)。另外一位同學舉手回答:“在草稿紙上是這么寫的:寫1的時候想到24,就在1的正下方寫24;寫2的時候想到12,就在2的正下方寫12,以此類推。而且從上面由左往右看,接著下面由右往左看,正好是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大家都夸這位同學構思獨特,方法新鮮。教師肯定了這位同學的做法,表揚了他敢于創新的精神。同時補充如果是寫16的約數出現相同的兩個因數可以圈掉一個,寫的時候保證了不重復。而且豎著看,第一排的1和16,就分別是16的最小約數和最大約數,便于學生找出一個數的最小約數和最大約數。正是這樣巧妙設置懸念,學生趣味盎然,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憤悱狀態,有了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為以后的學習作鋪墊。
2.設置沖突,提高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教師上課,首先是讓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能否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生的認識沖突是學生參與學習的根本原因,老師應把握時機,在教學重點或難點處,恰如其分地創設認知沖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新知。
二、設計生活材料,嘗試發現
數學“生活化”要求教師應充分挖掘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內容,從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興趣,使他們能理解數學應用的威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對學生進行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的啟蒙教育,提高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設計活動,鍛煉學生欣賞評價的實踐能力
教師提出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情景,讓學生在這個情景活動中發現預期的學習結果。
如學習了“求平均數”后,教師將單元測試成績(30人)公布在黑板上,要求同學分小組討論,思考并求出全班同學這單元數學測試的平均分數。大家饒有興趣地投入到統計活動中……第一組學生代表首先匯報:“全班數學總分2670分,除以30人,平均89分。”教師還在筆算,這一組的同學計算速度真的這么快嗎?原來他們使用了計算器。其他各組分工合作,一名同學負責統計5個同學的成績和,最后全組6名同學合計總分再算出平均分。教師表揚了同學們的合作交流探索精神,提問:“如果老師手上沒有計算器,怎樣又快又好地求出平均分數呢?”同學們安靜了下來,一會兒又投入緊張而有趣的統計活動中。終于有一組同學代表的發言與教師不謀而合:“我們以90分作標準,用30人的成績分別與90分相減,統計后發現不足30分,說明全班同學平均分就是90-30÷30=89(分)。”還有一組同學以85分作標準,發現最后超出120分,說明全班同學平均分就是120÷30+85=89(分)。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一道應用題:“小明前4單元的數學平均成績是95分,前5單元的數學平均成績是94分,小明第5單元的數學成績是多少分?”大部分同學列式是:95×5-95×4=909(分)。第二種解法:假設前5單元平均分是95分,那么第5單元是95分,但實際前5單元平均94分,說明95分里面要拿出5分平均分到前5單元,所以小明第5單元數學成績是:95-(95-94)×5=90分;同理第三種解法:94-(95-94)×4=90(分);第四種解法:94-(95-90)×4÷5=90(分)……
2.設計學具,培養學生縱橫聯系的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中心內容是構建教學過程。根據小學生認識規律來設計探究步驟,重視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通過設計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教具、學具,再現發現性智力活動的數學題材,設計練習題以培養學生縱橫聯系新舊知識的良好習慣,從而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
設計教學法必須按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循序漸進,“以人為本”,重視發展,重視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還有多方面的教學因素協調,這樣才能實現設計教學法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