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瑋
摘要: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屬于一種先進的管理技術以及管理理念,陳舊的管理制度存在粗放型特點。精細化管理下,財務部門對醫院的資金利用率將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均可得以優化。在新醫療改革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向著精細化方向發展屬于必然趨勢。文章首先分析了財務管理發展成效,并在此基礎上針對目前財務管理的弊端提出了幾點精細化管理策略。
關鍵詞:財務管理;醫療改革;精細化管理
新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讓原本財務管理模式不得不向著精細化方向邁進。在認識到精細化管理模式優勢的情況下,醫院必將加大人力資源投入以及資金投入,考慮到自身長遠發展,在財務管理方面加強重視性。精細化管理模式指對財物管理始終堅持細微化、定量化方針,對各類財務資源的管理與分配考慮到成本及效益之間的平衡。本文以醫院財務管理為切入點,研究了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應用。
(一)控制醫療費用
新醫改政策的實施讓居民有了更便捷的醫療服務,且在醫療費用支出上明顯下滑,有效改善了醫療等候時間久、費用高的問題,也促使了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快捷性與高效性。但與此同時,精細化財務管理對醫院的醫療收入產生了一定限制,導致醫院不得不在精打細算下避免不必要開支,造成目前醫院之間的競爭逐漸向著更重視節約成本方向發展。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展開精細化財務管理可有效整合教學、科研、護理、醫療等多種模式,在科研性預算、無紙化查房、醫囑系統等方面有了明顯改進。現代化的管理方式讓財務管理對各類資金的執行力度有了更明確的要求與下一階段控制目標,對醫療成本的控制效果顯著。
(二)提升醫院發展成效
在新醫改背景下,財物管理制度必須依照醫院自身實際經營狀況加以調整。制度容易照搬,但在執行上存在一定困難性,對醫院的未來發展成效產生影響。因此對于醫院而言,精細化財務管理制度的實施效果直接決定了醫院經營的質量,也能夠反映出其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效率程度。制度的有效執行取決于醫院是否在制度上合理化調整,能否在執行精細化財務管理制度的過程中依照環境、執行力度、執行過程、程序制定的差異性在合理調整下提升執行效果,提升醫院發展成效。
(一)管理系統不明確
部分醫院在業務管理系統方面存在著明顯混亂情況,例如分工不明確、不愿主動接待醫療費用報銷高的患者、更愿意接待醫療費用報銷低的患者等。在管理系統較為混亂的風氣下,財務管理的協調運作受到明顯阻礙。由于醫院的科室數量較多,各個科室在財務管理過程中的不配合情況會明顯影響到財務工作進程,導致財務數據存在滯后性,無法及時上報,其數據透明性也會受到影響。
(二)目標取向不當
目前我國多數醫院為公立性質,社會服務量可達到80%左右,新醫改的實施讓醫療衛生事業的資金投入不斷提升,但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仍存在整體規模上的差距。在長期資金投入不足情況下,不少公立醫院開始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謀求自力更生,通過自身運營成本的降低來達到提升經濟收益的效果,社會公益性性質逐漸淡化。這一現象對于公民而言極為不利,市場化取向下會導致醫院在經營過程中以利益為主要目標,忽視了自身建設的公益性質。對于財務管理而言也將在工作過程中更重視資金的收益,管理目標取向存在偏差。
(三)管理者素質制約
在新醫改并未全面普及時,不少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模式偏向粗放型狀態,受到人員配置及管理者素質的影響,在向著精細化轉型的過程中受到明顯阻礙。例如人員存在明顯不足問題,除了收費人員外,部分醫院的財務人員只能夠應付日常普通財務工作,在缺乏實踐及精力下難以展開精細化管理,這類現象在中小型醫院較為常見。其次,在財務人員的素質上培訓不足,導致先進醫療設備的配置以及高素質醫療人員均在新醫改背景下有效配備,但卻忽視了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性培訓工作,導致整體團隊管理水平偏低,精細化模式開展難度較大。
(四)風險意識不足
新醫療改革政策的普及讓醫院更重視內部財務管理,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強化自身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視人員投入以及醫療設備的引進。因此對于財務管理部門而言,大量的資金投入雖說能夠作為醫院發展的墊腳石,但資金的增多也隨之帶來壓力。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均處于國家財政監管之下,但隨著新醫療改革的深入,財務管理人員在風險意識上的不足可能導致資金使用不當,出現過度引進人才及購置先進設備的情況,未考慮到醫院的經營風險以及長遠發展規劃,造成資金鏈斷裂。也有部分財務管理者在審計工作中并不嚴苛,預算審核時未深入調查財務開支狀況,導致財務投資效率偏低。換言之,財務管理者更重視對資金管理結果的核對,而非對全過程的分析與調查,缺乏風險意識,財務資金的使用效率存在明顯提升空間。
(一)嚴格控制資產負債
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必須對自身負債狀況及資產狀況嚴格復核與披露。在精細化管理模式下,醫院的資產支出必須得到財務部門的嚴格審批后才可進入下一階段。例如在購置醫療設備時,財務部門須查看該醫療部門近年來的設備購置狀況并分析現有設備的使用壽命,避免不必要的設備購置支出。傳統資產管理中更重視資產的反映而忽視了負債狀況,精細化管理下財務部門將更重視負債及資產的全過程審查,對資產展開全方位跟蹤。
(二)提升管理風險意識
風險意識的提升必須要求財務管理人員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并綜合考慮醫院的經營發展狀況,深入了解新醫療改革相關政策。對于醫院而言,應推薦優秀的醫療衛生設備并重視基礎社會建設服務,在醫院的發展上考慮到現有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綜合考慮自身發展水平與速度,避免盲目投資。對于財務人員,在醫院做出資金方面的決策制定時應強化風險意識,預算資金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確保資金能夠充分發揮效用,將風險降至最低。除此之外,對資金的審計工作必須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有效性,提前做好重大資金決策的計劃工作并融入風險識別及預警機制。
(三)落實信息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實施與開展要求數量足夠的財務管理人員,但對于醫院而言,人才屬于重要支出部分,因此可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降低人力資源輸出,提升每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在互聯網時代下,醫院財務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可依照財物管理系統來完成,保障醫院成本預算的規范化與標準化。通過軟件完成對財務報表的編制以及財務數據的分析處理。對于財務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設可極大提升工作效率,讓其有更多時間及精力用于提升自身財務管理能力上。
綜上所述,在新醫療改革背景下,醫院在財務方面的管理必然向著精細化方向發展,這是時代背景推動作用下的必然趨勢。醫院需不斷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素質水平,提升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促使醫院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謙.試論基于新醫改背景下的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J].財會學習,2017(16).
[2]林增發.以全成本為重點的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探討[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3).
[3]高軍波.探索新醫改背景下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2).
[4]唐薛霞.新醫改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2).
[5]郭玉霞.新醫改背景下論公立醫院成本精細化管理的政策和建議[J].時代金融,2014(29).
(作者單位: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