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萬發

1.肖家屋脊出土

2.弗利爾博物館藏

3.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5.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6.譚家嶺出土

7.史密森寧研究院藏

8-1.陶寺出土

8-2.兩城鎮出土
肖家屋脊遺址曾出土過一件非常特別的玉器(圖1),學術界有人以之為柄形器的。關于這一玉器,不少論著中都提到了它。我們原來認為其似乎是神人面和神虎面的組合,現在從扉牙的識別角度再簡單討論之。
其實這一玉器最為典型的特征是其兩側的扉牙,對于其扉牙的正確識別是識別這一玉器內涵的關鍵所在。龍山階段的玉器扉牙,日本的林巳奈夫先生早年曾經詳細論證過,像他對弗利爾博物館一件玉刀上的扉牙圖案就曾給予了翔實標識。(圖2)近年來我們對此問題較為關注。在林巳奈夫先生標注和說明系統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表示方法,并增加了一些林巳奈夫等先生未曾關注的關鍵特征的描述和表示。主要是對于羽翅紋典型特征的表述,像卷首e、刀形e、凹首e、s形e等,尤其提出了 c,更是后石家河文化玉器扉牙一個非常重要的識別閱讀之關鍵。(圖3~8)
于此,我們認為對于肖家屋脊該件特殊玉器扉牙的識讀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側是對稱的,并且主體扉牙基本是“凹首e”和“卷首e+f ”間隔縱向排列。
二、主體扉牙應該是“凹首e”和“卷首e+f ”各三個。上端和下端的扉牙采用了羽翅的造型,由于位于兩端的緣故,所以還有符合器物造型的間隔和終止的功能,但是明顯與中間主體的造型略有區別,本質都是表示羽翅的扉牙。其中下端的扉牙較為特殊,這類扉牙在龍山時代也有一些發現,但是相對較少,其在“凹首e”的基礎上,還是有一個f造型。

8-6.譚家嶺出土

8-7.首都博物館藏

8-8.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8-9.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8-10.芝加哥美術研究所藏

8-11.三星堆出土

9.天津博物館藏

11.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2.譚家嶺出土

13.芝加哥博物館藏

14.肖家屋脊出土

15.弗利爾博物館藏

16.亞洲美術館藏
三、其中的“凹首e+f+卷首e上端的部分”及“卷首e+f+凹首e上端的部分”,都基本表示一只完整的羽翅。其中的鏤空也為每一只完整羽翅的構形起到了界定部分邊界的作用。
四、該器物其他未標識的“凹首e”或“卷首e”理論上都應有c,但是有的未予以明顯表現,有的可能借助了鏤空予以了簡單表示。表現和未表現的情況在后石家河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石峁文化等中的神人構圖中都存在。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有的神面構圖中,也發現部分羽翅造型的下端表現為 c[1]。(圖3、5、9~12)
我們知道,后石家河文化時期,在山東、華西、湖北等地域,這類以羽翅造型主要表現太陽光氣的扉牙在璜、刀、鉞、璋、神人首等上面都有表現,意義在于表現這類神物中蘊含的太陽之神圣光氣,并以之助力達到巫術和信仰的目的。
五、肖家屋脊該件玉器中的主體扉牙對稱模式有別于其他璜式(圖13)[2]、玉刀等玉器的對稱模式或基本對稱的模式。肖家屋脊該件玉器這些主體扉牙對稱的造型應該是神面的簡化造型。
我們知道,龍山時代肖家屋脊等地域這類神靈之首一般有不少羽翅。依據我們的研究,這些神像主體基本是由羽翅來構成的[3]。(圖8-1、3、5、6)用對稱的兩只羽翅表現神面的材料有發現,像天津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龍山時代玉器中的一個神面(圖9、11):這一神面中只包括一對羽翅,冠不顯,在人形中蘊含有石家河文化神虎的嘴形等特征。(圖14)但是這類對稱的羽翅一般是“卷首e”。又對稱的“凹首e”還未發現單獨構成神面的材料,不過對稱的“凹首e+卷首e”組合,確是當時不少神面主體的造型(圖15、16),因此我們認為肖家屋脊該件玉器中的主體扉牙實際應構成三組相同的神面。只是這些神面的冠頂無法體現明確的“介”字形[4]。
六、肖家屋脊該件玉器有三組同樣的神面排列,與后石家河文化其他早期柄形器及良渚文化雕刻小型玉琮的錐形器有類似特征。該器物上端的亞腰形構形與考古學上常論的多數柄形器類似,這也利于說明所謂柄形器的亞腰形上端應該是羽翅造型,其上有時會有扉牙的情況有利于說明這一問題。同時肖家屋脊該器物還有裝柄設計。綜合地看,其應視為片狀的柄形器。其對于了解二里頭文化柄形器的起源及裝飾虎面或分段造型具有啟發作用。
[1]譚家嶺該件玉器中的神人及神鳥中的卷曲線條的卷曲端顯然都屬于扉牙標識系統中的c。另請注意,這些構圖中的一只羽翅,一般應包括兩個c,只不過由于構圖的疊壓,有的只能表現出一個卷曲端。圖12玉制鷹構形這一特征表現非常明顯。
[2]譚家嶺新出的一件玉璜扉牙是嚴格對稱的,但是這件玉璜扉牙是部分對稱的。
[3]這些玉器的整個造型,包括其眼睛輪廓的邊界、鼻子主體等,基本都是羽翅符。我們以不同的顏色表示一組構圖,每一個相鄰的不同顏色者都是一只羽翅。這是這一時期基本的神人、神物主體或部分構圖規律,也說明這些神物應是由太陽光氣構成的,頗有幾分“氣生說”的樣子。
[4]單體的不少玉人,像圖7等也不是“介”字形冠頂,這是由于其上端有羽毛未能保存的緣故,有的玉人未能有“介”字形冠頂,是制作的省略或不完備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