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敏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浦學校 215000)
江蘇省第六屆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研討會暨數學實驗創新方案設計表彰在江蘇蘇州舉行,會上筆者觀摩了一節片段式數學實驗示范課,內容是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11.2“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本文將呈現其精彩的課堂瞬間,旨在談如何構筑靈動高效的數學課堂.愿與同行交流探討.
(一)回顧
(1)分別指出下列一次函數的大致圖象
①y=6x;②y=-2x+1;③y=2x-1.
(2)以y=-2x+1為例,請你說說它的圖象與性質
(二)問題

活動一 猜想驗證、獲得發現
(二)操作驗證:利用網格線嘗試畫圖(網格紙)
列表描點連線
(多、全、易)(準確)(平滑)


x…4321-1-2-3-4…y…1.5236-6-3-2-1.5…
(三)利用圖形計算器驗證
實驗活動:利用圖形計算器“雙變量點”加密功能或“幾何學”點追蹤功能完成驗證,并分享操作過程與實驗結果.
活動二 類比分析 優化歸納

活動三 初步小結 深化理解

(四)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反比例函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在對反比例函數圖象與性質研究過程中,有無激發你新的思考?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本節課中,班級人數42人,授課時間為40分鐘,學生活動時間為13分鐘之多,學生回答問題19人次,學生展示9人次.教師懂得讓位,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集體談論、小組探究、個體匯報等形式使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探索、發現、解決、優化,真正的還課堂于學生,教師的“舍”換來學生的“得”,學生真正為課堂的主人,也成就了一節“生動”、“靈慧”、“高效”的課堂教學.
課例中,授課者在尊重教材的同時,對教材的第一、二課時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既關注了如何“畫”反比例函數圖象,又解讀了如何“看”反比例函數圖象,教師沒有機械的按照教材進行“按部就班”,而是在教師研究和學生已有能力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者只要在設置教學內容時做到: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就可以打破傳統,教師的教學理念必然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進行有效轉變.
本課例注重學生“四基四能”的訓練,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既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又注重思想方法的引領;既注重感性的認識,又注重理性的思考.類比一次函數遵循的套路提出問題、猜想、探究,進而成功的解決反比例函數的相關問題,也進一步理解了函數的本質:函數即規律,是代數式的值的變化規律,整個教學過程在思想方法的引領下更顯合理、高效、靈動,提升了課堂的深度與廣度.
在本課例中,授課者通過使用圖形計算器“雙變量”點加密功能或“幾何學”點追蹤功能完成對前面所畫圖的完美糾正,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充分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雙曲線特征,也為后續學習二次函數圖象與性質積累數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