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
近年來,研學游異軍突起;研學游,即“旅游+教學”,學游并重、游以為學。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意見指出:當前,我國研學旅行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各地要把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展。
兩不算,兩才算
早在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此前,我國許多地區都有嘗試把研學旅行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予以落實。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地區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體驗,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加深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理解。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形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志,形成研學總結報告。王定華還針對研學旅行的特點,提出了“兩不算,兩才算”:第一個特點,校外排列課后的一些興趣小組、俱樂部的活動,棋藝比賽、校園文化,不符合研學旅行的范疇。第二個特點,有意組織。就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作用于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如果只是周末三三兩兩出去轉一圈,那不叫研學旅行。第三個特點,集體活動。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旅行。如果孩子跟著家長到異地轉一圈,那只是旅游。第四個特點,親身體驗。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有對抗演練,逃生的演練,應該出點力,流點汗,乃至經風雨、見世面。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委頒布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開展研學旅行,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學校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
“新課標”里的研學旅行
新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亮點之一就是提出了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人地和諧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當下學校教育中,地理課程的實踐活動普遍被削減,學生很少開展考察和調查活動。目前,只有極少數學校和教師會帶領學生開展地理實驗和校外實踐等活動,高中生整體的地理實踐素養相對于其他素養,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因此,新課標發布后,學校和教師需重視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國家出臺推動“研學”的相關政策,目的在于順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一致的育人合力,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地理課程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其課程內容包含自然、生產和生活等多方面,涉及地區、國家,也包括各大洲,其學習方式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研學旅行已經成為教育旅游市場的熱點。許多旅行社抓住機遇,打出研學旅行廣告。但是許多被旅行社宣傳為研學旅行的項目,并不符合教育部所做的界定。下面是某旅行社的一部分宣傳內容:
暑期給孩子一場別樣的研學旅行
某旅游俱樂部甄選優質旅游產品、專業旅游機構,開創夏令營游學玩法,有游有學。
①“我是明星”橫店+迪士尼八日親子體驗夏令營:橫店影視城揭秘“電影拍攝”。本次“我是明星”暑期夏令營將在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橫店影視城開啟,影視城獨家安排“我是主角拍大片”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與拍攝微電影,做一次影視主角,同時還將安排孩子們去劇組探班與大明星近距離接觸。在西塘古鎮,夏令營將安排孩子們參與戶外互動尋寶活動,鍛煉孩子的生存能力與溝通能力。在浙江省的旅程還將安排孩子們參觀浙江大學,領略名校風采,行程最后一天,全天安排孩子們在迪士尼游玩放松,滿足他們的童話夢。
②絢麗北疆行華西旅游俱樂部西北專列今起征集中。在新疆,以天山山脈為界,天山以北為北疆,天山以南為南疆,南北兩疆是截然不同的風情,北疆最為人熟知的是她婀娜多姿的大自然風光。
③甘肅、新疆、寧夏、內蒙古空調專列十三日游。主要景點:天山天池、喀納斯、敦煌莫高窟、雅丹地貌魔鬼城、玉門關、鳴沙山月牙泉、張掖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峽谷、寧夏沙坡頭、內蒙古通湖草原。
按照王定華司長的說法,上述內容顯然不能算研學旅行。但是在現實中,多數學校平時忙于組織課堂教學,很少安排學生親自動腦動手,冒險對抗,踐行理念。在家長帶領下參團旅行,有一定程度的挑戰,只是比較接近研學旅行的活動。
典型:跟著課本游中國
2017年7月,江蘇省蘇州市原創讀行學堂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新三板”。“上板”后,該公司立即舉行了首批自主研發的研學旅行課程《跟著課本游中國》等5個系列課程的首發儀式。
原創讀行學堂“中小學研學旅行系列課程”共有10個系列構成,涵蓋了文化、旅游及學校校外教育等領域。在整體性規劃原則指導下,有關專家學者分兩期精心組織實施,歷經一年時間,第一期策劃編寫的5個系列課程已告一段落,包括《跟著課本游中國》《共筑中國夢》《中小學生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從“蘇州史紀”出發,走讀蘇州》《暢游蘇州讀天堂——跟著課本游蘇州》,共計150個課程。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如《跟著課本游中國》由36個課程組成,其中有“讀行北京少年派”“少年壯志,風雨鐘聲”“讀行上海,潤澤童心”“讀史走中原”“好山好水杭州行”“民族魂越中風情”等篇目。據介紹,這些研學旅行課程均為原創性成果。
蘇州原創讀行學堂董事長湯建東表示:研學旅行將文化、旅游與教育有機融為一體,是推行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育的新穎模式。通過組織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推進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蘇州市以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首批研學旅行試點城市為契機,積極組織研學旅行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每年組織40余萬人次的中小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實踐活動,成為我國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開拓者之一。蘇州市的研學旅行依托教材內容,賦予學生動手體驗機會。蘇州原創讀行學堂于2016年下半年開始,組織專家系統策劃設計并整理修編研學旅行活動系列課程讀本。專家們根據中小學不同的年級設置課程目標和研學旅行線路,依據尊重教育規律和青少年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及青少年學生的認知水平等,使研學旅行更加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如高二學生組織參加“我到北京上大學”“今日看南大、明日上南大”等研學旅行課程,具有勵志作用,符合高二學生的心智成長。這些課程,對于拓寬中小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了推動作用。
湯建東介紹,原創讀行學堂以研學旅行系列課程開發為重點,帶動業務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至今現已獲得境外游學準入資格,被評為“國家級誠信旅行社”,躋身“江蘇省十強旅行社”,50多名研學旅行導師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加快研學旅行實踐營地建設,苦練內功,其中打造牧谷農場研學營地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案例:王美玲的親歷
東莞市石排中學教師王美玲這樣記錄了帶隊研學旅行的行程:
2017年8月2日至8日,我們踏上了貴州之旅,領略當地少數民族的風情,品嘗酸香甜糯的美食,游覽喀斯特地貌。到達貴陽后,在陜西街淺嘗當地的美食,酸湯魚、酸湯絲娃娃等等。當地民謠說:“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酸湯具有開胃健脾之功效。其中以苗族的酸湯最為有名,酸香最豐富。我們游覽了黃果樹瀑布。黃果樹瀑布位于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苗族自治縣,屬于珠江水系白水河,其高77.8米,寬101米,相當壯觀。瀑布周圍充盈著水汽,云霧漫幻,仙氣十足。千戶苗寨是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在層巒疊嶂半山吊腳樓,鱗次櫛比,相當壯觀,獨具特色。青龍洞屬于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巖。當地民族歌舞表演,把苗族人民的智慧、熱情、美麗都融合一起。蘆笙是當地的特色樂器,逢年過節都要吹奏。在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素稱“蘆笙之鄉”。王美玲帶隊的研學旅行,只有11個人的規模。她直言,人再多一些,就照顧不過來了。
大型機構研學體驗
2018年6月13日,Y701次“美麗鐵路研學專列”在蘭州車站鳴笛啟程。據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公司介紹,開行的這趟車是全國首列“研學旅行專列”,滿載著蘭州市五十四中的550名師生,開啟了為期三天的研學之旅。
《意見》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學校根據教育教學計劃靈活安排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初中一年級到二年級、高中一年級到二年級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2017年9月,全國鐵道團委聯合鐵路旅游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在總公司資本運營和開發部、運輸局和宣傳部指導幫助下,策劃組織了“美麗鐵路”研學旅行專列產品設計大賽。通過全員設計、全員營銷、全員宣傳,形成了一批成熟的專列產品,其中蘭州局集團公司團委推送的河西走廊項目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于2017年12月與地方教育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蘭州局集團公司共青團發動團員策劃研學項目,深入學校、教育機構進行調研,掌握市場需求,不斷完善產品設計,與蘭州市中小學校、社團、教育主管部門、第三方教育機構密切聯系,最終與地方教育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并順利實施。此次“環西部火車游美麗鐵路”研學旅行專列,克服了以往活動中“游而不學”“學而不游”的弊端,精心挑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博物館、人文景區、紅色旅游資源,讓學生知行合一,行有所獲。在沿途各絲路重鎮,同學們可以領略大漠風光,深切感受絲綢之路的文化;在嘉峪關,同學們可以了解邊關人文歷史和長城文化;在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同學們可以身臨丹霞勝境,學習考察神秘的丹霞地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聆聽七彩丹霞背后的動人傳說;在張掖濕地公園,同學們可以在大自然中學習,豐富生物知識,喚起環保意識。
研學旅途中,在提供高品質列車旅途、住宿、餐飲、授課、青年志愿者接送站引導等后勤服務的同時,增加了安全小衛士實踐、鐵路研學之星評選、丈量長城、尋找傳說、詩詞大會、美麗鐵路隨手拍、旅途短視頻征集、列車故事會、美麗鐵路征文、重溫入團誓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研學旅行的體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