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興元 劉思靜

摘要:教學質量是高校發展的核心,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管理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評教成為一種新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本次調查圍繞M大學的網絡評教系統展開,面向各年級在校學生和任課教師,使用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等展開調查活動。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其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提升M大學教學質量評價水平,同時為今后網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提供參考。
Abstract: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management activ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evaluation has become a new way of evaluat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survey focused on the network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of M. It aimed at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all grades, and used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conduct survey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 M univers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
關鍵詞:教學質量;網絡評教系統;結果;建議
Key words: teaching quality;network evaluation system;results;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7-0186-02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高校要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充分體現了教學質量在高校的重要性。教學質量是由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反饋,因此,教學質量評價的公正,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本文通過對網絡評教系統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其現狀并提出對應的建議,對于收集學生公平有效的評教結果、為教師提供更準確的意見反饋、幫助學校進行教師績效考核以及探索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2 調查方案
2.1 調查對象
學生樣本是M大學參與焦點小組訪談的2013-2016級10名學生、深層訪談的16名和網絡問卷填寫的265名2014-2017級學生。教師樣本是參與深層訪談的6名任課教師。
2.2 調查流程
第一步,基于M大學的網絡評教系統,查閱相關文獻,預測出其現狀。第二步,根據預測的現狀,開展焦點小組訪談,形成訪談記錄表。第三步,在文獻資料和焦點小組訪談基礎之上,設計問卷調查表、學生版和教師版的訪談提綱與記錄表,并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形成各自的最終版本。第四步,進行學生深層訪談、網絡問卷調查、教師深層訪談,得到相應的訪談記錄表和問卷數據。第五步,運用描述統計分析法等對深層訪談和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形成結論,得出相應建議。
3 調查結果分析
本文的調查結果分析是基于對M大學學生和教師的深層訪談以及問卷調查所得結果。
3.1 師生對網絡評教系統的了解度低
由圖1可知,學生認為M大學現有的網絡評教系統類型有期末評教的占94%,有日常評教的占64%;有中期評教的占46%,課程周評教與課程月評教各占比15%和21%。然而,M大學現行的網絡評教系統僅僅是日常評教與期末評教兩類,不包括其他三項。
訪談結果表明,2/3的教師對網絡評教系統缺乏相關的了解。大多數教師只知道有期末教務系統評教,不知道其是期末評教,M大學還有一種日常評教。并且在學生訪談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調查結果反映出師生對網絡評教系統的了解度低。這可能是因為高校對于其的宣傳不夠或者方式不恰當,也可能是師生潛意識里對其不重視。
3.2 師生認為評價內容不夠全面準確
M校的網絡評教系統,評價內容只存在于期末評教,共涉及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技術與教學組織6大板塊。部分師生認為其存在不全面的情況,例如未涉及教師的教學態度等方面;另外,盡管板塊根據課程性質進行描述,但描述不夠準確,容易使師生理解錯誤,降低評教結果的準確性。
3.3 學生認為應提升期末評教好評率上限
58%的學生認為應該將好評率上限改為優秀等級控制在80%-90%,即目前的60%上限提升至一定程度便可。42%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取消上限。學生有這樣的看法,可能是覺得上限的設定,限制了他們對教師的評教權利,不能充分體現學生參與評教的作用。
3.4 學生認為的期末評教合適時間
學生認為合適的期末評教時間中,每門課程結束前一周占比36.6%,每門課程結束時占比43.3%;選課前兩周占比12.1%;選課之前占比8%。相比之下,更多學生愿意評教時間和選課沒有關系,這可能是擔心選課帶來的系統癱瘓。
3.5 學生期待的網絡評教類型
日常評教與期末評教作為M校的網絡評教類型,分別以64.5%與83.4%的高比例被學生期待,這表明學生對這兩種類型的肯定。課程周評教與課程月評教似乎并不受歡迎,可能是因為較頻繁,引起學生的反感。中期評教占比37%,說明它在學生心中具有一定的認可度。
3.6 學生對于評教結果反饋的期待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期待得到教師關于自己評教結果的反饋。目前,M校進行學生評教后,評教結果由教學管理人員掌握,教師可以查看,學生得不到反饋,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通常也得不到回復。但是,對于學生而言,他們也很想知道自己的評價是否對教師完善教學有作用。
4 建議
根據調查的結果分析,向高校有關管理部門提出以下建議。
4.1 加大對網絡評教系統的宣傳
加大對網絡評教系統的宣傳和普及不僅可讓師生更深的了解其體系結構,還可調動師生參與評教工作的積極性,對于樹立正確的評教意識也有很大的幫助。
宣傳方式可以結合強制型與輕松型。強制型的可讓教師在每次期末評教后書寫一份基于評教結果的分析總結及體會,并提到日常評教相關部分。學生方面,可將其加入新版的學生手冊,并明確說明按規定參與評教;或組織參加相關的宣傳講座等。輕松型的宣傳方式,可在校園里拉有關的趣味橫幅,可將相關文章推送至官微和官博;可制作展板,在寢室樓前以及教學樓進行展示等。
4.2 優化日常評教
日常評教是一種長效機制,它可監控每門課程整個的教學過程。而其它評教類型更多是一次性的,容易受近因效應等影響,且會耗費更多的成本及精力。
日常評教的優化,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第一是取消對課程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的200字上限,避免使反饋內容不完整。第二是可引入評價內容做參考,防止學生胡亂評價,或者闡述不明的情況。第三是增加添加圖片、錄音等功能,可作為一種意見或者建議的證據。第四是可硬性規定,每個學生一學期至少進行3次的間斷性日常評教,這樣才能進行期末評教。
4.3 進一步完善評價內容
學校可在已有的評價內容中,加上部分板塊,使其更為科學全面。對評價內容的描述,盡量科學、準確,避免出現理解錯誤。首先,評價內容可以加上教師的道德品質、教學態度、教學效果等方面。其次,評價內容的描述應按照科學的依據,而不是根據設計者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評教結果的準確性。
4.4 提高期末評教的好評率上限
期末評教的好評率可將優秀等級變成控制在80%-90%,不僅可降低教師的教學成果被否定的機率,還可使學生的權利得到行使,提高師生的滿意度。與此同時,期末評教好評率上限的提升,更能夠體現出不同教師之間評教結果的差異,為學校相關部門提供直觀的評教結果異同。
4.5 改進期末評教的時間
期末評教的時間問題,困擾著大部分學生,從而影響著評教的效率及結果的真實性。學校可考慮更改為每門課程結束時,不僅可避免學生因個人期末成績而影響到評教,還可避免選課帶來的網絡癱瘓,從而根據整個學期進行整體評教。
4.6 完善評教反饋機制
M校目前的反饋機制不夠完善,未對學生的建議及評教結果進行反饋,使得評教的作用降低。完善評教反饋機制可著手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樹立教師的日常評教反饋意識。第二,系統可建立對沒有文字建議的期末評教進行自動反饋的功能,含有文字的期末評價內容可鼓勵教師進行回復。第三,可將部分重要的教學建議進行公開表揚,來鼓勵學生積極公正的評教。第四,將學生通過網絡評教,從而形成的教師端的評教結果,向全校師生公示,不僅使師生對其有所了解,學生也可結合自身情況選擇課程及教師。
5 結束語
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網絡評教具有明顯的方便、結果易于統計的優勢。但是,網絡評教系統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了評教結果的準確性。而學生的教學需求在不斷變化,因此,需要學校管理人員不斷地進行有關網絡評教系統的需求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只有當全校師生對網絡評教樹立重視的意識,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學生網絡評教系統才會越來越完善,真正成為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不可替代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胡賽鳳,何習平,劉焰.高校學生網絡評教的現狀及其對策[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6.
[2]潘云華,晏怡雯.高校學生網絡評教調查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3]宋淑麗,顏麗娟.淺談學生網絡評教——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
[4]丁雪兒,周畢芬,劉小果.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探討[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4):102-108.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發〔2010〕,20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