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單一地講,學生被動地被引領,其自身靈活性、創造性被徹底抹滅,完全與現代所倡導的以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為宗旨的新課標背道而馳。小學英語教學有其獨特性,主要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教師應盡所能地展現英語教學的多樣性。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的、積極的獲得語言知識技能。
傳統教學模式上的小學英語課堂幾乎為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帶著固定不變的教材走進課堂,滔滔不絕給學生灌輸知識;整堂課學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坐在位置上,呆若木雞地接受著抽象、脫離實際、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僅限于“聽懂了嗎”“嗯”,最后的學業評價僅以分數為主……這樣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確實也能造就出人才,但是學習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呢?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各項能力的培養呢?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呢?大多數學生成了學習的犧牲品。“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边@才是我們現代教育最大的目標。
鑒于多樣性教學缺失的諸多弊端,筆者認為,在現代小學英語教學中,多樣性教學的實施勢在必行。
1.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對于教師來說,多樣的教學方式才是課前最需要充分準備、課中最需要關注、課后最需要反思提升的板塊。教學模式的多樣化能更好地推進課堂進程,促進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并提升教師自我水平。
(1)教師引導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癓anguage is not just bits of grammar,it also involves language functions such as inviting,agreeing and disagreeing,suggesting etc.,which students should learn how to use.”英語并不是一味地講究語法教學,不需要教師一言堂的灌輸,而是需要學生學會語言去進行使用和交流。因此,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應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小組合作式學習,當然在此過程中依然少不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互助討論,取長補短。教師設計適合小組討論的活動,以四人小組或兩人小組就話題展開談論,以思維碰撞的方式截取個體成員的閃光點串聯成每一小組的最佳答案。學生在討論互助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長處、發現不足、獲得學習的體驗。另外,小組聆聽他組討論成果,也是一種新的收獲,取長補短。
互為競爭,促進提升。競爭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小組合作學習中采取競爭的模式,必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筆者在課堂中總會組織各種模式的競爭,如男女生的競爭互動、四大小組的競爭得分、四人小組的競爭比拼、同桌兩人的競爭pk……有競爭的教學模式效果遠超普通的教學模式。可見,小組合作模式是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一個有效手段。
角色扮演,永葆興趣。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個性特征注定他們永遠熱衷于課本的角色扮演,這不同于根據任務討論互助,也不同于競爭中獲得提升,只是純粹地將文本生動化,可這卻能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平時的教學中必不可少。小組成員需要默契地配合展現自我風采,這也是學生能力培養的一種體現。
(2)多媒體輔助下的“E學習”探究模式。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小學英語課堂早就不是那種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枯燥型教學模式了。網絡的融入拓寬了教學模式的橫度,現下流行的“E學習”探究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自己獨立或者小組合作在計算機輔助工具上或者各種教學APP上進行初探、深究,解決自己的疑問、獲得新知。
筆者試探過兩種模式的“E學習”,第一種是借助電腦和“一起作業網”APP的結合,進行的一節Unit1 In class的復習課(圖1)。學生被帶到計算機教室上英語課很是興奮,在計算機上通過他們熟悉的“一起作業網”APP進行知識的復習鞏固,效果很棒,體現的方式也很直觀及時。教師通過軟件能很快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詞匯復現、課文朗讀、閱讀鞏固、習題操練……多媒體的運用使英語課堂變得快捷高效。

圖1
“E學習”探究教學模式沒有固定的學習結果,只有大致學習的方向,學生所收獲的知識也是五花八門的,既能培養學生獨立探究、合作互助、創新開拓的能力,另外也能培養學生和諧與人相處的情感態度。
2.教學評價的多樣性。新課標明確表示,“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可見,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關鍵性作用。
(1)評價標準的多樣性。單純的通過學業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是極其片面和錯誤的。筆者認為,評判一個學生可以看學業成績,但絕對不只是看成績,成績僅僅是一個輔助的手段,更多的還要評判學生的進步與否、努力與否。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是為人師表最基本的教學準則,任何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獨立的,也許做不到個個都是最拔尖的人才,但是已經盡力付出努力或者有任何進步都是教師應該看到和認同的評價標準。另外,在英語學習中興趣的保持、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作為評判學生的又一標準。
(2)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生生互評的模式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完美地表現自我,從而贏取同伴的認可和欽佩,進一步獲得課堂幸福感和自豪感。其次,教師在給予評價時,應該避免枯燥簡單的評價語。多采用肢體語言和口頭評價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的贊美、建議和指導。最后,教師必須重視形成性評價而切莫只關注終結性評價,重了結局、輕了過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影響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耽誤了學習成效以及能力的培養。
英語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的訓練場。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這是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果。多樣性教學的實施可以帶來的益處是不可估量的,只有教師關注教學的多樣性,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全面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