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青
摘 要 審計職能的發揮依賴于有效的審計運行機制,衡量一種理論能否合理地解釋審計動因,應當結合審計運行機制進行研究。本文以審計委托人、審計對象、審計人、審計信息使用者四個行為要素為邏輯起點,構建審計運行機制體系。從多種視角解說了審計動因,并認為多因素決定論是審計運行機制的發展基礎。
關鍵詞 審計;審計動因;審計運行機制
審計作為一種社會經濟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誘發的特殊產物,在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適應社會實踐的需求而發展。接下來本文將對審計內涵、審計動因理論進行論述,并結合審計運行機制,探討多因素決定論在審計運行機制中的應用。
一、審計
隨著社會生產力以及生產關系的發展,審計業務隨實踐的需求應運而生,本文認為美國會計學會在1973年的《審計基本概念說明書》中對于審計的定義具有代表性:審計是一個客觀地獲取和評價與經濟活動和經濟事項的認定有關的證據,以確認這些認定與既定標準的相符程度,并把審計結果傳達給相關利益者的系統過程。究其本質審計就是一種對經濟活動監督、驗證的過程。
二、審計動因理論
(一)傳統審計動因理論
1.受托責任論
受托責任論是基于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產生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所有者基于自身利益出發,需要核實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實行經濟監督。審計因其獨立于受托雙方的特性,成為受托責任關系能夠實現的必要手段和保護機制,由此認為受托責任論是審計產生的客觀基礎和根本動因。
2.代理理論
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委托方委托審計人客觀監督受托方的責任履行情況,受托方通過審計人來證實自身的責任履行情況和工作業績,審計的有效監督,能夠降低各方因利益沖突產生的代理成本,促進代理雙方利益最大化。
3.信息理論
信息理論認為,市場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審計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發生幾率,提高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能夠使信息使用者根據真實有效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決策,從而提高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4.沖突理論
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會因利益目標不一致發生沖突,因而需要通過審計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監督和鑒定。該理論認為審計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監督、核實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調節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
(二)現代審計動因理論
1.多因素決定論
單一的審計動因理論已無法全面地解釋審計活動發生的原因,在此情形下,產生了一種綜合性的現代審計動因理論,即多因素決定論。包含以下八方面的內容:(1)分權管理;(2)信息不對稱;(3)交易復雜;(4)時空間隔;(5)利益沖突;(6)交易的安全保證;(7)專門技術;(8)專業人士的主觀趨利動機。多因素決定論涵蓋范圍廣、綜合性強,對不同的審計活動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釋。
2.產權動因論
在新制度經濟學背景下,企業所有者為保障產權不受侵害,謀求最大利益,需要委托審計人對經營者進行監督和檢查,其實質是圍繞財產建立的一種保障財產所有權及其派生權利的產權關系。由此產權動因論一定程度上能夠詮釋現代審計產生的原因和發展。
綜合上述理論觀點,本文認為多因素決定論相比于單一的審計動因理論,涵蓋范圍廣、綜合性較強,闡釋審計活動產生與發展的根本動因比其他任何一種審計動因理論更具有說服力。
三、審計運行機制
(一)審計委托機制
審計委托機制包括審計委托人、審計人、被審計人三方關系人。基于多因素決定論,由分權管理產生的受托關系則為審計活動產生與發展的理論前提。①審計委托人將其財產委托并授權給被審計人進行經營管理,同時,被審計人接受委托并按合同規定承擔受托責任;②審計委托人需要了解受托人履行受托責任的真實情況,對其實施監督檢查,審計人接受委托對經營者實施審計;③被審計人為了證實自身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接受審計,審計人依據既定的客觀標準實施審計并將審計結果報送審計委托人。
(二)審計執行機制
審計執行機制包括制定審計計劃、安排審計工作、選擇審計方法、搜集審計證據、形成審計意見、編制審計報告幾個部分。基于多因素決定論,審計活動隨社會實踐的發展變得錯綜復雜,因此,審計執行機制運行效率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制定審計計劃是對審計工作開展的總體規劃,結合實際和人員配置情況來安排審計任務;組織開展審計工作的具體方式,在審計工作展開后,審計人員需要搜集證據對經濟活動做出判斷和評價,形成審計意見,編制審計報告。
(三)審計信息傳遞機制
信息傳遞機制是連接審計人、被審計人、審計信息使用者三方關系人之間的紐帶。基于多因素決定論,經濟市場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信息使用者無法及時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
審計信息從來源劃分,可分為原始信息和人工信息。原始信息主要包括未經加工處理的審計證據;人工信息是指處理加工過的信息,包括審計報告、審計建議書、審計整改通知、審計處分建議等。信息傳遞就是指審計信息從審計人傳達至信息使用者的過程,應當保障其傳達的準確性、及時性、暢通性。信息使用者包括:審計委托人、國家相關部門、其他利益相關者、社會大眾等。
(四)審計成果運用機制
審計成果運用機制建立了信息使用者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聯系。審計人將審計信息及時傳遞給信息使用者,發揮了審計效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審計成果主要運用在以下幾個方面:(1)被審計單位管理者根據審計結果,對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整改措施;(2)市場有關部門據此對市場政策、機制加以規劃和整改,促進資本市場良性發展;(3)投資者根據審計結果做出相關經濟決策和投資建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總結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審計的更新完善,利息相關者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導致審計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結合審計運行機制,了解現代審計的動因,對基于審計動因的審計運行機制研究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提高審計運行機制的整體效率,把握審計發展的規律與方向,使得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真實且可靠,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日益減少,審計活動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劉更新.經濟責任審計的運行機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2]宗承剛.基于審計發展歷史與審計特征的審計導因分析[J].財會通訊,2008(08):95-97.
[3]許蔚君.從經濟學的角度探究審計動因[J].經濟師,2006(3):226-228.
[4]吳應先.企業內部審計運行機制問題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7(0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