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盡管學界一直以來強調“四表一注”同等重要,但本文從理論與實務的角度解讀了資產負債表相較于利潤表的優越性,并希望以此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關鍵詞 資本結構;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持續經營能力分析;財務指標
隨著經濟發展,對企業來說,無論是交易主體還是交易形式都變得越來越多樣和復雜,從傳統結構的普通公司到混業經營甚至涉及不同會計準則地區的跨國公司,從錢貨兩訖到信用折扣甚至長期股權投資下不同計量方式之間的轉換,日益繁復的經濟活動使得會計信息變得越來越抽象,從中提煉信息也變得愈發困難,因為相同的結果可能是由不同經濟活動帶來的。基于此,可以提出這樣的比較標準,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何者更能幫助信息使用者理解交易和事項,何者就更重要。
一、資產負債表重要性剖析
(一)從編制方法方面
資產負債表是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等所有活動和事項的最終成果的展示;利潤表則是對企業經營活動中收入與費用之間關系的展示。這就使得資產負債表反映信息更為全面,以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為例,利潤表編制原則下,是用當期費用倒擠,即用當期所得稅費用減去當期應繳所得稅費用,不會確認具體事項的金額,計算方式上更像是用來平衡賬目,無法體現中間的加減調整。而在資產負債表編制原則下,是通過確認每一項暫時性差異的差異性質和計稅基礎計算得出,是所有交易事項計算結果的加總,反映暫時性差異項目更加全面,信息更加完整。
編制方法的不同反映在整個表體上時,也使得資產負債表在反映信息更加全面。以主營業務收入為例,賒銷和實銷都會被記入主營業務收入,從利潤表上并不能看出兩者的區別,而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金額和應收賬款周轉率,不難發現,主營業務收入相近的兩家企業,由于賒銷占比不同,其主營業務收入的質量是不同的,賒銷占比越高,企業承擔的壞賬風險也越高,在資金周轉方面更不穩定。因此,從編制原則和表現結果上,資產負債表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為全面的信息。
(二)從表現范圍方面
資產負債表反映全部交易和事項的會計信息,而利潤表只反映已發生且已實現交易事項的信息,中間這部分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而無法在當期計入利潤的交易和事項就無法在利潤表上體現。如匯率變動、利率變動、資產評估形成的增值、外幣折算調整項目和可銷售證券的利得等等。而這部分信息又與企業經營活動息息相關,如匯率變動將會影響到企業周轉資金和達成交易的業務成本,此時資產負債表所提供的更為完整的信息,就能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好的理解交易和事項。
二、質疑與解釋
有些學者認為只分析一個企業的交易或事項,有失偏頗。但由于經濟環境的復雜,現代企業類型增多,今天的不同企業在不同的經營管理下,報表呈現出來的可能都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狀態,但企業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非常多,例如兩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都很高,但一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賒銷為主,一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金額是已經收到的,而應收賬款周轉率過高的企業是具備更高風險的,所以通過對報表表面所呈現出來的主營業務收入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了解企業發生的這些事項,這樣才能反應真實的經營情況,看出企業的發展狀態。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信息去幫助信息使用者理解企業經營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這不是否認利潤表能夠幫助理解企業的交易和事項,而是在比較何者更能幫助信息使用者理解交易和事項的標準下來探討。
三、當下環境賦予資產負債表新的意義
由于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經濟業務日益復雜,不同的交易事項結果背后的原因不盡相同,所以今天的報表信息使用者不僅僅滿足于看到一個簡單的數額結果,他們會更希望理解整個交易與事項。
(一)資產負債表更能體現交易和事項實質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以資產、負債的確認為基礎,而當交易或事項發生時,最直觀的變動就體現在資產和負債的增減變動上,比如支付工資時,應付職工薪酬科目能夠直接列示這一動作的金額和用途,相比之下,利潤表將費用配比分攤進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將原始數據打散,人們只能看到一個費用分類的結果,而無法得知這部分費用的來源。在信息繁雜的時代環境下,籠統的費用結果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只有追根溯源的實質信息,才能幫助他們理解愈發復雜的經濟活動,最大程度的利用報表信息。
(二)編制依據的原則
除了配比原則,利潤表編制時所依據的收入實現原則也漸漸暴露除它的缺陷,實現原則是指資產銷售之后,取得現金或收取現金的權利才被確認為收入,即要求收入“已實現”才確認。
(三)資產負債表更能反映企業未來狀況
環境越是復雜多變,準確預測未來狀況的能力就越是重要。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數,反映企業現實持有的資源和背負的義務,通過了解現有的資源和義務,才能夠預判未來發展可能出現的狀況。例如當流動負債低而長期負債高時,信息使用者會格外關注企業未來長期的資金周轉能力,此時長期高額的利息支出等都是易于精準預測的。再比如當企業資本結構業內相比非常合理時,信息使用者可以預見企業運用財務杠桿的能力,等等。相比之下,利潤表作為時期數,反映過去一個期間的盈利能力,當然也具有預測未來的參考價值,但由于盈利能力受市場等多方影響,過去的數據和未來并不具有強相關性,因此,在預測未來長遠發展方面,資產負債表比利潤表更加可靠,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李繼樓.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列入利潤表的質疑.《財會月刊》,2012;(4)
[2]張龍華, 張華, 殷夢婷.公允價值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經濟師》,2018;(06)
[3]鮑春生.公允價值應用的意義及制約因素分析.《會計之友》,2007;(10)
[4]楊樂, 徐芳.對新會計準則采用資產負債表觀的思考.《財會經緯》,2007(03)
[5]李勇, 左連凱.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比較研究:美國的經驗與啟示.《會計研究》,2005(12)
作者簡介:
許雨欣(199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經管理論、商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