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科 廖云霞 梁丕 張紹深 張海峰
多數心血管疾病最終會發展為心力衰竭(HF),此時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水腫等,5年生存率低于50%。心力衰竭可分為HFPEF與HFREF兩類,HFPEF發病率占50%左右,該類患者具有心衰的癥狀,但是其左室射血分數基本正常,其預后與HFREF患者相近,但是更容易發生猝死[1-4]。而HFPEF患者在臨床早期發病較隱匿,目前,臨床多采用單獨檢測。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的方法對該病進行診斷,但是NT-proBNP對HFPEF預后的評估敏感度并不高。sST2是白介素受體家族成員之一,能夠反映心臟的壓力與容量負荷,文獻報道其對HF的預后具有一定的評估作用,但尚存在一定的爭議[5-6]。本文對本院HFPEF患者進行了血清sST2、NT-proBNP檢測及患者預后評估,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232例HF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診療指南》中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對研究干預知情同意且配合;患者年齡≥18周歲。排除標準:患者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惡性腫瘤等;患者存在認知障礙、語言障礙、智力損傷、神志不清等情況;患者合并肝臟、腎臟、內分泌疾病等。依據患者是否具有左心室射血分數保留能力分為HFPEF組128例,射血分數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組104例,并以同期正常健康體檢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所有參與調查的對象于入院后24 h進行心臟彩超檢查,于清晨采集空腹血約5 mL,使用酶聯免疫法對血清sST2水平進行檢測,使用電化學發光法對血漿NT-proBNP水平進行檢測[9]。
1.3 統計學處理 處理使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基線資料 HFPEF組男68例,女60例;年齡46~79歲,平均(64.8±8.7)歲;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8],可分為心功能Ⅱ級組42例,心功能Ⅲ級組43例,心功能Ⅳ級組43例。HFREF組男55例,女49例;年齡49~78歲,平均65.7±9.1歲;心功能Ⅱ級組34例,心功能Ⅲ級組35例,心功能Ⅳ級組35例。對照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47~80歲,平均(66.3±8.5)歲。
2.2 三組sST2、NT-proBNP水平對比 HFPEF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同期 HFREF組患者(P<0.05),高于同期正常組(P<0.05);隨HF患者心功能級別增加其sST2、NT-proBNP水平增加(P<0.05)。見表1。
2.3 兩組HF患者隨訪結果及sST2、NT-proBNP檢測靈敏度對比 232例HF患者隨訪半年后,有78例患者發生終點事件,其中再入院患者69例,全因性死亡患者9例。兩組患者預后均不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χ2=0.745,P=0.354>0.05),見表2。sST2對心血管疾病預測的靈敏度為82.3%,NT-proBNP對心血管疾病預測的靈敏度為85.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短時間內sST2靈敏度不如NT-proBNP,見表3。
表1 三組患者sST2、NT-proBNP水平對比(±s)
NT-proBNP pg/mL 組別 心功能分級 sST2 ng/mL入院時 治療后 入院時 治療后HFPEF組(n=104) Ⅱ級 0.84±0.16 0.72±0.08 191.98±32.4 98.96±17.60Ⅲ級 1.80±0.21 0.82±0.12 893.67±56.3 158.51±27.40Ⅳ級 2.54±0.25 0.91±0.17 3 883.20±189.2 931.05±43.70 HFREF組(n=128) Ⅱ級 0.95±0.23 0.78±0.10 385.16±34.70 154.34±28.60Ⅲ級 2.48±0.27 0.89±0.13 1 632.48±112.80 295.71±26.50Ⅳ級 3.21±0.32 1.07±0.22 5 772.91±278.30 1 783.46±146.70對照組(n=100) 0.67±0.11 63.21±11.40 F值 5.467 106.832 P值 <0.05 <0.05

表2 兩組HF患者隨訪結果比較 例(%)

表3 sST2、NT-proBNP檢測靈敏度對比 %
HF為多數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最后階段,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患者生活及生存質量產生極大威脅。心室重構在HF的發展過程中占據很大成分,該過程表現為部分分子和細胞在某種機制的催化下,造成了心肌重構,表現為心肌細胞的肥大、凋亡和壞死,以及心肌纖維化,表現為纖維母細胞的增生和膠原沉積[10]。NT-proBNP是心肌在容量和壓力超負荷的情況下,心室肌受到嚴重牽拉分泌的一種能夠對心功能不全起到代償作用的神經內分泌激素,該激素可以對排鈉、利尿及擴張血管起到一定的作用[11]。因此NT-proBNP的水平變化在臨床上對于早期HF的診斷、病情預測和監護起到重要作用[12]。但是有研究報道,NT-proBNP的水平變化對HF的遠期預測不夠理想[13-15]。ST2隸屬于白細胞介素受體家族,分為跨膜型ST2(ST2L)和sST2兩種形式。ST2L與sST2存在競爭結合配體白細胞介素-33(IL-33)的關系,而IL-33/ST2L信號通路能夠通過抑制心室肌的肥厚和纖維化,達到拮抗心肌重構的目的。而心肌在機械牽拉影響下可使sST2的表達增加更為明顯,從而使IL-33/ST2L信號通路對心臟的保護功能受到壓制。因此監測sST2的水平變化對于HF的預測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其可替代NT-proBNP以預測HF的近期及遠期風險。但是有研究數據顯示在HF的短期治療中sST2的水平可能不會發生太明顯的變化,因此將兩種預測方式結合監測不失為理想的途徑[16-19]。本研究對本院HF患者及健康體檢者進行sST2與NT-proBNP水平檢測,發現HFPEE患者sST2與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HFREE患者,但卻明顯高于正常人,且二者隨患者心功能分級的增加數值均升高,這說明sST2可以作為HFPEE的一個診斷指標,對HFPEE的確診具有一定的價值。進一步研究發現,兩組HF患者預后狀況都不是很好,這說明sST2水平對患者的預后具有一定的評估作用,但是進而其靈敏度不如NT-proBNP,而二者聯合診斷較單一檢測靈敏度高。本研究觀點sST2對HFPEE的診斷及預后具有一定的價值與其部分文獻報道具有一致性,充分證明了sST2的價值及意義,本研究為臨床診斷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是本研究由于時間及技術水平限制等,難免會存在一定的不足,課題組將會進一探討相關方面內容。
綜上所述,HFPEF患者sST2、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HFREF患者但高于正?;颊撸瑂ST2而且對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具有評估作用,但敏感度不如NT-proB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