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和“黃金玉米帶”之上,糧食年產量達50億斤,單產“全國第一”,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梨樹縣圍繞加快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政府采取與科研院校合作,大膽探索、主動破題,通過不懈努力,成功遏制了黑土地退化現象。
一、用改革的思維破題,讓“瘦”了的土地“肥”起來
多年的重用輕養,使得原本深達近1米的腐殖層,逐漸變薄、變硬、變“饞”了。政府成立了專項治理小組,通過與中科院、中國農大等院校合作,因地制宜地推出幾種補救措施:一是引進秸稈免耕覆蓋技術。針對域內土質肥沃的鄉鎮,采取借鑒國外的秸稈免耕覆蓋技術進行土壤改良。二是打造溫室大棚果蔬產業。針對城區周邊地塊,確定以梨樹鎮為中心,20公里為半徑,力推棚膜經濟。三是調整種植結構增肥地力。針對劉家管子、林海等沙性土質的鄉鎮,農業專家對當地土質進行檢測,確定適合當地種植的作物品種。
二、用創新的方法立題,讓“好”的做法“活”起來
研制免耕播種機,促進免耕覆蓋技術機械化。免耕播種機滿足了一次作業,完成清理秸稈、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要求。打造棚膜經濟先導區,擴大精種改良土壤戰果。根據近年來梨樹縣棚膜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結合中央、省、市委“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決定成立以棚膜經濟發展為主要職責的“梨樹縣鄉村振興先導區”近一步擴大科學改良土壤的面積。打造“土地金改”試點,為土地改良提供保障。為了給黑土地改良等工作提供資金支持,政府創新成立了“物權公司”,省內率先推出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
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讓“黑”土地“美”起來
(一)推進糞肥資源化利用改革,美化鄉村、豐土肥田。梨樹縣政府計劃通過2年時間,構建科學規范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體系和種養循環發展機制。預計到2019年末,規模養殖場(戶)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有機肥替代化肥比重超過20%,可大大改善人居環境,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肥力。
(二)加快合作社改革步伐,促進集約、綠色發展。通過發展農民合作社,可推進黑土地集約改良速度,也便于相關部門進行監督,實現農產品綠色、標準化生產。
(三)搭建梨樹試驗站平臺,推廣肥土良策、泛論壇產業。梨樹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以“中國農大梨樹實驗站”為依托,組建了全國第一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工作站”,搭建了一個集“農業科研、學術交流、成果轉化、服務三農”功能于一體的高端平臺。
(梨樹縣政策研究中心暨縣域辦 劉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