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檢索到的119篇關于生態論與林業和諧發展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表明,年均發表79333篇,關鍵詞“和諧發展”與“和諧林業”共出現次數為5次,主要作者共發表了研究文獻51篇,占總數的42.86%,主要機構發表了88篇,研究文獻占總數的73.95%,文獻主要關鍵詞為“生態論”“和諧林業”“生態”“林業”“和諧”,被引頻次較多的主要作者發表的研究文獻涉及的內容包括生態論、和諧林業、林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基礎理論研究,以及生態論方法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業標準化、林業產業發展中(減商化)的應用。文獻分析研究表明,開展生態論在林業建設的研究與應用,特別是在林業發展中,運用生態論中的和諧論進行決策,運用健康論原理對林業系統實施系統管理,對促進我國林業持續、高效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生態林;林業;和諧林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6.068
生態論是基于“師法自然”理念提出的一種復雜系統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研究復雜系統的“生態論”方法和評價、管理復雜系統的“健康論”“和諧論”方法,旨在促進并維持系統持續健康。
林業和諧發展,也即和諧林業,就是運用生態論方法,對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林業經濟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實施健康管理,實現人與森林的和諧與持續繁榮。開展和諧林業研究,對促進我國林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開展生態論與林業和諧發展文獻統計分析,是和諧林業研究成果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也是林業科研工作,特別是林業建設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指標之一。對生態論與林業和諧發展文獻進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和諧林業研究成果總結、利用、拓展和交流,有利于林業建設理論研究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有利于林業高層決策,有利于提高林業建設水平。
1 數據的采集
數據采集于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包括基礎科學、工程科技I輯、工程科技II輯、農業科技、醫藥衛生科技、哲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I輯、社會科學II輯、信息科技和經濟與管理科學,文獻資源類型包括期刊、報紙、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國內會議論文、國際會議論文、學術輯刊。
檢索條件:發表時間 between (1979-01-01,2018-04-23) 并且(主題=生態論 并且 主題=林業)或者(題名=生態論 并且 題名=林業)或者(主題=和諧林業 或者 題名=和諧林業)(精確匹配),專輯導航:全部; 數據庫:文獻跨庫檢索。
2 數據分析方法
對檢索到的1979年~2018年與和諧林業相關的文獻,刪除其中重復的,得到119篇文獻,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使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分析
3.1 文獻年度分布
1979年~2018年間,共發表有119篇與和諧林業相關的研究文獻,年均發表79333篇。如圖1所示,其中2006年~2008年為第一個研究高峰期,各年分別發表研究文獻15、13、12篇,共發表40篇。2012年~2014年為第二個研究高峰期,各年分別發表研究文獻10篇、10篇、15篇,共發表35篇。
3.2 關鍵詞共現分析
對119篇研究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到關鍵詞共現網絡圖,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關鍵詞“和諧發展”與“和諧林業”關聯度最高,共出現5次,這與和諧林業的理論內涵基本一致。
3.3 作者與機構分布
文獻統計表明,主要作者共發表了研究文獻51篇,占總數的42.86%,其中張國慶、程麗蓉、羅昌勤、曾永成分別發表了8篇、3篇3篇、3篇研究文獻。主要機構發表了88篇研究文獻,占總數的73.95%,其中安徽省潛山縣林業局、中央民族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分別發表了15篇、5篇、5篇、5篇、5篇研究文獻,如表1所示。
3.4 文獻學科分布
檢索到的119篇文獻,主要集中在“林業”和“農業經濟”兩個學科上,分別為104篇和100篇,其次為“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學科上,為10篇,如圖3所示。
3.5 關鍵詞分析
經統計分析,主要文獻關鍵詞有“生態論”“和諧林業”“生態”“林業”“和諧”“生態系統”“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發展”“建設”“生態平衡”“林業建設”“和諧論”“方法論”“發展學”“和諧社會”“PDCS”“精細化預報”“減商化”,其中有關“生態論”“和諧林業”“生態”“林業”“和諧”的文獻篇數有99篇,占總數的83.19%,這些關鍵詞充分表達了生態論與林業和諧發展的理論內涵,如圖4所示。
3.6 文獻被引頻次分布
文獻頻次分布,如表2所示。結果表明,主要作者張國慶、周生賢、劉寧、李月梅、王坤宇發表的研究文獻被引頻次較多,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態論、和諧林業、林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基礎理論研究,以及生態論方法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業標準化、林業產業發展中(減商化)的應用。
4 結語
文獻分析研究表明,林業是一個“社會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復合的復雜系統,開展生態論在林業建設中的研究與應用,特別是在林業發展中,運用生態論中的和諧論進行決策,運用健康論原理對林業系統實施系統管理,對促進我國林業持續、高效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30-31.
[2]張國慶.復雜系統生態論方法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192-195.
[3]張國慶.生物災害管理論研究與生物災害精確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1(03):22-25.
[4]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J].世界林業研究,2003(06):46-50.
[5]張國慶.發展學基本理論與我國當前農村發展問題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305-315.
[6]張國慶.生態健康評價及生態系統管理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47-248.
[7]張國慶.論標準化原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37.
[8]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和諧林業[J].綠色中國,2004(Z1):80-84.
[9]張國慶.系統法學與我國生態法制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10):160-161.
[10]張國慶.林業標準化原理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01):225-226.
[11]劉寧.我國不同類型地區現代林業的差別性政策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0.
[12]周生賢.論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J].綠色中國,2004(08):4-8.
[13]李月梅.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公共財政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1.
作者簡介:凌遵海,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