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片的設施農業大棚,熱鬧的果蔬采摘基地,充滿田園風光的休閑農園,雙陽區都市農業以驚人的速度展露豐姿。
頂層設計動力十足
2011年,雙陽區第四次黨代會鮮明提出“打造都市農業先導區”的目標,按照農業接二連三、轉型升級發展的原則,突出發展精品型、設施型、體驗型、循環型的“四型”農業,加速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全力打造具有引領、示范、服務功能的都市農業先導區。都市農業發展被列為區域長期發展戰略。
頂層設計,讓都市農業發展動力十足。近年來,圍繞都市農業先導區建設,雙陽區結合縣域和城區特點及作為長春城市“副中心”的實際,堅持“多功能定位,互補式發展”理念,從規劃布局、機制創新、政策驅動、品牌打造等多方面著手,全力推動都市農業發展。
首屆海峽兩岸都市農業發展論壇在雙陽成功舉辦以來,不同學科專家從不同側面、不同視角為雙陽現代農業產業走勢和發展之路把脈,讓雙陽區都市農業吸取了豐富經驗。同時,結合區情實際進行積極實踐,雙陽區都市農業先導區建設不斷加快,適度超前、特色突出、錯位發展的都市農業體系初具規模。
特色發展活力十足
當前,雙陽區蔬菜面積發展到8300公頃,有2個品牌、49個品種獲得有機標識。綠色優質水稻發展到8000公頃,特色農業園區發展到45個,體驗型農業園區發展到31個,苗木花卉基地達560公頃。同時,以梅花鹿為重點的精品畜牧業快速發展,目前達22萬只,鹿產品經銷企業發展到220家,上半年鹿業總產值實現12億元。
隨著精品型、設施型、體驗型、循環型農業的全面發展,雙陽區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51個。農業多種經營業戶發展到1500多家,涵蓋種植、養殖、餐飲、觀光、農產品加工等方面,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目前,雙陽區家庭農場、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達970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經營耕地90萬畝,占全區耕地的68%以上,全區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占全區比重達75%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崛起。
科技支撐能力持續增強。農機保有量達到1.42萬臺(套),農機總動力達到37.2萬千瓦,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6.8%以上。雙陽區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擴大電子商務、電子農務覆蓋范圍,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達19個。同時,不斷強化農民培訓和科技應用,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一批實用技術,為都市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雙陽區把都市農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用產業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發展79個都市農業項目,同時,打造了102個美麗鄉村示范樣板村屯,都市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呈現出了互動并進、融合發展的良好勢頭,活力十足。
謀劃長遠潛力十足
形成長春市南部的“菜園子”“后花園”;集綠色農產品供應、現代農業科技應用、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和農產品展示為一體的基地;具有山水園林和綠色宜居特征的都市農業先導區。未來幾年,雙陽區都市農業發展目標明確,潛力十足。
在功能定位上,以服務城鄉居民為目標,以綠色、生態為特征,以梅花鹿、綠色菜、休閑游為特色,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實現集生產、生態與生活功能于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體系,實現鄉村田園化、居住城鎮化、農業設施化、園區景觀化。(本刊通訊員 高云 張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