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一畝園十畝田”,一語道破了特色農業項目具有傳統農業無法比擬的效益優勢。實踐證明保護地瓜菜是玉米效益的幾倍,個別的能達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例如雙遼市雙山鎮五棵村、服先鎮勤儉村、永加鄉忠信村的溫室生產每年每戶畝收入均在3萬元左右,是玉米效益的幾十倍。
隨著農業發展方式的加速轉變,農業生產更加注重數量和質量、效益并重,以及技術創新和可持續集約化發展,生產者和消費者逐漸從傳統農業的范疇“解縛”,生態精準、綠色高效農業成為農民的“財富”。雙遼市在做好常規農業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園藝特產業,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雙遼市地處吉林省西部,屬風沙干旱地區,“十年九旱”的惡劣氣候條件,給雙遼市農業帶來了嚴重損失,如何提高農業自身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大力發展適應性優質、高效農業是擺在雙遼市委、市政府面前的課題。多年來,雙遼市農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大力發展棚膜經濟等園藝特產項目生產,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雙遼市科技含量高的棚膜經濟、庭院經濟、井旁經濟、路邊經濟,發展蔬菜、“兩瓜”、果樹、花生、雜糧雜豆等特色農業生產項目有了長足發展,全市園藝特產種植中棚膜蔬菜面積已達1.1萬畝,花生面積穩定在25萬畝,露地瓜菜7萬畝,馬鈴薯0.9萬畝,其他經濟作物面積穩定在10萬畝,果樹面積0.5萬畝,全市食用菌生產面積近200畝、420萬袋,總產量1600噸,年產值1200萬元。主要種植黑木耳、雙孢菇、平菇、雞腿菇、球蓋菇、元蘑、猴頭菇;花卉500畝。
雙遼市先后建成茂林鎮宏盛村、那木鄉前進村、雙山鎮五棵村、服先鎮勝利村、永加鄉忠信村、遼北街城鎮村等示范園區及生產基地30余個。注冊綠色、無公害蔬菜品牌30余個。那木鄉前進村、雙山鎮百祿等十余個園區被吉林省命名為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雙山鎮五棵村目前共建溫室大棚1000棟,總面積達到670余畝。瓜菜等年產量600噸,年實現純效益近300萬元。永加鄉忠信村自2008年開始發展棚膜經濟,現有43棟大棚,總面積40畝。瓜菜一年兩茬,春茬年產香瓜150噸,秋茬蔬菜年產量150噸。3棟溫室種植油桃,年產油桃15噸。年銷售產值300余萬元,純利潤130萬元。
目前,永加鄉忠信村棚膜蔬菜產業園區、服先鎮勤儉村勤鑫種植專業合作社、服先鎮勝利村群英會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已申報四平市十佳棚膜園區。這些園區、基地的建設已成為雙遼市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發家致富的新的突破口,也推動了全市農業生產方式快速變革,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不斷推進,農業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傳統農業向都市型現代農業轉變,奠定了農村經濟發展糧食生產、養殖業、特色農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本刊通訊員 袁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