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作為東北地區的主要農作物品種之一,其產量直接關系到東北農業生產的總體發展。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要結合種植地區的具體環境及土壤條件,選擇科學可行的種植方式。要想提高大豆的總體產量需改進大豆的種植技術,不僅可提升大豆的總產量,同時還可促進農業整體發展。本文通過對大豆種植技術的總結與分析,以實現大豆的穩產與高產,促進農業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東北地區;大豆種植;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6.005
在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技術上,應積極推廣科學可行的大豆高產種植技術,將大豆的增產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提高大豆的種植質量,最大程度的節約經濟投入成本。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要求的精耕細作農業種植模式,科學合理的使用肥料,對大豆種植期間的病蟲害侵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結合大豆的實際種植情況,根據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的不同,選取合適的種植方式,科學的開展合理化種植,促進大豆的節約化生產與發展,讓東北地區成為大豆的主要生產區域。
1 大豆種植技術
種子的選擇是大豆高產的主要決定因素,因此必須在大豆的選種環節嚴格把關,實現大豆的高產。在種植過程中,應選取增產性較大的大豆品種,并對其內外部品種綜合評估,選取優質的大豆品種進行種植。優質的大豆品種包括合豐35、魯豆11等,其種子的純度要求在98%以上,且平均發芽率不低于90%。
在開始播種前,要將劣質種子清除掉,然后根據種植環境及土壤的成分預估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并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種植。部分大豆可以與菌肥等進行共同拌種,這樣可以保持種子自身的最大活力,增加成活率。種植期間需要對大豆進行作物輪作,減少種植過程中的重茬區域,利用秸稈還田的方式向土地輸送新的營養成分,增加土壤的肥力。
在翻地過程中,對土壤進行深度耕翻,在實際種植期間要利用深松旋耕機進行土地的深松操作,深度在20厘米左右,便于大豆的種植,使土壤具有深度的通透性,加強其抗旱耐澇的能力。
2 機械化播種
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工作通常選擇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進行,其中對于地膜大豆來講,種植日期可適當提前,采用相應的農業播種機進行等距的大豆播種工作,促進株距距離的平均,保證植株之間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大豆的播種深度在土壤下方4厘米左右,窄行密播是壟作大豆的主要播種方式,60厘米左右的小壟可以播種兩行種子,而100厘米左右的大壟則可根據需求播種4行左右。保持各行的間隔距離在12厘米以上,其種植的密度就可以實現3萬株/667平方米,這樣就可以科學的實現大豆產量的穩定增長。
3 科學施肥
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有測土配方施肥和分層施肥相結合的農田施肥方法,按照土壤中所含成分的不同,預估其土壤肥力,根據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差異,進行綜合全面的預估與測評,計算出合理的施肥量以及合適的施肥時間,提高肥料的使用率。
通常采用分層施肥的方法對大豆進行施肥管理,將底層施肥工作在深度位置的壟下進行,肥料的使用量控制在60%左右,其中種肥的位置保持在土壤的4厘米以下,其用量占據總體肥料的40%左右均可。在大豆盛花期,從始至終都應使用化肥進行適當的葉面噴灑,保持大豆生長過程中的不同時期都可以吸收充足的養分,最大程度地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實現大豆種植穩產與高產。
4 大豆種植期間的病蟲害防治
4.1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霜霉病對大豆植株的生產具有極其嚴重的危害,其對大豆的幼苗及葉片等部位會造成嚴重的侵害,影響大豆的整體生長。在大豆葉子生長期間霜霉病開始發揮其侵害威力,順著葉脈的生長方向進行病毒的蔓延,導致葉脈附近遍布褐色的斑點,每年的7~8月是霜霉病的高發時期。
伴隨著雨季的來臨,發病幾率還會上升,為了有效治理這一病害,通常將農業化的防治與藥劑的使用進行有機的結合。農業化的防治就是優選種子的輪作;藥劑防治指的是采用40%的乙磷鋁可濕性粉劑,并用大豆種子重量的0.5%進行拌種,同時在大豆播種后應用除草劑開展除草工作,為大豆的生長營造健康的環境。
4.2 蚜蟲的防治
蚜蟲是影響大豆生長的主要蟲害,在大豆生長較為集中的部位進行吸取汁液,從而導致葉片的枯黃與卷曲,直接影響到大豆的產量與質量。每年的7月份是蚜蟲治理的最佳時間段,采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進行1000倍的液體稀釋,并加入溴氟菊酯乳油和抗蚜威粉劑進行噴灑式的防治工作,可有效的防治蚜蟲。
5 結語
隨著農業現代化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大豆的種植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與提升,尤其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科技化、信息化已經逐漸應用到農業產業的生產中,農業現代化的進步實現了大豆的穩產高產,保證了農業生產的安全高效。大豆的機械化種植提高了大豆種植的效率,對今后的種植方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從大豆種子的選擇到種植過程中的施肥以及其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侵擾等做到及時的預防與治理,以促進東北大豆的健康生長,保證東北地區的農業產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春陽.北方地區標準種植大豆方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4):152+169.
[2]李娜.大豆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07):6.
[3]計冬.大豆高產種植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07):52.
作者簡介:王金鳳,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