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2017年安徽省冬小麥遙感本底數據為研究樣本,綜合研究了遙感數據選擇、數據預處理、數據解譯方法,以此來對調查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將省域冬小麥種植面積遙感本底調查的一系列方法與經驗總結出來。
關鍵詞:冬小麥;遙感;種植面積;本底調查
中圖分類號: S12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6.032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準備
1.1.1 將最佳遙感觀測期確定下來 調查顯示,在安徽省,冬小麥生長期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安徽省冬小麥種植最佳遙感觀測期在3月初~5月中旬。
1.1.2 將影像空間分辨率要求確立下來 根據調查,確定安徽省冬小麥種植面積遙感調查的分辨率,經過綜合分析以后,得出皖北大部分地區所需分辨率為15m~26m;皖南地區所需分辨率為5m~10m。
1.1.3 將影像時間分辨率要求確立下來 根據上文內容可知,冬小麥的最佳遙感觀測期為3月初~5月上旬,由此看來,遙感衛星的重訪周期較多,在這段時間內,至少存在1~2景無云影像。通常來說,只要保證衛星重訪周期小于20d,就能夠獲得更多合格影像。
1.1.4 將遙感影像數據定購標準確立下來 根據上文確立下來的時間分辨率要求、影像空間分辨率要求,本次調查使用2017年3月~4月的國產GF-1WFV 傳感器,其分辨率為16m,影像要求達25景。值得注意的是,皖南地區無法獲取空間分辨率為5m~10m的免費遙感影像數據,該地區也采用與皖北地區分辨率相同的遙感影像。
1.2 數據預處理方法
1.2.1 幾何校正法 關于影像正射校正,只能先利用GF-1 WFV 傳感器自帶的rpb文件中的控制點和全球分辨率7.5s(約200m)DEM 數據進行,再利用美國地質調查局下載的分辨率為15m、波段為第8全色波段的控制點影像來進行校正;最后,將校正后的影像從WGS84 大地坐標UTM 投影轉換為 WGS84 大地坐標Albers等面積投影,以此來完成幾何校正。
1.2.2 圖像剪裁法 圖像剪裁法的使用基礎是安徽省分縣行政界線,根據縣城邊際線,利用遙感技術對圖像裁剪;同一個區域可以有多個景影像,這些影像都是可以使用的,例如選取的是4月無云時的遙感圖像,其選取原則為:若是4月份沒有無云遙感影像,就要選取3月或5月的無云遙感影像;根據遙感影像優選結果,打造合適的影像裁剪框,利用這些裁剪框,根據每個縣對應的校正圖像分別進行裁剪,最終形成全省皆覆蓋的遙感影像。
1.3 遙感解譯方法
1.3.1 建立解譯標志 根據GF-1 WFV 影像數據來看,1波段為藍色、2波段為綠色、3波段為紅色、4波段為紅外波段。其中,關于冬小麥的識別,可以使用植被特征反映較好的標準假彩色合成影像來進行目視判別,但因為成像時的光線問題、區域環境背景問題等,導致小麥歷史地塊相同,也會有影像色調上的差異。對各個解釋標志點進行梳理整合,經過綜合考慮之后,選取了60個冬小麥標志點,進行對比參考;為了利用冬小麥影像特征來更好地描述冬小麥解釋標志。
1.3.2 影像解譯 建立分類模板。此項須根據所解譯縣區的地形特征,將影像根據不同地形的不同種植特點裁剪,然后利用計算機將每一個小塊自動分類,此時影像會因各地內因與外因的不同而產生較大的光譜差異,可以據此對遙感影像進行再次切割,然后再進行分類處理,根據分類處理的小塊區內的圖像特點,直接構建分類模板。一般而言,這類分類模板多圖區域實際貼合,具有較高精度。進行監督分類,基于ERDAS Imagine 軟件,可以利用最大似然法進行監督分類,分類以后,就會出現柵格圖像,建立去碎點。調查顯示,在柵格圖內,會出現大量小于2個像元的區域,此時,就可以根據最小圖斑原則建立去碎點,進行碎點處理。分類結果轉矢量。根據上述內容可知,進行分類后可以得到柵格圖像,此時,利用ArcGIS 的“刪格轉面”功能對柵格結果進行轉化,其格式為shape 矢量格式,然后再進行目視解譯。
安徽省2017年冬小麥種植面積遙感解譯結果詳情如表所示。調查顯示,該表是安徽省2017年全省冬小麥種植區解譯結果精確表,以此表為依托,又繪制了安徽省2017年冬小麥種植區域分布圖。安徽省2017年冬小麥種植主要分布區為“六安-合肥-滁州”線以北大部分區域,其他區域與此處相比起來,冬小麥種植面積較小。其中,安徽省冬小麥主要產區是蚌埠地區、宿州地區、亳州地區。這些區域共占安徽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40%~60%,總體來看,占地面積較大。此外,冬小麥種植相對較多的地區是在江淮之間的來安、天長、定遠、壽縣等地區,其占地面積約為20%~50%。在江淮其他地區以及長江以南,冬小麥種植較少,但是近些年卻有擴大趨勢。
2 結論
本文以安徽省2017年冬小麥遙感本底調查為研究樣本,深入分析了安徽省冬小麥種植面積遙感本底調查的手段及其結果,希望能夠借此推動該省冬小麥種植產業發展,將冬小麥種植質量以及種植面積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麗花,李衛國,杜培軍.基于多時相HJ 衛星的冬小麥面積提取[J].遙感信息,2011(02):41-45.
作者簡介:王俊,本科學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遙感及區域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