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綺
[摘要]在中醫臨床護理學中,優秀的中醫護理方案可以幫助病人盡早恢復健康,緩解醫患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維護醫療環境的和諧與穩定,在臨床醫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文深入分析了中醫護理方案在臨床實施時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實驗研究結果,提出了解決相應問題的有效策略,并提出了一些能夠優化中醫臨床護理方案的合理建議,希望能夠為中醫臨床學提供經驗支持。
[關鍵詞]護理方案;中醫;臨床;難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30.02
1資料與方法
本院主要選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時間段內所實施的25個中醫臨床護理方案,其中主要包括相關臨床醫護人員1200人左右,相關科室為9個,各個中醫臨床護理方案均有10至100例的實施病例數。對每一個病例的實施都要對其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2中醫護理方案在臨床實施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2.1護理人員中醫專業基礎薄弱
目前為止,我院有95%的護士畢業于西醫院校,大部分護士沒有進行過全面、系統的中醫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可見中醫專業基礎比較薄弱。每個護士對中醫知識基礎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識體系也不再同一個水平上,有的護士還不能很好的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合理的結合起來,缺乏辨證施護的素質,因此,并不能確?;颊咦o理方案的實施效果。
2.2護理人員對護理方案的理解不到位,具體實施缺乏規范性
我院在臨床中實施中醫護理方案時,主管護士(護理組長)起總指導作用,具體工作由責任護士負責實施。但是,由于不同的責任護士具有不同的專業能力和實操水平,再加上每個人對護理方案的理解不同,在實踐過程中,如果缺乏隨機應變能力,很難保證護理方案的順利實行。另外,護理方案的實施標準和各個流程指標并不一致,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護理操作的規范程度,增加了醫護人員管理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也是大打折扣。
2.3醫護之間缺乏溝通與協調
受執業范圍的局限,護士是不具備醫囑權的。在對患者實施中醫護理方案之前,有的科室缺乏與主治醫生的溝通和交流,導致醫生對患者護理方案的具體情況了解的不夠全面,使得一些特色的臨床療法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護理方案的實施質量。
2.4對中醫護理方案效果的評價缺乏客觀標準
中醫護理方案對患者的病態體征以及對應的護理成效的評測都缺乏一個客觀的指標體系,僅僅使用好、較好、一般和較差來評價護理效果顯然是不夠的,這樣作出的評價過于主觀,沒有更加細化、量化的評判標準,給中醫護理方案實施效果的評價提出了難題,很難準確的總結出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
3解決中醫護理方案實施困難的有效策略
3.1提升醫護人員的中醫基礎知識水平
中醫護理的基礎就是辨證施護,同時也是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其水平的高與低直接關系著中醫護理方案實施的好與壞。因此,醫護人員要熟練掌握中醫有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以及相應的專業操作,才能有效保證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質量,切實的將方案的細節落實到位。醫院也要建設相關管理體系,對于不同水平的醫護人員設立不同的考核標準,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教育,可以將個人水平考核成績與職稱的晉升相連,以激發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加強他們工作的責任感,增強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效果。
3.2完善和優化評價方案
評價方案制定的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效果和質量的好與壞。因此,需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劃分合理的評價等級,保證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實施是客觀的、真實的。但是,醫護人員也不能死板的依據評價指標來進行相關工作,必須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在符合基本標準與規范的條件下,做出客觀的數據結果,保證結果可被醫學影響或者實驗室研究所檢查,進而制定相關評價標準。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效果,不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為患者構建一個和諧、優質的治療環境。
3.3醫護問加強交流
醫院應該注意協調各個科室之間與科室內部問的關系,護理人員要與主治醫師多溝通、多交流,保證相關醫護人員積極配合患者護理方案的實施,把治療方案與護理方案更好的結合起來,發揮出最佳的治療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另外,醫院的領導部門同是也應該加強部門之間的建設和管理,統籌協調醫院的護囑機制,選出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專業能力高的護士擔任護士長,監督護囑的下達,減少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沖突,幫助醫院護士實現更大自身的價值。還應該不斷在醫院內外加強技術知識的普及與推廣,比如召開醫學技術講座等,設置宣傳欄,播放醫學視頻來輔助增強學習效果,對比較主動積極的學習者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
4結束語
現如今,中醫護理方案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與發展,中醫的臨床護理水平也大大提高,護理效果明顯增強。但是,中醫臨床護理方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因此,需要臨床醫護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醫學素養和專業能力,學習新的護理思維,不斷改進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案,為患者創造更加優良的治病環境。
本文編輯: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