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農業農村部組織的農業面源污染國控監測點數據分析應用培訓班在吉林省延吉市開班。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李波、省農委副主任夏季出席培訓班,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副站長李少華主持會議。各省負責開展種植業源、畜禽養殖業源、水產養殖業源、秸稈、地膜等普查工作的部門負責同志和技術支撐單位專家,共計200余人參加了培訓。
李波指出,此次的農業污染源普查培訓班,是在關鍵時間節點推進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今年年初吉林、廣東、廣西、河南、山西、陜西等省率先成立了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和專家指導組。在各省農業污染普查機構的統一協調推動下,農業、畜牧、水產(漁業、海洋、水利)等部門共同組織部署普查工作、協調解決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各省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校的作用,組建專家指導組,加強省級實施方案編制、布點監測等技術支撐工作。各省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加強與省級污染源機構的溝通協調,做到步調一致、齊頭并進。
切實增強做好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責任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農業污染源普查就是要明確農業污染源排放規律,闡明農業污染物的動態變化趨勢和分布特征,為控制農業污染,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科學依據。
農業面源污染監測是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作。通過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摸清農業污染源基本信息,掌握農業面源污染的總體狀況和變化趨勢。
強化責任擔當,全力推進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農業農村部污普辦要保證所有人員到位,切實保障人員到位到崗。各省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成員單位負責同志,要靠前指揮,親自抓,落實專人負責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各省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落實普查專項經費,確保普查順利開展;二是要加強技術支撐。切實做好技術支撐工作。各省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要主動對接,做好服務,確保污染源普查工作科學開展。
要加強質量控制。按照“國家——地方——實施機構——實施人員”四級聯動要求,開展質量控制,確保普查工作質量全程痕跡化管理,數據質量全程可追溯。各地要編制本區域質控方案,建立健全普查責任體系,組建質控隊伍,認真執行普查質量管理制度,開展普查數據核查和質量評估。
培訓班就農業面源污染國控監測網絡農田氮磷流失和養殖業污染監測數據分析處理及應用進行培訓;同時,對2018年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工作進行了部署,并對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種植業、養殖業、秸稈和地膜抽樣調查及原位監測有關工作作了具體安排;浙江、吉林、湖南等省及有關單位就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工作進行了交流。
(省農業環境與農村能源管理總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