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生態發展越來越倍受重視,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而正確有效的營林生產措施是保證林業有序發展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加強營林生產管理與營林生產效益,提高營林成效與營林質量,保證林木優良,切實加強營林生產效益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營林生產;問題;措施;效益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8.07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環境,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生態環境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林業對生態保護的作用不斷加強。在林業發展過程中,林木的生長通常會遇到諸多問題,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營林手段保證林木的有效成果,通過加強營林手段,改善林木生存條件,實現營林生產效益的不斷提升。
1 當前營林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首先,從營林發展現狀來看,過度強調采伐而忽視造林作用,重采輕造現象依然嚴重,部分林場的采伐面積超過造林面積, 甚至占用苗圃面積,而林木生長周期長,導致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另外,林木基地建設品種單一,更新換代滯后,其生產形式與市場不能夠有效對接,導致與市場脫節,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出現。其次,在選種引種、推廣等方面存在誤區,缺乏定向的市場需求導向,缺少長遠的培育目標,適地適樹不到位。另外,林木撫育不夠完善,經營水平偏低,使得營林生產發展緩慢。
2 提高營林生產效益的有效措施
2.1 掌握營林生產方向,科學全面建設種苗基地
營林生產過程中苗木的選擇和基地的建設十分關鍵,是提高營林生產效益的基礎,充分考慮苗木的合理性,科學選擇種苗基地,結合苗木基地的土質、水分等環境因素,了解不同地區對不同苗木的生長影響,以達到科學選種,科學建設苗木基地的目的。同時,根據政策規定以及市場的經濟發展需求,可對母樹林進行結構性調整,提高母樹林占比,對母樹林加大管理,推進母樹林結構優化。例如選擇與母樹林相近的中齡林逐漸代替老齡林,不斷培育出與市場接軌,與環境適應的優質母樹林基地。
2.2 緊跟營林形勢,創新苗圃管理機制
營林工程的建設以林產品幼苗的培養為基礎,要想不斷提高營林生產效益,必須從源頭上不斷對苗圃進行創新化管理。要將苗圃與現代市場相融合,可以適當選擇轉包,私營等形式對苗圃進行有效利用,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苗圃運營管理模式,將市場競爭和生產經營有機地結合。而在轉包或承包私營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苗圃質量,可通過建立書面合同的方式,對幼苗的選擇以及苗木的回收進行有效控制,并建立具有激勵和約束作用的獎懲機制,在苗木回收中可采取以質論價的回收模式,針對不同質量苗木進行不同價格的回收,以激勵承包者對苗木的有效培育。
2.3 結合實際環境因素,細化營林類別
在營林過程中,不同環境對不同苗木成長有不同的作用,應時刻遵循因地制宜,適樹適地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環境對營林的類別進行細化分類,實現統籌規劃,達到營林人力物力利用的最優化,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并構建起良性的營林發展模式,為后續的營林發展打下基礎,并獲取理想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對綠化林的培育上,應配備相應的修剪施肥等手段,提高林地整體產能;在改造林的培育上,因其質量參差不齊,結構具有復雜性,所以應適當采取針闊混育的方法,使提高其抗病能力。針對不同的土地,不同的營林計劃對其進行細化分類, 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強營林工作質量和效果,可使林木得到較好的利用,進而更好地與林木市場相契合。
2.4 合理利用營林管理模式,減少生產投入
在營林過程中,成活率、保存率是衡量營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造林過程中傳統的加大最初植株數來保證“兩率”的傳統加大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造成苗木的浪費。這就要求林冠下造林需結合天然林與人工林結合,充分利用天然林,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針對擇伐林應采取充分利用天然更新或人工推動天然林更新的方法,降低苗木的投入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林木投入浪費。與此同時,要不斷吸收先進的育林種植技術,對母樹林進行優化,擴種母樹林的比重,使母樹林系統結構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使其體現出一定的周期性規律。另外,要加強對種子園林的建設,不斷豐富林木的種類,擴大其發展規模。通過不斷更新造林管理模式,對不同的林木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減少生產投入。
3 結語
隨著環境的變化,營林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以及變化因素。在實踐中,應不斷掌握林木發展的趨勢,合理利用現有的環境因素,不斷更新營林生產手段,因地制宜,加強營林管理,關注林木的市場走向,使營林效益最大化。
作者簡介:李玉鵬,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營林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