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宏,李嬌,王帥,秦冬旭,張艷龍,于楊



摘要:本文介紹了縣級鄉鎮預報自動評分系統的開發思路。利用預報數據與實況數據進行比對,計算出每名預報員的預報準確率,匯總并生成EXCEL表格,節約了預報員的人工操作時間,保證客觀預報質量。
關鍵詞:預報自動評分;自動化;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 P4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8.073
鐵嶺地區的4個國家級氣象站基層臺站的鄉鎮預報評分主要依靠是人工進行檢驗評分。由于該項工作存在人為因素,預報質量的客觀評價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開發了縣級鄉鎮預報自動評分系統。該系統可以對24小時、48小時、72小時的人工操作鄉鎮預報自動進行檢驗評分,把每名預報員的月預報準確率生成表格,將氣象臺的集體月預報準確率生成表格,定期通過內部網絡發送到市局業務科進行匯總。
1系統總體設計
1.1需求分析
該系統檢驗內容,一是判斷預報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是否在實況中最高、最低氣溫的正負2攝氏度之內;二是判斷預報的降水量是否在實況數據中產生。
自動下載前天的24小時的各個區域站的最高、最低氣溫數據以及降水量數據。自動生成預報員的月預報準確率表,自動生成臺站所有預報員月預報準確率表。通過表格清晰的看到預報檢驗結果和每名預報員的預報準確率。
1.2 技術路線
首先建立數據庫的平臺系統數據庫,建立相關數據表。數據主要包括實況數據和預報數據,其中實況數據來自氣象內部數據庫,定時同步氣溫、降水等數據作為驗證依據,預報數據由預報員每天在平臺手工錄入錄入預報數據作為比較對象,同時將區域站數據進行篩選并作為檢驗依據,根據相關檢驗辦法,對兩種數據進行比對,從而得出檢驗結果生出預報準確率。
2 數據庫設計
2.1 數據庫結構
根據系統需要,建立實況數據庫、預報數據庫、評分結果數據庫三個關系數據庫,如圖1所示。
2.2 數據庫表設計
根據需求,建立最高氣溫表、最低氣溫表、實況數據表、預報準確率、降水量表。實況數據表、日值結果表、預報數據表、站點信息表、預報信息表、檢驗結果表、統計結果表等,見表1實況數據表。
2.3 數據關系
各個數據表的關系,見表2。
3系統開發
3.1 數據來源
3.1.1實況數據 來自鐵嶺市氣象信息保障中心服務器中各區域站數據庫資料。
3.1.2預報數據 鐵嶺縣級氣象臺站預報員將預報數據錄入預報數據庫。
3.2 數據處理方法
對于數據庫類型資料,采用SQL Sever 編程,利用企業管理器及存儲過程直接調用,從已有數據庫中提取存入評分數據庫中。
3.3 計算檢驗結果
縣級鄉鎮預報自動評分系統都是通過VB/C++ SQL Server 來開發完成的。程序將實況數據庫與預報數據中的文件進行比對,判斷結果是否準確,生成預報準確率。主要功能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通過市局服務器將各區域站的實況數據下載到本地系統內;一部分是計算是根據預報員錄入的預報與實況進行判斷最后生成評分結果,并將每名預報員的預報準確率匯總生成Excel表格。
4 結語
本文介紹了縣級鄉(鎮)預報自動評分系統的技術方法及工作流程。編寫縣級鄉鎮預報自動評分系統的目的在于提高辦公自動化水平,減少預報員勞動量,能夠讓預報員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預報技巧上而不是簡單的人工操作;通過利用計算機語言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保證了預報評分的質量,減少了縣級預報員的工作量,為氣象業務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楊,沈秋雨.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檢驗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23).
[2]黃進亮,陳志明.縣站短期天氣預報自動評分系統設計方案[J].福建氣象,2005,(04).
作者簡介:劉振宏,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裝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