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寶增
[摘要]目的探究結核抗體與痰涂片檢驗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肺結核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其中,采用結核抗體檢驗的記為A組,而采用痰涂片檢驗的記為B組,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檢驗結果,并分析檢驗結果,總結這兩種方法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A組患者的陽性率(82.00%)顯著高于B組患者的陽性率(40.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B組患者的準確性(92.00%)明顯高于A組患者的準確性(74.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結合抗體檢驗結核病患者,尤其是檢驗痰涂片陰性的結核病患者效果較好,這樣可以顯著降低診斷的漏診率和誤診率。但是,對于那些無法確診的患者而言,將這兩種方法聯合使用,可以取長補短,更加真實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情況。
[關鍵詞]結核抗體;痰涂片;肺結核;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27.02
肺結核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傳染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范圍廣等特點,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肺結核患者發病后,臨床癥狀通常不同,因此容易出現漏診、誤診,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所體,治療肺結核的關鍵在于正確診。本研究探究了結核抗體與痰涂片檢驗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肺結核患者100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有男35例,女15例,年齡19~76歲;而對照組有男34例,女16例,年齡18~77歲。P>0.05,兩組觀察對象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A組患者采用結核抗體檢驗,而B組患者則采用痰涂片檢驗。
(2)痰涂片檢驗法
患者入院3天后進行痰涂片檢驗,清晨分3次收集患者的深咳痰,備好經消毒滅菌的清潔容器,然后將收集到的深咳痰放到清潔的容器內,并用螺旋蓋擰緊。之后取出小部分干酪樣或是膿性標本,將其直接涂抹到厚玻片上,再進行抗酸染色。最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做好的玻片標本。(痰涂片呈陽性:每100個視野有3個以上抗酸桿菌)
(3)結合抗體檢驗
(4)清晨,空腹抽取患者3ml的靜脈血,使用ELISA法檢測。取結核抗體血清IgG快速測定試驗盒,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來進行。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檢驗結果比較:A組患者檢驗陽性率為82.00%,B組患者檢驗陽性率為40.00%,A組患者的陽性率顯著高于B組患者的陽性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A組患者的準確性為74.00%,B患者的準確性為92.00%,B組患者的準確性明顯高于A組患者的準確性。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肺結核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危害性高H。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以及衛生防疫機構的有效管理,該病的發病率比起以前來已經有所下降,但是,臨床上對于該病仍然缺乏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并且該病患者在患病期間的臨床癥狀往往不相同,所以,很容易發生漏診和誤診,從而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痰涂片檢驗法是一種較常使用的診斷肺結核的方法。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檢出率較低,本研究中B組患者就采用了此種檢驗方法,結果發現,50例結核病患者中,準確例數有46例,檢驗的準確性高達92.00%,可是檢驗的陽性例數卻只有20例,陽性率為40.00%。隨著醫療技術的高速發展,結合抗體檢驗法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結核病的診斷之中,該方法具有較高的診斷率,本研究中的A組即采用了這種方法,50例結核病患者中陽性例數為41例,陽性率為82.00%,明顯高于B組的40.00%。但是準確性卻比痰涂片檢驗法要低,本研究中A組的準確例數為37例,準確性為74.00%。
綜上所述:采用結合抗體檢驗結核病患者,尤其是檢驗痰涂片陰性的結核病患者效果較好,這樣可以顯著降低診斷的漏診率和誤診率。但是,對于那些無法確診的患者而言,將這兩種方法聯合使用,可以取長補短,更加真實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情況。
本文編輯: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