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月
摘要指紋曾被冠以“證據之王”,然而在實踐案例中,常常因諸多問題使現場指紋很難被采信,甚至有時出現指紋鑒定錯案。在以審批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新形勢下,案件的復雜性往往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這給指紋檢驗鑒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者經過多年實踐工作對指紋鑒定錯案粗淺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錯案的原因,并就如何做好質量控制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指紋鑒定 檢驗 質量控制
司法鑒定實踐中,我們要高質量的完成手印檢驗鑒定工作,就必須對手印檢驗鑒定的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質量控制,從而保障手印檢驗鑒定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發展,只有做到全面的預防,才能防止錯案發生。
一、指紋鑒定錯案原因分析
指紋鑒定是—個相對復雜的認識過程,鑒定結論的準確性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實踐中,錯誤鑒定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盲目忽視初步檢驗
初步檢驗,是指初步觀察和研究現場手印的一般情況,往往作為手印鑒定的開端。主要包括如下工作:(1)辨析現場手印的痕跡種類,區別是指紋或者掌握痕跡;(2)分清手印紋線的方位,即指尖朝向或者上下左右的方位;(3)觀察手印是否存在重疊變形,對于重疊手印要進行分離處理;(4)判斷手印花紋類型及其形態,并觀察特征形態大小等情況。
在手印檢驗鑒定工作中,初步檢驗可以說是保證鑒定結論正確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手印同一認定的基石。例如,在殘缺、模糊手印的檢驗鑒定中,要想有效地開展鑒定工作,就要先將手印的位置定準確。而往往在現實工作中,許多鑒定人員容易忽視手印初步檢驗,常常在定位尚未準確的時候便忙于進行深入檢驗鑒定工作,這樣很可能會出現上下顛倒,左右混淆的情況。更有將乳突紋線和小犁溝相混淆的。特別是在立體手印檢驗中,如果不經過較好的分析和研究,即使直接觀察現場手印,有時候也會混淆乳突紋線和小犁溝紋線。再如,對變形手印認識不足,不能進行合理解釋,而輕易作出否定性的鑒定結論。遺留在現場的手印,因各種條件的制約,不同的承痕客體,手印產生的變形是有很大差異的,細節特征往往也會隨之變化,分歧與結合可能相互變化,小眼、小棒、起點或終點之間相互變化。此外,細節特征點的位移更有很大程度的存在,紋線產生堆壓時,便會使紋線數量減少。在經初步檢驗時,未能發現變形手印,或者忽視了關鍵的初步檢驗,就難以保證較好的完成變形手印檢驗工作,從而導致鑒定結論錯誤。
(二)對手印特定性認識不足
手印特定性是指手印通過一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區別手的本質屬性的特征。很多手印鑒定方面的研究人員,試圖以更加可靠的方式來界定手印的特定性,但都難以對其內涵及外延作出精確的界定。
我們在鑒定中所研究的手印特征主要是指:乳突花紋、層肌褶皺、疤痕及脫皮等花紋的形象反映。手印的特定性如何才能通過這些手印特征來體現,又如何利用這些手印特征為鑒定服務,成為同一認定的依據,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研究課題。工作中,我們常把手印對應的特征數量看成是同一認定的依據,依據數學概率,對應的特征數量越多,特定性確實會越高,這毋庸置疑。但我們不能這樣把一定數量相對應的特征點簡單地看成是手印的特定性。現實中大多檢村手印中可利用的細節特征有限,這時就需要我們鑒定人員對手印的特定性有足夠的認識和精準的把握。如一枚殘缺或模糊手印僅有3~5個穩定的細節特征,在這類手印檢驗鑒定中,就常常會出現有爭議的鑒定結論。這時我們要在檢驗過程中理清、吃透這些特征形態,再找到清晰穩定的細節特征試圖構建特征組合,進而開展下一步鑒定工作。單單尋找細節特征,以特征數量來支撐鑒定結論是不可靠,不科學的。鑒定人員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和認識手印的特定性,工作效率將大打折扣,事倍功半,嚴重影響鑒定結論的科學性。
(三)時差異點解釋不當
通過對檢材手印和樣本手印相符特征進行分析評斷之后,不要急于做出同一認定的結論,我們還要對兩者特征主要差異點逐個進行討論,在分析論證后,確定每個差異點是否為非本質差異所在。接著全面分析所有符合點、差異點各占矛盾等級,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判斷,最后確定兩手印是否同一。
然而在實踐案例中,我們經常會出現問題,尤其在疑難指紋檢驗鑒定中,在差異點來源尚未弄清楚,也沒有在科學實驗論證的情況下,便對差異點進行唐突的解釋,可以肯定的說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解釋會嚴重危害到鑒定結論的正確性,根本不能作為同一認定或作出否定結論的依據。所以我們檢驗鑒定人員,在遇到差異點的解釋時必須要有一個謹慎、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要嚴格依照有關法律和法規,按照檢驗鑒定原則、流程、方法和要求來開展。特別是在疑難手印案例中,絕不能固執己見,不能把差異點的解釋當成維護自己觀點的工具,要多思考、多研究、多實驗,否則很可能會導致檢驗鑒定結論的錯誤。
二、質量控制與錯案預防
要實現手印檢驗鑒定工作的高質量,就必須對手印檢驗鑒定進行質量控制,全方位的做好錯案預防。
(一)提高手印檢驗鑒定人員素質
在手印檢驗鑒定工作中應建立、健全鑒定人員的資格管理,完善技術職稱評審制度,提高鑒定人員素質,并且要加大培訓力度,學習和推廣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的提升鑒定人員的技術層次。
(二)保障手印檢驗鑒定器材管理
手印檢驗鑒定儀器的質量和試劑的成分配比、有效期等直接影響手印檢驗鑒定質量的好壞。應當不斷加強資金的投入,更新換代儀器和試劑。必須按手印鑒定方法的要求準備試劑、量具、器皿、儀器設備等,并檢查是否合格。
(三)規范鑒定愛理流程
應建立和實施手印檢驗鑒定委托受理規范程序。常規受理應當填寫規范格式的委托受理登記表,應包括:委托單位名稱、通訊地址、送檢人姓名、聯系方式、簡要案情、送檢或者補充檢材和樣本的名稱、數量、包裝和性狀等,并對其依次編號;鑒定要求及鑒定方法、鑒定時限等其他約定;受理人及受理日期:備注欄,記錄必要的相關信息。在常規受理中,受理人員應充分了解以下情況并做好記錄:聽取與鑒定有關的案件情況介紹;了解送檢檢材和樣本的來源、提取時間、提取方法、包裝、存儲、運送等可能影響檢材和樣本有效性的諸多因素;依據委托受理登記表填寫的內容,對檢材、樣本實物進行逐一核對,對于不予使用的檢材和樣本由送檢人當場取回,并簽名確認;對于留用檢材和樣本,受理人編號后簽名確認;委托受理登記表至少一式兩份,第一份隨卷保存,第二份交由委托單位保管。
特殊情況受理應包含以下內容。風險與責任包括:社會效應與法律責任等;技術能力與資源包括:人員、設備、技術方法、實驗條件、時間限制等;相關保密性的要求;根據檢驗結果提供鑒定意見或建議的要求。應予以考慮的外部信息(如案情、調查記錄、人員信息、檢材和樣本狀況、既往鑒定等),應對外部信息的完整性、可采用性進行確認。當委托單位提供的外部信息不足或缺失的情況時,可能會造成鑒定意見的局限性、鑒定結果解釋和說明合理性也會降低,應告知委托單位。如果需要修改委托受理登記表和委托受理記錄,要將修改內容通知所有受到影響的有關人員。由于技術、手續或者其他程序合法性等原因致使鑒定無法受理的,必要時要由相關鑒定負責人出具不受理說明。并且要保證檢材和樣本的完整性、特性的原始性、保密性、安全性,確保不被污染、破壞、篡改、轉移等等。鑒定人對委托單位提供的檢材和樣本不得自行處置或作其他用途。一般檢材和樣本經過鑒定后全部退回委托單位。接收人應詳細核對檢材、樣本和案卷資料的數量、包裝、性狀等;若發現異常和不予使用的檢材和樣本,應與委托單位達成一致的處理意見,由送檢人簽字確認。
(四)嚴格控制檢驗方法和程序
選擇手印鑒定方法應依次為:(1)法律法規規定的標準;(2)國家標準(GB);(3)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4)其他方法:技術組織發布的方法、儀器設備生產廠家提供的指導方法或者實驗室制定的內部方法。
鑒定程序應遵循先無損后有損、先物理后化學的方法和順序,分專業、分步驟依次進行。鑒定過程中應盡量保持檢材、樣本的原始特性,避免污染、變質或混淆。做好鑒定前的準備工作:核對檢材和樣本數量、性狀、標志、鑒定要求和對應的鑒定方法規則;一股應對每一份檢材和樣本進行詳細多角度全貌照相,必要時,加放比例尺。
鑒定過程應嚴格按照鑒定方法操作。應采取兩人以上獨立鑒定的質量控制手段。所有手印鑒定人必須獨立檢驗,不能在知曉其他鑒定人意見的情況下進行鑒定,避免相互影響。應當詳細研究設計檢驗記錄內容條目,可采取分局部、位置、宏觀形態與微觀形態等科學的分類方式,逐條逐項地列出符合點和差異點的信息,確保記錄信息的客觀性和完整性。應盡可能記錄鑒定人的邏輯分析過程和鑒定意見依據。對差異點的分析判斷,鑒定人應予以詳細記錄。對于復雜的、疑難的鑒定工作,須進行全面的復核和會診。
作為一名手印檢驗鑒定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住手印的特殊性來開展檢驗鑒定工作,從鑒定的內容和形式上,均應有客觀的評價標準。內容上的標準有,送檢檢材是否符合鑒定條件、鑒定方法是否適當、對符合點和差異點的分析評斷是否科學、客觀等。形式上的標準有,鑒定的過程是否符合操作規則、鑒定結論的表述是否客觀、規范等。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檢驗鑒定結論更加準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